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读心术高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四
读心术高手
卫国出身的吴起,扛着兵法家招牌,由鲁到魏,再从魏到楚。
战国时代,这类“候鸟”式人物处处可见,由此可知各国对招揽有能之士,都极其热心。除了国家以外,个人也有致力于物色人才的现象。为了强化自己的立场或地盘,网罗人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兵法家孙膑还在齐国时,齐都临淄是中国最繁荣的都市。调查遗迹的结果显示,这是个方形城市。依据推测,这个城市的城壁有十九公里长,高度大约十米,共有雍门、稷门、申门等十三个城门。
稷门一带大都是豪华宅邸,用以给向各国招聘的学者或思想家居住。这些人领的是上大夫之俸禄,阶位约等于“次官”,却没有固定工作。他们的任务是相互议论,研讨学术,以达到由不同领域的学者切磋新知识的目的。
这些人被称为“稷下学士”。
当时可以“百家争鸣”来形容他们的言论自由程度。
以这等方式厚遇稷下学士,是齐国招揽人才的方法。
许多优秀学者因而云集于此。
孙膑在兵法上有所成就,完全是受此学风触发的结果——一些学者甚至如此断言。
有趣的一件事情是,稷下学士中的儒家学者为数极少,较有名气的只有主张性善的孟子和主张性恶的荀子两人。
实际上,这不足为奇。
儒家成为中国学术主流,是在汉武帝时代才形成的。战国时代的儒家,不过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另外一个原因是,儒者非常不喜欢齐这个国家。
勿须赘述,齐是被封给周朝元勋太公望吕尚的国家,一直到简公于公元前481年遭田常杀害后,才成为田氏之国。当时仕于鲁国的孔子,曾经多次向鲁哀公建言出兵攻打田氏之齐国。但哀公知道打不过齐,所以始终未出兵。孔子后来于齐简公殁故后的第三年去世。
由于孔子生前即非常厌恶田齐,因此,儒家学者不喜欢到齐国是极其自然的。
此外,复古主义者居多的儒家,与作风较为进步的稷下学士格格不入,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只要有才华,不问出身贵贱和身份如何。
事实上,齐国这等取才方针本身就让保守的儒家瞠目不已。
身份必须清楚,序列必须固守——这是儒家的想法。“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一点,孔子在《春秋左氏传》中强调过。
身份尊贵的人与卑贱之人须各守本分,国家若忽视这个身份制度,便不能成为国家。
孔子的理想境界是周公之治世,当时奴隶制度相当流行。孔子的理想在于恢复那个时代的统治方式,认为身份应该有所区别。
倘若奴隶不认清自己身份而恣意反抗,社会体制非崩溃不可。眼看手工业奴隶群起叛变(百工之乱)以及各地奴隶迭起造反时,孔子极力强调贵贱之序必须厘清,致力于建立复古思想体系。
这样的孔子倘若活着看到齐都稷下的样子,一定会昏倒吧?
因为为数高达数百甚至上千的这群学者,其为首者正是奴隶出身的人物。
这个人姓淳于,名髡。
实际上,这个人的真名不详。如同孙膑之“膑”字意味的是“被处断足之刑的人”,“髡”字的意思是“奴隶”,原意是“将头发剃光”,而这正是当时奴隶的表征。
但这个人并非生来就是奴隶,而是由于家境贫穷,所以被卖为奴隶的。他有众多兄弟,其中被卖为奴隶的,只有他一个。他的父母亲用卖他而获得的钱,养活了其余兄弟。
疼爱每一个自己所生的孩子,乃是天下父母心。非牺牲其中一个不可时,一般的父母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决定呢?是用抽签方式来决定吗?
淳于髡的父母亲并非如此。
做这个决定,理由是因为他在一群兄弟中长得最丑。
个头不满五尺的淳于髡,长相之丑实在叫人不敢恭维。他不但鼻子扁平,鼻孔朝上,一双眼睛更是高低不齐,大小不同。
体力羸弱的他,根本不适合从事农工生产。因此,他被派任家事杂役一类任务,此外就是“生产奴隶”。
他被命令与一名女奴隶结婚——增加可以利用为生产工具的奴隶人数,当然是奴隶主最关心的事之一。
“嫁给这么个丑汉,我不是倒霉透顶吗?”被迫嫁给淳于髡的女奴隶,第一眼看到他时便懊丧不已。她不但颇具姿色,也因自己聪明过人而相当自傲。但奴隶对自己的婚事是没有发言权的。
淳于髡对成为妻子的这个女人说:“请你不要嫌我丑,这是主子的命令,你要怪就怪他呀!”
一语被说穿心事的她,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思量片刻,立刻又有了新的烦恼——看样子,这个人脑筋满灵光的。可是,这般长相的人,日后生的孩子会不会和他一样丑陋无比呢?
“你不用担心。虽然我是个丑汉子,但因为你长得很标致,所以我们生的孩子一定不会很难看的。”
听到淳于髡说这句话时,女子心里生起发毛的感觉。
“你怎么知道我在担心日后孩子的长相如何呢?”
“因为写在你的脸上嘛!”
“写在我的脸上?”
一向自认善于掩饰神色的她,因心事遭人看透而错愕不已。
“人倒是蛮聪明的样子。个头要是再高个半尺左右,那就差强人意……”她刚想到这一点时,淳于髡开口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已是成人,个头不可能再长高啊!”
她不禁睁圆大眼问道:“你这是哪里学来的?”
“你说什么?”
“我是说,你怎么懂得读心术?”
“我并没有学过什么读心术,这或许是我与生俱来的能力吧。”
这的确是淳于髡与生俱来的能力,他甚至不自觉这是别人没有的特异能力,现在被妻子提及,他才知道自己在这一点上确实与众不同。
特异才能往往在特异环境中产生。出生于贫穷家庭,不被人疼爱的丑陋小孩,察言观色是自然而然就学会的求生本能。
——这个人会不会给我饭吃?
——这个人会不会揍我?
——我怎么做,这个人才会给我钱?
他一天到晚想的都是这类事情。正因为如此,所以变得很会察看别人脸色。想要得到赏钱,当然先得察言观色,否则贸然开口,岂不是要挨人耳光吗?实际上,从表情看出一个人的心,不是绝对不可能的。
“你的读心能力真是过人!我想,如果善加利用,是很有可能使我们脱离奴隶生涯的!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淳于髡的妻子因为发现自己丈夫有此不为人知的才能而兴奋起来,“把这件事情说给主子听未必有用,我们要披露的对象,非将军大人或宰相大人不可……还有,到时候能说话的时间很有限,因此,你得学会使用三言两语就能抓住他人之心:说话要非常机智才行。如果成功……”
她兴高采烈地说个没完。
其实,她本身就是个奇才异人,实在够资格被称为天才演出者。有这等人负责演出和宣传事宜,果然一切顺利,淳于髡很快得以解脱奴隶身份。
负责照顾稷下学士的一切事宜——这是他第一个担任的工作。
虽然淳于髡也被列为稷下学士之一,事实上他并非精于某项学术的学者,而是因博览强记、滑稽雄辩而有名。
他并不像稷下学士中的孟子或荀子那样以著作而闻名于世。不过,一些片段轶事的记载证实,他的确是个异禀之士。
齐威王有一段时期沉溺酒色而不顾政治。这个情形长达三年之久,终于导致国政荒废。但专横的威王绝不听取任何人的谏言,要是有人胆敢如此,准被砍头无疑。
淳于髡却对威王道:“国内有一只巨鸟,既不飞又不鸣地停在御林中达三年之久。大王可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吗?”
“哈哈哈!……”威王大笑一番后,正色道:“这只鸟不飞则已,一旦翱翔就会直冲天际;不鸣则已,一旦鸣叫就会令人震惊。”
聪明绝顶的威王知道淳于髡暗示的是什么,立刻痛改前非,致力于政事,国力因而恢复。
“一鸣惊人”之成语由此而来。
就在威王时代,齐由于受到楚国侵略,决定向赵请求救援。此次被选派为使者的是淳于髡。
他奉命送作为请求救援礼物的百斤黄金和四十辆车马到赵国。
“哈哈哈……”
这会儿发出高声大笑的是淳于髡。由于他笑得太厉害,所以冠缨都震断了。
“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好笑?”威王问道。
“我刚刚从东边来时,在路旁看到一农夫正在祭拜天神,这个人供的是一只猪脚和一杯酒,口中念的是:‘请让我山边的那块田生产一大箩筐谷子,请让我洼地的那块田生产满车稻子,愿五谷丰收,使我家的谷仓盈满。’我是想起这件事情才笑出来的。”淳于髡回答。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威王苦笑后,下令将礼品改为黄金千镒、白璧十对和车马四百辆。淳于髡于是带着这批礼物到达赵国,并借来十万精兵和千辆兵车。结果,楚军得知此事,因而草草撤兵。
若挑明说,“这等礼物未免寒酸”,个性刚直的威王一定执意不会更改已做出的决定,淳于髡顾虑到这一点,所以便以前面的设喻委婉表达自己的意见。
——承意观色为务。
《史记》以这句话描述淳于髡,意思是:他非常注意观察别人的表情,以看出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
——这是奴隶根性作风。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为什么不以堂堂正正的态度进谏呢?
或许有人会如此批评。
然而,他是靠读心术攀升的人,他的确也是奴隶出身,还能苛责他吗?
有人把他介绍给魏惠王。引见两次的结果,淳于髡一句话也没有说。惠王于是以诘问口气对介绍者说:“你把淳于髡说成旷世贤人,可是,他连半句话都没有对我说啊!”
介绍者遂向淳于髡问以原委,得到的回答是:“第一次时,大王忙着要骑马,第二次则在专心听音乐。所以,我只好默不开口啊!”
这位介绍者把淳于髡说的话转告惠王。
惠王“哦”了一声。第一次,刚好有人献上一匹名马,他确实一心只想赶快试骑。第二次,则由于有一著名歌手来到,他因此急着想听那人唱歌。所以,这两次和淳于髡应对时,都是心不在焉的。
“难不成这个人有神通能力?”
大大错愕的惠王于是再度接见淳于髡,与之连续畅谈三天,十分欣赏其能力,并以恳切态度表示邀聘之意。
而淳于髡却坚辞不就。事实上,他一生从未出仕为官。在齐国,他也只是稷下学士而已,并没有就任实际官职。
稷下之大学者、大思想家都是孤傲不合群的人物,绝非等闲之辈。个个自诩天下第一的他们,当然是相当难缠的。
而他们却彼此相处融洽,愉快地享受百家争鸣的乐趣。
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原因大概在于周旋其间的淳于髡善于调整人际关系,因而产生融洽气氛。他的“润滑油”功效,可谓发挥到极点了吧。
中国学术的精华部分,因稷下诸多学士百家争鸣而诞生。由此观点看来,淳于髡这个奴隶出身的读心术高手,不是功不可没吗?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