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帝北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二
二帝北行
“构老弟,希望你能出面斡旋。你可以把全部的责任都推给李纲、陈东等人,就说这一切都是他们为了表功,擅自做主蛮干的事。……你在金军内待过一段时期,应该相当了解他们的性情。……关于违背诺言之事,你可以向他们道歉,并且表明我们愿意放弃黄河以北之地。你在这个底线之内,和他们进行媾和吧!现在可以依靠的只有你了。”
钦宗对弟弟康王赵构说完这些话后,更向他低头。
康王曾经以人质身份在金军军营待过一段时期,因而认识将军斡离不(金太祖之子,太宗之侄)。钦宗现在非依靠弟弟的这个人脉关系不可。
这是敕命,康王当然不能不遵从。他于是渡过黄河,一路北上。从现在的河南省进入河北省处,有一个以制造瓷器驰名的城市,名叫磁州,当时这一带还在宋的支配之下,一个名叫宗泽的人担任该地长官。
“亲王千万不可以前往金国。代替亲王作为人质的肃王,到北方后迄今仍未归来。亲王到燕京后,恐无返回之日。我们因为在这个地方,所以对金国的态度知道得很清楚。金国已认为和宋谈论无益,所以想找他们交涉是于事无补的。亲王绝不可冒险前去自投罗网。”
宗泽极力劝止康王继续前行。
于滞留磁州期间,以前往金国的副使身份随侍康王的王云,为民众所杀。派遣康王以媾和使节身份前往金国,是王云所主张的,这一点人们都知道。
“清野策就是这个人主张而实施的!”
高喊这句话的群众,袭击了随同康王前往神祠参拜的王云。
王云曾经多次出使金国而路过此地。前些时候,他在这个地方实施“清野策”。这是以强制手段命令近郊住民移住周围有城壁围住的城市,并且将郊外民屋全部砸毁的策略。这个策略目的在于使敌军无法以民屋当宿泊处或据点,同时不能取得粮食,因而以“清野”为名。实际上,清野只是借口,真正的目的在于彻底摧毁民众的生活。
人们没有忘记王云的这项苛政,因而向他报复了。
王云被杀后,再也没有人强行要求康王前往金国。不仅如此,所有的人都劝他放弃这个念头。
——磁州已岌岌可危,务请亲王移驾前来相州。小官会派来护卫部队。
相州知事汪伯彦着人送来紧急文书。
事态已相当紧迫,康王于是放弃前往金国的念头,决定移驾相州。相州为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一带,在磁州南方约三十公里处。
康王赵构离开首都开封而到磁州和相州,这一点对未来产生极大的意义。此时的他当然没有自觉到这一点。
宋朝以防备金军为目的,公开募兵,应募者中有日后以善战驰名的岳飞。
岳飞虽然出生于贫穷家庭,却从少年时代就颇有志气而且好学,尤其熟读《春秋左氏传》和孙吴兵法。但他绝不是文弱书生。能拉三百斤巨弓和八石之弩的他,被誉为“神力之人”,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这时候,金国大军已陆续南下,攻陷怀州。怀州知事霍安国等人因而殉职。
宋都开封再度被包围。
南道都总管张叔夜率领军队进入开封,对钦宗奏道:
“唐玄宗避安禄山之乱于蜀地,大乱最后得以平定,唐遂恢复天下。尚望陛下避开金之乱,暂时移驾襄阳。陛下留于京师(开封),皇室有与国家俱灭之虞。尚请陛下三思。”
而钦宗却默然不语。缄默当然表示拒绝。
大宋帝国会就此灭亡,对钦宗而言是匪夷所思的事。他采纳殿中侍御史胡唐老的进言,任命在相州的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下诏命他率领勤王义军赶回首都负责防卫。
“康王在磁州为士民所挽留乃天意。”
胡唐老道。当时,身为亲王而在首都外的,只有康王一人。
——只要死守首都,各地必有勤王义军崛起。
这是钦宗的想法。
但死守首都乃至难之事。
相对于宋的死守,金更是全力以赴。金在补给方面已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王云的“清野策”虽然颇受批评,但效果却奇大。金为了要早日解决开封而益显焦躁。
宋朝将军郭京所率领的军队在首都郊外被金军击溃而逃散,金军遂乘势攻破宣化门,并且由该处进入开封城。
“什么!?……宣化门被攻破了……!?”
钦宗的声音立刻变成恸哭。恸哭后,他以悔恨的口气道:
“都是因为没有采纳种师道的献策,所以落到这个地步……”
种师道所献的策是袭击渡河中的金军,而钦宗当时没有准许如此做。
进入开封的金军,没有多久就退出城。
退出的表面理由是以便进行和议,实际上是为了让士兵休息。
钦宗派遣尚书何文到金军军营。而金提出的要求是:
——请上皇出郊。
这是以高压态度要求徽宗出面。这个要求意味的是:
皇帝不够资格作为谈判对象。
听到这个要求时,上皇徽宗大为错愕,由于过度忧虑而病倒。
“由朕去吧!”
钦宗以悲壮的表情道。
金兵扎营在一个叫做青城的地方。
十一月辛酉日,钦宗到这个地方,住了两夜。皇帝被叫出首都,可以说是奇耻大辱。
——希望宋向金投降。
金国将军粘没喝道。
叫出皇帝,可以说是一种仪式。金的意图在于透过这个行为,让包括皇帝在内的全体宋朝军民知道金居于绝对优势的事实。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示威。
钦宗回到宫殿就掩面哭泣:
“是宰相误了朕等父子。”
众宰相确实有不周之处,但也不能说皇帝完全没有责任。花石纲以及公田法等恶政,全都是宰相为迎合皇帝之意而想出来的花招,皇帝也准予付诸实施。
因此,钦宗这么说等于是牢骚话。
金国使节进城,提出正式要求:
金 一千万锭
银 二千万锭
帛 一千万匹
首都开封没有这么多的金银,这一点前面已叙述过。金军提出这个要求,无异叫宋替他们进行掠夺。
宋被迫着手大事搜括金银,靖康元年(1126)就在一片肃杀气氛中结束。
靖康二年正月,皇帝下诏要两河(河南、河北)人民向金归降。而后,钦宗再度前赴金军军营。临行前,钦宗以太子为监国(皇帝代理人),可见他知道此去有不复返的可能。
钦宗果然没有返回开封。
二月,道君太上皇帝徽宗,率同太上皇后、诸妃、诸王、公主前赴金军军营。接着,皇后和太子也被命令前往金军军营。
至此,皇族全员已成为俘虏。
金废钦宗和徽宗为庶人。这无异使宋灭亡。
如前所述,宋朝皇族中,只有康王赵构一人身在首都之外。他是由于奉命出使金而幸免于被俘的。
金对支配中原尚无自信。
太祖阿骨打创立政权后,很快就打倒辽,大帝国的形态因而已经建立。然而其实质连倨傲的太宗本身都不甚满意。其中最麻烦的一点是,成为帝国核心的女真族族人为数甚少。
拿围攻宋都的军队来说,其中的契丹族和汉族数目不少。一度向宋降伏的“常胜军”就是金的前锋部队。
直接统治,怎么说都是不可能的事。
欠缺行政官僚在金国政权内是最深刻的问题。要直接支配河南之地,非派遣官僚不可。
“我们不舍得派人,没有这样的余力。”
太宗召集募僚,与之商讨。
“光是支配辽的版图,已经使我们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是每一个人都承认的。
“那该如何是好?”
“我们最好建立对我们唯唯诺诺、听从指示的国家……”
“用什么样的方式?”
“立宋朝皇族之一,或许是个方法。”
金冀望的是傀儡政权,因此,由谁担任最高统治者是个问题。
“宋人不可信赖。宋建国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受其眷顾的人未免过多。受我们提拔的人,一段时期内或许会自甘于当傀儡,但一有机会,可能就会想自立。自立就是攻打我们,我们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就结果而论,对立宋皇族一事,以反对的人居多。
金必须尽可能地消灭宋的潜在力量。在这个观点下,建立的政权绝不能与宋有所牵连。
“任何人都可以,只要与宋皇室毫无牵连……”
这是结论。
有了结论,事情就好推动。也就是说,立什么人都行。
宋方面有人极力推荐以太子为新政权元首。连一般皇族都不行,拥立太子为皇帝更是谈都不用谈。
“国号当然必须更改。”
“立张邦昌如何?”
“对,相信这个人一定会乖乖听我们的话。”
结果,他们看中的是为人温顺的张邦昌。
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时,与康王替换而成为人质的肃王赵枢的随员中,有一个叫张邦昌的人。这个人属于媾和派,以人质身份出发时,曾经向钦宗请求保证信守割让三镇之约,已如前述。
“我们把张邦昌从燕京带来吧!”
“这样很好。更改国号问题,准备如何决定?”
“这种事情,以后再说吧!”
“这开封府准备如何处理?这个一百六十余年来的国都,宋之气息已渗透到每一个细部……”
“新国家应该以新城市为国都。我们让他们统治河南,但河南日后一定要由我们收回……新国都应该设在更南之处。”
“以金陵(南京)为国都,好像最为理想。”
结果,傀儡国家在金国单方面的意思下创立。
如何处理宋朝皇族?
金国的基本方针在于彻底消除宋朝气息。在一百六十余年期间,受到宋之眷顾的人为数极多。他们很有可能拥立宋的皇族,发起复兴运动。因此,有必要将宋皇族隔离到他们伸手不及之处。而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金王朝的发祥地:女真族的故地。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将张邦昌从燕京带到开封来。这个张邦昌,如今被迫处于恭送皇帝钦宗和上皇徽宗北行的立场。
送别之地是南薰门。送的人和被送的人都痛哭流涕,有人甚至因过分悲伤而当场气绝倒地。
这叫做“二帝北行”。二帝被带至北地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原。
金立张邦昌为皇帝,命他迁都金陵,决定以“楚”为国号。
“立即迁都有困难,国家机能会发生障碍。最好暂时以开封当国都,然后徐图南迁之事。”
张邦昌以此要求金国首脑,奉准于三年内完成迁都之事。
这是照原状继承宋的行政组织,因此,不可能立即迁都。而且张邦昌并不是自己愿意成为皇帝的。
“我是被迫就帝位的。我希望尽早脱离这个地位……”
泪流满面的张邦昌,对亲信说了这些话。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