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魏靖军侯

第二百三十五章:无嗣之祸

大魏靖军侯 安静的风铃渡 4828 2021-04-06 02:5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魏靖军侯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帝都左仆射府中。

  密室里头,两个人影相对而坐,把酒相谈,窃窃私语。一人正是左仆射元宗,一人正是羽林卫副统领元谯。二人都一身便服,脸色有些肃然,似乎是不想被人发觉。

  “陛下把你呵斥了出来?”元宗脸色一凛,惊问:“难道是我们会错意了?”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元谯哪里还有在宫里头的惊慌模样,侃侃道:“陛下一直宠信虞启,哪是三言两语能够动摇他们之间的信任?”

  “我已经按你的意思去做了。可惜这次是徒劳而返咯。”元宗有些犹疑起来,话锋一转,又问:“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这次几州发生洪灾,受牵扯的面极为广阔。这里······或许能够做些文章。”元谯双眼闪过一道冷光。

  “什么文章?”

  “陛下专情,年近三十,后宫惟皇后一人,无一子嗣。或许我们能够送个人进去,也好及时知道宫中动向,不至于两耳聋聋、双眼黑黑。”

  “有道理。”元宗一听,颔首道:“皇后专宠,没有敌人,不会站在我们这边,且屡有为虞启进善言,怕是他们之间已成一派。惟有我们自己送些人进宫,才好方便。一旦在皇后之前诞下子嗣,到那时······或者还有更大的文章可做。”元宗露出个意味深长的笑意。

  元谯也轻轻一笑,低声道:“况且人选我已经物色好”。

  元宗眉头一动,向前俯首,好奇问道:“哦?何人?”

  “欧阳梓!”

  “欧阳梓?”元宗把背仰回去,喃喃道:“欧阳梓······是忠毅侯之女,大理寺卿欧阳顾之妹······这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可我有一事担心,虞启乃是欧阳烈向先帝推荐,欧阳顾会站在我们这边,从而舍弃与虞启的亲密关系?”

  “宗兄无需担心。欧阳顾此人,有宦途大志,不甘于只做一个四品大理寺卿。登台入阁,成为皇亲国戚,这个锦绣前程,这份诱惑,我想他会有这兴趣!”

  二人在密室中计定,把酒言欢,甚是痛快。

  两日后的朝会,依旧议论着陆渔击退梁人之后,对于魏梁关系的议定,以及建州赈灾的事宜。这两件事,郭荆与宁松在这段时间已经私下相议过,亦达成了共识,便在今日说话。

  “陛下,糜毒横行,对于建州而言,无疑是第二次灭顶之灾。民心沸腾自不必说,建州乃是边境重镇,一旦殃及军营,保不齐梁人会不会卷土重来。因而,臣建议,朝廷应拨出银两,尽快救济灾民,免其酿成叛乱,清除疫病,还边境安宁。”郭荆身为户部尚书,率先发话。

  “臣附议,纾祸皞济,正合王者之道。”宁松紧随出言。

  这些都是正事,句句合理,朝臣们尽皆哑然,无人去反对郭荆的话。元尧问了问,见众臣皆无异议,便下旨敲定,勒令户部负责此事。

  元谯与元宗相视一眼,互相会意。而后,卫谯侧目向御史台群臣方向望去,神不知鬼不觉地施了个眼色。

  接下来,司天监监正出班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元尧双眼眯了眯,威严道:“司天监,你有何事要奏?”这个部门说到底,就是平日里夜观天象,查察人间预兆,承天意以监庙堂,一般在朝议中是个摆设一样。今日,竟然破天荒要说话了,着实让元尧有些惊讶,也有些好奇。

  司天监监正揖礼,道:“自三月前,各州洪灾而来,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臣就有所警惕,日夜不敢懈怠,沐浴以问上天。更有传言,有单凤落于梧桐树上,震翅而落泪。更有鸳鸯不成双,坠落而死。”

  元尧听得一头雾水,便问:“那这······又说明什么?”

  “臣昨夜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式微,星图不成阵。这是由于陛下子嗣不诞的缘故,也正合单凤泪下、鸳鸯坠死之预兆。”他这番话说得神乎其神,把朝上群臣听得糊里糊涂。

  御史中丞梁之平一听,连连颔首,出班奏道:“臣以为司天监监正之言不可忽视。陛下已二十有九,先帝在此之时,已育有包括陛下在内的皇子四名,公主两名。反观陛下,后宫惟皇后一人,并无其他嫔妃,且无一子嗣。虽然称得上情深,但不足道也。”

  这是个正确的提议,因而并没有什么大臣出面反对。群臣尽皆窃窃私语,皆连连称道。那些个宗室出身的大臣,先前已经进言过,皆被元尧驳了回来。这次借司天监天象之势,更兼梁之平空前严厉的谏言,也打蛇随棍上,纷纷向元尧进言,选妃充盈后宫,为元氏开枝散叶。

  元尧不悦道:“这是朕的家事,你们的手未免伸得太长了吧!”

  梁之平丝毫不惧,咄咄逼道:“天子无家事,万事皆国事。陛下迟迟不肯纳众臣之言,迟迟不肯延选嫔妃,不肯为元氏储君计。天下人知道的是陛下伉俪情深,不知道的是皇后善妒,容不得人,想独霸帝恩!”

  元尧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你放肆!”

  天子之怒,非同小可,如雷霆破天,惊涛拍浪。众臣尽皆伏倒,有的胆子小的臣子浑身发抖,噤若寒蝉。就连从旁伺候的内侍以及宫人,正德殿外的羽林侍卫、金瓜武士亦都或俯拜或单膝而跪。

  元尧怒视阶下,冷哼一声,拂袖而出侧殿,甩下众臣,独自回了开明殿。宗海与一众内侍、宫女连忙紧跟,但谁也不敢出身,免得在元尧盛怒之时惹祸上身。

  凤仪殿里,宁桐正跪在送子观音神祗前,发不插钗,衣不披艳,一身素衣,比着往时少了几分蓉荣华贵之美,多了几分清新出尘之质。她对着神袛拜,把皎洁的额头都扣出了一些泛红,目光虔诚地道:“信女宁氏斋戒十日,沐浴修身,向观音菩萨虔诚叩拜。信女入宫以来,幸得君王恩宠,但所虑者嗣无所出,恐有负元氏恩泽,愧对大魏江山,特来向娘娘求恩,请赐信女一子。信女定日夜焚香叩拜,感念娘娘大恩大仁!”说吧,她再三叩首,把几日抄写的佛经亲手一份接一份捧于火炉上焚烧。

  女官清荷关切地搀扶着宁桐的手,焦急地道:“娘娘,您已经连续三日三夜抄写佛经,很劳累了。叩过就好,观音娘娘会知道您的挚诚之心的。还是赶快回去歇息吧,这儿交给奴婢。”

  宁桐松开了清荷的手,摇头道:“不亲自祭拜焚烧,怎么说得上是挚诚呢?好了,你们就不用担心,等祭拜晚了,本宫自会歇息。”

  清荷拗不过,只好静静陪侍于一侧。不一会儿,另一女官紫鸯焦急地跑入殿门。清荷眼儿劲尖,远远就望见了,瞥了眼宁桐,犹豫之下还是起身,将其拦了下来,询问:“皇后在虔诚叩拜观音娘娘。紫鸯,你心急火燎地,小心打搅了娘娘。”

  紫鸯辩白道:“清荷姐姐,我也不想啊,可是真的有大事,必须要通知皇后娘娘。”说完就要走,却被清荷拉住了手臂。

  清荷拦在紫鸯近前,往后望了眼,低声道:“什么大事?不能等娘娘一会出来再说?”

  两个女官还在纠缠,宁桐已经从屏风背后辗转出来,见二人在私语,便问道:“清荷、紫鸯,你们两个在细细碎碎的,说些什么呢?”

  清荷转身,和紫鸯一道向宁桐欠身一礼,答道:“紫鸯有事找娘娘,方才娘娘在内堂虔诚叩拜观音菩萨,奴婢不敢让紫鸯打搅,就先拦了下来。”

  “原来如此。”宁桐点点头,问向紫鸯:“紫鸯,到底有什么事啊?”

  “娘娘,奴婢打听得知,陛下从正德殿盛怒而回,把群臣都晾在了前朝。”

  “哦?有这事?”宁桐美目一沉,觉得颇为惊诧,又问:“可知陛下为了何事大怒?”

  “是······是大臣们进谏,要陛下······选妃,繁衍子嗣······”紫鸯吞吞吐吐,不敢望宁桐的表情。清荷更是狠狠刮了她一眼。

  宁桐脸色一凝,双手紧扣在一双宽松的袖子里,把十指捏的发白。她入宫以来,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见大臣劝谏元尧选妃了。元尧一直顾念着她,怎么也不肯松口。这固然让她觉得颇为感动,但实际上她一直忧心忡忡,希望能够为元尧诞下一子,既抵挡前朝逼迫之势,又可成全自己为人母的祈求。奈何天命不眷顾,肚子迟迟没有动静。她虽然奢求,希望与元尧一生一世一双人,但不敢想象自己若是永久无出,以后这江山该交到何人手上!

  “娘娘?娘娘?”清荷见宁桐神游天外,便喊了几句。

  宁桐回过神来,整理了一下心绪,使之平静下来,轻启朱唇道:“走,去开明殿。”于是乎,众女官以及侍女摆驾出凤仪,迎着她而去。 大魏靖军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