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卷八
【题解】
卷八所传诗人有李郢、储嗣宗、刘沧、陈陶、郑巢、于武陵、来鹏、温庭筠(附纪唐夫)、鱼玄机、邵谒、于、李昌符、翁绶、汪遵、沈光、赵牧(附刘光远)、罗邺、胡曾、李山甫、曹唐、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僧虚中(附顾栖蟾,此处辛氏误将尚颜、栖蟾并为一人)、周繇(附张演)等三十人。唐末政局混乱,很多诗人勇敢地批评朝廷,辛氏也都忠实地加以记录,比如写出“中原不是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的陈陶、“多寓意讥讪”的来鹏、“多讥切谬政”的皮日休等。他们的批评从科举制度到时政,深度加深的同时,也揭示出唐末矛盾的加剧。果然不久就爆发黄巢起义,军阀割据愈演愈烈,以陆龟蒙、司空图为代表的诗人以不与军阀合作的消极方式,维系着对朝廷的忠贞,虽然令人感叹,却不知朝廷早已形同虚设。与诗人最密切的是科举制度是诗人批评最集中的领域,温庭筠以代别人考试的方式强烈表达对不公平的科举制度的不满,所以等他主持考试的时候,努力维持公正,选拔寒苦的邵谒,但个人的坚持终究抵不过时代的动乱。在科举制度崩坏的同时,一批吏员反而加入到考生队伍中来,比如曾是县厅吏的邵谒、幼为小吏的汪遵和父亲为盐铁吏的罗邺等,这都说明科举制度本身还有吸引力,只不过在实施的过程中因遭受太多权力的干预而混乱起来。辛氏在《汪遵传》中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支持,因为它促使人们读书,有利于“丈夫自修”。尤其是汪遵在那样动乱的时代仍借书苦读,更加难能可贵。
李郢
郢,字楚望,大中十年崔铏榜进士及第。初居余杭,出有山水之兴,入有琴书之娱,疏于驰竞。历为藩镇从事,后拜侍御史。郢工诗,理密辞闲,个个珠玉。其清丽极能写景状怀,每使人竟日不能释卷。与清塞、贾岛最相善。时塞还俗,闻岛寻卒,郢重来钱塘,俱绝音响,感而赋诗曰:“却到城中事事伤,惠休还俗贾生亡。谁人收得章句箧,独我重经苔藓房。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萧萧竹坞残阳在,叶覆闲阶雪拥墙。”其它警策率类此。有集一卷,今传。
【注释】
①崔铏(xíng):大中十年(856)丙子科状元,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及第后辟诸侯府。
②余杭:郡名,治所在今浙江杭州。
③侍御史:中央御史台台院官员,职掌纠举百官犯法及推鞫刑狱等事。
④清塞:即周贺,东洛(河南洛阳)人。早年为僧,法名清塞,后杭州刺史姚合爱其诗,令还俗。擅长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传见本书卷六。
⑤时塞还俗:清塞还俗在大和八年(834)。
⑥闻岛寻卒:贾岛卒于会昌三年(843)。二人之事时间跨度有点大,而云“寻”,故有学者质疑当为无可,然未有定论,辛文房所云似更妥当,一则“闻”,乃传闻,未必属实,二则无可未有还俗事,诗中不当以“惠休”比喻之。
⑦惠休:俗姓汤,字茂远,南朝宋诗人。宋孝武帝命其还俗入仕,官至扬州从事史,常从鲍照游,以诗赠答,时人称为“休鲍”。
⑧空王:佛的尊称,佛说世界一切皆空,故称“空王”。
⑨“却到城中事事伤”以下几句:此诗《全唐诗》题作《伤贾岛无可》,疑误。诗意谓我回到钱塘城中事事都让人伤感,拥有惠休一样才华的清塞跟惠休一样还俗做官了,而那个才同贾谊的贾岛也已去世。什么人把贾岛还俗以后装满章句著述的箱子收藏起来,只有我再次经过清塞曾经坐禅的长满苔藓的僧房。可怜的清塞一次官也没有做过却到处漂泊像逐客一般,贾岛的万千缘起才刚刚消尽又要告别释尊死去。萧萧瑟瑟的竹坞挂着一轮残阳,竹叶覆盖着无人的庭阶,积雪覆盖着院墙。末句意谓寒冷没有止境,因积雪深厚,而残阳将落,无力融化也。此寒冷非仅指环境寒冷,亦兼心境而云。
【译文】
李郢,字楚望,大中十年(856)崔铏那一榜考中进士。起初居住在余杭,出门有游山玩水的雅兴,入门有弹琴看书的娱乐,不擅长在官场奔走钻营。做过藩镇的佐吏,后来拜任侍御史。李郢工于诗歌创作,诗歌纹理细密、辞藻娴雅,字字珠玑。他的清幽秀丽的语言特别能描写景物,抒发情怀,每每让人整天都不愿放下他的诗集。李郢跟清塞、贾岛关系最好。当时清塞还俗,听说贾岛不久就过世了,李郢重新来到杭州,两人的音信都消失了,心有所感就写诗说:“却到城中事事伤,惠休还俗贾生亡。谁人收得章句箧,独我重经苔藓房。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萧萧竹坞残阳在,叶覆闲阶雪拥墙。”其他精警的诗篇大多像这样。著有诗集一卷,如今流传。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