首页 男生 其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邵谒

  谒,韶州翁源县人。少为县厅吏,客至仓卒,令怒其不搘床迎侍,逐去。遂截髻著县门上,发愤读书。书堂距县十余里,隐起水心。谒平居如里中儿未着冠者,发鬅鬙,野服。苦吟,工古调。咸通七年抵京师,隶国子。时温庭筠主试,悯擢寒苦,乃榜谒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曰:“前件进士,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辞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专华藻,仍请申堂,并榜礼部。”已而释褐。后赴官,不知所终。它日,县民祠神者,持帻舞铃,忽自称“邵先辈降”,乡里前辈皆至作礼,问曰:“今者辱来,能强为我赋诗乎?”巫即书一绝云:“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时别故乡。惆怅不堪回首望,隔溪遥见旧书堂。”词咏凄苦,虽椽笔不逮,乡老中晓声病者,至为感泣咨嗟。今有诗一卷,传于世。

  【注释】

  ①韶州:州名,治所在今广东韶关。翁源:县名,治所在今广东翁源。

  ②搘(zhī)床:即支起卧具。

  ③髻(jì):盘结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④水心:水中央。

  ⑤鬅鬙(péng sēng):头发散乱貌。

  ⑥国子:即国子监,为封建国家的中央教育机构,辖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等六学,各按不同等级招收官僚及庶民子弟,其长官为祭酒,副职为司业,并置博士、助教等为教授之职。温庭筠即为国子博士,主持秋试。

  ⑦时温庭筠主试:温庭筠所公布的文章题为《榜国子监文》,据学者考证,温庭筠或因邵谒诗中批评时政,使当时的执政者杨收厌恶他,而加以贬谪。

  ⑧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

  ⑨风谣:反映风土民情的歌谣。古代常以此考察政治情况。

  ⑩已而释褐:此处有误,考中国子监秋试不能取得做官的资历。释褐,指脱去平民服装入仕。

  ⑪帻(zé):也称巾帻,古代男子包裹鬓发、遮掩发髻的巾帕。

  ⑫“青山山下少年郎”以下几句:引诗题为《降巫诗》,意谓我是青山山下的少年时,当时因为不得意而离开故乡。如今我再次回首来到这里却惆怅着不敢望,因为隔着溪水仍能远远地看见旧日的读书堂。

  ⑬椽(chuán)笔:谓大手笔。

  【译文】

  邵谒,韶州翁源县人。年少的时候在县衙门当差,客人来得仓促,县令责怪他不支起卧具迎接侍奉,驱逐他离开,于是就截断发髻挂在县庭门上,发愤读书。读书堂距离县城十多里路,隐约出没在溪水中央。邵谒平时就像乡里中那些没有成年的儿童一样,头发蓬松,穿着村野的衣服。他勤苦地写诗,工于古体诗。咸通七年(866)来到京都,在国子监参加考试。当时温庭筠主考秋试,怜悯提拔贫寒刻苦的学生,于是把邵谒的三十多首诗歌公示出来,以便振起公正大道,榜文说:“前面说到的进士考生,学识方略精警微妙,足以补益政教风俗,诗歌声韵辞藻激扬恳切,完全具备反映风土民情的歌谣的特点,所标出的题目命名的篇章,都是当时人难以达到的,在灯烛之下,雄伟的辞藻卓然挺立。确实应该公示给众人,我不敢单独专享这华美的辞藻,仍请申报给朝堂,并且公示在礼部。”不久后就释谒做官。后来去当官的地方赴任,不知最后怎么样。有一天,县里百姓中祭祀鬼神的巫师,拿着头巾挥舞铃铛,忽然称自己是“邵先辈神灵降身”,乡里的老前辈都到来行礼,问道:“今天您屈尊降临乡里,可以勉强为我们写首诗吗?”那个邵谒神灵附体的巫师立即写下一首绝句说:“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时别故乡。惆怅不堪回首望,隔溪遥见旧书堂。”这首诗吟咏起来凄凉痛苦,即使是大手笔也难以达到,乡里父老中懂得诗歌格律的人,被感动到哭泣叹息。邵谒如今有诗歌一卷,流传在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