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群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窦群
群,字丹列,初隐毗陵,称处士,性至孝,定省无少怠。及母卒,哀踊不已,啮一指置棺中,结庐墓次。终丧,苏州刺史韦夏卿荐之,举孝廉,德宗擢为左拾遗。宪宗立,转吏部郎中,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奇之,表以自副。武元衡辅政,荐为御史中丞,群引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宰相李吉甫不可,群等怨,遂捃摭吉甫阴事告之。帝面覆多诳,大怒,欲杀群等,吉甫又为力救得解,出为黔南观察使,迁容管经略使,卒官所。家无余财,惟图书万轴耳。
【注释】
①毗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常州。
②处士:隐士。
③定省(xǐng):指昏定晨省,即早晚向父母或长辈请安问候的礼节。
④哀踊:指因悲哀而顿足痛哭,为古代丧礼仪节。《礼记·檀弓上》:“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⑤韦夏卿:字云客,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贞元十二年(796)任苏州刺史。
⑥举孝廉:察举选官制度之一,始于汉代,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举指推荐。
⑦吏部郎中:官名,唐代尚书省吏部吏部司长官,职掌文官品级、朝会班列、官员禄赐、发给告身等。
⑧唐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南沁阳。
⑨于(dí):字允元,贞元十四年(798)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吴少诚叛乱时,他率兵赴唐州,收复吴房、朗山,在濯神沟大败吴军。
⑩自副:即充任山南东道节度副使。
⑪武元衡:字伯苍,元和二年(807)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八年(813)复为宰相,元和十年(815)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传见本卷前文。
⑫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参加王叔文集团,贞元二十年(804)转侍御史,后迁户部员外郎。元和三年(808)因诬陷宰相李吉甫被贬为均州刺史。传见本书卷五。羊士谔:字谏卿,元和元年(806)入京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元和三年(808)因与窦群、吕温诬陷李吉甫,贬资州刺史,未及到任,再贬巴州刺史。传见本书卷五。
⑬李吉甫:字宏宽,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元和二年(807)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病,医师陈登夜宿其家,窦群劾其交通术士,查无事实,群等被贬,吉甫出为淮南节度使,元和六年(811)复任宰相。
⑭捃摭(jùn zhí):摘取,采集。
⑮面覆:当面审核。诳:欺骗。
⑯黔南:即黔州,治所在今重庆彭水。观察使:官名,唐代肃宗以后始有此名,为道的行政长官。
⑰容管经略使:官名,容州管内经略使的简称,治所在今广西容县。
⑱轴:古代书卷中的杆,借指书籍。
【译文】
窦群字丹列,起初隐居毗陵,自称隐士,天性极为孝顺,晨省昏定没有一丝懈怠。母亲过世后,顿足痛哭不已,咬去一根手指放在棺材中,在坟墓边盖草屋守墓。守丧结束,苏州刺史韦夏卿推荐他,荐举为孝顺廉洁之士,唐德宗提拔他担任左拾遗。唐宪宗登基,转任吏部郎中,出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认为他不同常人,上表请他担任自己的副使。武元衡辅佐国政,推荐他担任御史中丞,窦群引荐吕温、羊士谔担任御史,宰相李吉甫不同意,窦群等人埋怨,便搜集李吉甫的隐秘之事告发他。唐宪宗当面审核,发现大多都是谎话,大为震怒,要杀掉窦群等人,李吉甫又全力解救他们,才得以免去死罪,贬出担任黔南观察使,升迁为容管经略使,死于做官的地方。家里没有留下财产,只有上万卷的图书而已。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