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蒙古大西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二
蒙古大西征
成吉思汗集团变得越来越强大。
传说札木合和王罕投靠的乃蛮部,是以突厥语的文字为基础,而发展出自己的文字;由于这是表音文字,所以有此可能。成吉思汗采用了这个方法,也就是说,成吉思汗集团从此以后有了文字。过去只靠口头传达的军队命令,现在开始使用文字正确地传达,这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武器。
在攻打西夏战斗中吸取足够的攻城战经验之后,成吉思汗遂把主要攻击目标转向金。
在这个重要关头,金国内部却爆发乱事和政变。久受压制的契丹族,呼应蒙古族起而叛变是当然的事,金国为了要应付蒙古族南下而加强巩固燕京(北京)的防备,但兵力集中于此地的结果,其他地域的守备自然趋于薄弱,辽东的情形正是如此。
“复兴大辽帝国的时机到了!”
被移至僻地的契丹族领袖耶律留哥,以飞檄晓谕同族,与蒙古族通好,并且以辽王自称。
成吉思汗此时已南下进兵至山西、河北各地。
此际,金国宫廷一个叫胡沙虎的残忍人物发动政变,废卫王而拥立章宗之异母弟宣宗。以防止蒙古军南下为目的而派遣至前线的术虎高琪,由于抵挡不住敌军的猛攻而节节败退。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返回燕京,一定会被生性残忍的胡沙虎追究责任,甚至有被杀之虞。
“该如何是好呢?”
术虎高琪问了他的幕僚。
“被杀的可能性很大,十之八九会被砍头吧!”
幕僚毫不客气地回答。
“明知道会被杀,咱们不如先发制人,把那个家伙干掉吧!”
术虎高琪也是非常干脆的人。他下决断很快,事实上情势也由不得他不立即下决断。
术虎高琪率领大军进入燕京。这名战败将军长驱直入胡沙虎的宅邸,杀死了这所宅邸的主人。
被胡沙虎拥立的宣宗,不得不任命术虎高琪为宰相。
——对诸色人(女真族以外的民族)及本朝人(女真族)给予同等待遇。
宣宗以此昭告天下。他极力谋求民族间的和解,因为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似乎为时已晚。
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亲征的南下军,在他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等人的率领之下,由山西进入河北,摆出一副包围燕京的态势。
宣宗派遣都元帅完颜承晖求和。
蒙古军由于进击迅速,战线拉得太长,因而似乎有必要稍行歇息,并且补给军需品及粮食。
“此地随时有被袭击的可能。我们迁都开封吧!”
宣宗做了这个提议。
“迁都恐有影响国民士气之虞。”
虽然完颜承晖如此谏言,宣宗却显得格外心浮气躁。
“过去有迁都河南开封的先例。这并不是异常之事。”
宣宗道。
所谓的先例乃指海陵王时代而言。海陵王确实曾经迁都南方开封,但那是为了要攻打南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宣宗意图向南方迁都,是因为经不起来自北方蒙古的压力,以逃跑为目的,这也是众目昭彰的事实。
政府遂发表迁都令。
军人决定随同皇帝移至开封。
金国的兵制不是征兵制,而是被编为军户的家庭,以世袭方式入伍从军。随着军人跟随皇帝南迁,军户——军人家族——也与之同行。
这样的人数达百万之多。
百万人的移动——而且是明显以逃跑为目的的移动,使一般人民陷入不安的深渊。人人因而心生动摇,各地以集团方式丢弃土地向南方逃跑的事件与日俱增。
——这是背信行为!
成吉思汗以此为口实,再度南下。一方面求和,一方面却迁都,这样的行径被指责为背信行为也是没话可说的。
公元1215年,燕京沦陷。
国际局势动荡得异常厉害。
原本臣从于金,却因为被成吉思汗攻打时未曾得到金国一兵半卒援助的西夏,背离宗主国金是当然的事。
西夏不但背离金,甚至向过去为金之敌国的南宋提议“以两国合力夹击金”。
经过多次协议后,南宋遂与西夏联手,对金发动攻击;但金却击退了南宋、西夏联军。
金哪里来的这个力量呢?
理由其实很单纯。因为由北方压迫金的成吉思汗突然挥兵西向,金因而喘一口气,得以全力对付南宋、西夏联合军了。
成吉思汗西征前后达七年之久。
这里说明一下蒙古军突然将目标转向西方的缘由。
制服了蒙古族最西边的乃蛮部之后,成吉思汗与西方突厥系的回教各国开始有频繁的接触。这一带都是丝路上的绿洲商业国家。蒙古族已经进步到除了游牧以外,考虑以利用商队的商业作为充实国力之手段的程度。
成吉思汗派遣国营商队到中亚最大的国家花剌子模,或许是有意将因此而得到的利益作为对金战争的军费。
但花剌子模讹答剌地区的守将却杀死成吉思汗所派遣的商队,掠夺其货物。
这是因利欲熏心而起的事件。
“成吉思汗正忙着攻打金国,因此,抢了这批财宝,他也无可奈何。因为燕京离这里那么远……”
讹答剌守将不认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想不到成吉思汗是根本不把路途遥远当做一回事的人。
“这批商队持有我致花剌子模国王的亲书。我们蒙古族一旦蒙受屈辱,一定会报复,而且一定要索取千倍万倍的代价。现在立刻起程前往蹂躏花剌子模吧!”
攻陷燕京的蒙古军主力,此时在河北地区,成吉思汗却下令这批军队全数西征。
金国燕京沦陷时,出仕金国的契丹族官僚、且与金国王室有血缘关系的耶律楚材归降。成吉思汗获得耶律楚材,如同刘备获得诸葛孔明,成吉思汗麾下有善于野战的名将及猛将,就是缺少参谋和政治家。
“你不是被金灭亡的辽国后裔吗?我等于是替你报了祖先的仇。”
成吉思汗对归降的耶律楚材道。对此,耶律楚材回答的是:
“臣已出仕金国多年,因此,金乃臣之君主,臣从未以仇家视之。”
(这句话说得颇合我意。)
成吉思汗虽然没有说出来,心中却如是想。
一般的投降者听到成吉思汗说出这种自以为施了大恩的话时,都会诚惶诚恐地叩谢才对;而耶律楚材却是这样的回答。实际上,这句话等于宣言:
我一旦出仕于成吉思汗麾下,对他的忠心将至死不渝。
“让耶律楚材参加西征。”
讨伐花剌子模军即将出发时,成吉思汗特别下了这道命令。
耶律楚材成为成吉思汗的幕僚,以宰相身份主持蒙古帝国的营运,对人类而言应该是一件具有贡献的事。
蒙古族在各地的野蛮行为频传,而耶律楚材却尽最大的力量压制这种行为。如果没有他,人类或许将丧失更多的重要文明。
作为使节的商队被杀,蒙古军对花剌子模国的讨伐可谓彻底之至。发生事件的讹答剌城被摧毁得体无完肤。不花剌和撒麻耳干两城也都成为废墟。
花剌子模王摩诃末逃至里海上的一个小岛,后来在该地死去。追踪其后的蒙古军则越过高加索,与俄国诸侯交战,并且攻掠南俄各地。
蒙古军的另一支部队,也猛追逃至印度的花剌子模王子,由阿富汗前进到印度河。
这是史上空前的大远征,相形之下,亚历山大的远征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成吉思汗回到根据地哈剌和林,前后达七年的大远征也画下休止符。他刀锋一转,再度挥兵攻掠东方。
在制压中国之前先行西征,这一点为蒙古帝国元王朝的性格带来极微妙的影响,女真之金、契丹之辽、鲜卑之北魏——凡是由塞外进入中国的各民族,莫不因中国文明的辉煌而为之目眩神驰,因而渐被同化。蒙古族却是唯一的例外。
这当然是由于在接触中国文明之前,已经接触到质量更高的西方文明的缘故。
将兵折返东方后的成吉思汗,第一个攻打的是西夏。这个党项小国可谓抗战到底。
西夏于公元1227年灭亡,而成吉思汗也在这一年的八月驾鹤西归。
巨星陨落!
继位者决定为窝阔台。成吉思汗把儿子窝阔台叫到病榻边,指着在身旁的耶律楚材道:
“这是天赐给我家的人物,任何事情都要听从这个人说的话。”
耶律楚材又继续担任窝阔台汗的宰相。窝阔台汗秉承父亲遗志,继续对东方的军事行动。
占领河南广大的土地时,窝阔台汗的近臣别迭眺望着一片麦田道:
“汉人只会在这个地方挖掘地面,根本没有用处。我们应该把他们全都杀光,把这个地方改为放牧场。这里一定会长出好牧草,成为障碍的树木全都砍掉就是了。我已经命令部下砍掉大部分树木……各位认为我的想法如何?我们向大汗请示他的见解,怎么样?”
窝阔台汗当时就在场。
“卿意如何?”
他问耶律楚材道。
“臣反对别迭的想法。”耶律楚材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征战还在继续,而军队需要的是地税、盐税以及军粮。杀死住民,这些东西将从何而来?别迭砍掉的是桑树,他认为那些东西会妨碍放牧,但要制造丝绸,桑树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尚请大汗让汉人继续农耕,并且下令禁止砍伐桑树,这样做都是为了军国。”
“好,卿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吧!”
窝阔台汗道。
耶律楚材只一席话,就拯救了河南麦田、桑树和数百万人的生命。
蒙古军迫近开封,团团包围,是公元1232年的事。三月围城,四月时金就求和。如此一来,应该会重演与燕京沦陷时同样的事态。
然而,这一年的七月间,发生了蒙古派出的媾和使者被金国杀死的事件。花剌子模国讹答剌守将杀害携带国书的蒙古商队,其结果如何,金国应该知道得很清楚才对。金国这样的作为,只能以发疯来解释吧?十二月,在城内的金哀宗悄悄逃出城外。这位可怜的末代皇帝先逃向归德,然后遁至蔡州。
蒙古使者出现在杭州南宋朝廷,也是这一年的事。
——盼贵我两国能协力夹攻金国。
蒙古提出这个要求。
南宋由于致送韩侂胄首级,而得以恢复与金国之间的和平。南宋如今的实力者是将韩侂胄杀死的史弥远等人,然而当时的宁宗已死,后来被拥立的是理宗。
——金乃我国之宿敌,绝不可坐失毁灭它的机会。我们应该想到父祖所受的屈辱,有攻打金的良机而不好好利用,是既不忠又不义的行为!
在实力者史弥远的侄子史嵩表示赞成与蒙古结盟后,大部分廷臣都表示同意。唯一表示反对意见的是扬州知事赵范。
“我宋曾经与契丹之辽缔结不甚名誉的和约。当时,女真之金向我国提议合力夹击,情况与现在一模一样。后来,辽国灭亡,金却转而攻打我国,招致徽、钦二宗在北地崩殂这个令人痛心的结果。我国目前与金国之间有和约存在,也是屈辱性和约,这一点和当时与辽之间的和约相似。现在与蒙古联手攻打金,或许可以逞一时之快,但蒙古日后是否会与往年之金如出一辙,进兵蹂躏我国国都?谁敢保证他们绝对不会如此呢?”
他以激烈的辩辞反对与蒙古结盟。却没有一个人同意他的意见。
恨之入骨的金正处于苦境,而蒙古使者前来提议结盟。
——勿失良机!
每个人都做如是想或许是当然的事。然而和赵范一样以冷静眼光分析历史的人,虽属少数却也确实存在。
“现在能达成打倒金国这个宿愿了!”
在举国兴奋莫名的状态下,南宋即刻着手编制北上军队。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