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魏靖军侯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白事毕,羽林卫及青岩官吏各自跟陆渔作别,各回各所。
青岩驿馆里,肖铩连忙手信一封,命令下属快马送往城。他这次除了受命送陆渔回乡之外,还带着不为不知的目的。元尧并没有令他即刻回京,而是留在青岩作为护卫,名义上是天恩浩荡,体恤下情,作为靖军侯驱使。
而在午时,他暗中去了一趟青岩官署,见了县令一面。县令其时正在处理乱后的公务,千头万绪,正头痛不已,听得肖铩来访,顿时毕恭毕敬出门相迎。
“不知肖将军来访所为何事?”将肖铩迎进大堂,令人上了茶后,县令弯腰请问。
“是这样的,前些时候贼人攻城,这么大的事,得让朝廷知道,不然对于靖军侯,和你都是一种损失啊!”肖铩说得很清楚了,既是上表报功。
“多谢肖将军抬举!”县令微微躬身,苦笑道:“可这都是靖军侯之功,下官治下不力,才激起这个乱子,朝廷怕是对下官不满,哪还会记功呢?”
肖铩慢悠悠品了口茶,放下杯盏,笑道:“你就说,贼人是从徐州各地辗转而来,并非青岩之乱民不就成了吗?俗话说得好,背靠大树好乘凉。有靖军侯带携,朝廷难道会治靖军侯之罪?再说,这份表你一旦递了上去,靖军侯心里对你也会感激的。有些话他不好出面,所以这杯茶就只能我来喝了。”
县令双目一明,顿时以为肖铩是受了陆渔之意而来,有心提携自己,便躬身道:“下官明白了,下官立即上书朝廷。”
肖铩摇头道:“不,不是朝廷,是上书州府,然后州府转朝廷。”
县令愣了愣,随即以为是肖铩不好出面帮他越级上报,释然道:“下官明白了。”
······
五日之后,开明殿里。
元尧正与宁桐一起用膳,案几上满是山珍佳肴。这近来天气凉了,元尧不是在开明殿与宁桐一道用膳,便是走到凤仪殿一起用膳,形影不离。外界只道是龙凤呈祥,不知其中另有隐情。原来就在几日前,一个疑是绿屏的人,偷偷攀上檐顶,偷听元尧与众臣在殿中的议事。秦启发现了这个神秘女子,还和她交手了几回合,奈何这个女子轻功了得,身轻如燕,迅速摆脱了秦启的绞缠而退向了凤仪殿的方向。
秦启将此事详细报知了元尧。元尧听后表面上纹丝不动,实则心底云起云涌。这个探听机密的人如此好的身手,能在秦启手下全身而退,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人便是绿屏。但是苦于没有证据,才隐忍不发。
“师妹你尝尝,这是池州的枣姜石斑鱼,味道不错。”元尧亲自给宁桐盛了一碗鱼羹,郎情妾意地要喂。
“我自己来就可以,有手有脚的人怎么敢劳烦师兄。”宁桐接过瓷碗。
两个人边吃边聊,先是聊了聊绿屏。
“师妹,绿屏武艺这么好,你却留在宫中当女官,是不是太过暴殄天物了?”元尧咬了咬一块鱼腩,似是随意一说。
“暴殄天物?”宁桐不解其意,不由侧目。
“哦,我的意思是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绿屏,你应该留她在云麾校吧,也好帮帮段律。”元尧赶紧转回口风。
“云麾校如此有秦启掌管,段律也卸去重担,没什么要帮的。再说绿屏跟我久了,还真的不舍得放她离去。”宁桐轻轻一笑,自顾喝鱼羹。
“也好,贴心人可不容易找。她是你的人,你喜欢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元尧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只是秦启最近时常跟我抱怨啊,说什么分身乏术,人手不足。那既然这样,我再想想其他的办法”。
宁桐颔首道:“原来如此!”
忽而此时宗海入报道:“禀陛下,中书侍郎元周求见。”
“元周?他来干嘛?”元尧放下玉箸,凝眉一思。
“既然师兄有要事,那妾身先行告退!”宁桐就要起身离去。
“不必!”元尧拉住宁桐的手,把她拉回座位,责怪道:“别人就算了,你还用得着避嫌?再说,这本来就是我们夫妻俩用膳时间,哪有皇后为臣下让步的道理。”
宁桐心头微动,没有言语。
元尧便不耐烦地令宗海招呼元周入来。不一会儿,宗海便带着元周而入。这个元周不是别人,正是先帝时期的中书侍郎。其时胡氏与士族党同伐异,随着中书令李颖辞官而越演愈烈,先帝为了平衡两方,便将这么个两头不靠拢的宗室子弟扶上位。所以说这个元周是个有福气的,是光明正大尸位素餐,也不敢不尸位素餐。
“臣元周拜见陛下、皇后娘娘!”元周入来时目光贼溜一掠,见到皇后在场顿感不妙,辞道:“臣不知陛下正与皇后娘娘用膳,冒失打搅,真是死罪。臣先告退!”
慢着!元尧剑眉一横,威严令道:“既然来了,你就说吧,到底有什么事?”
“这······”元周脸露为难之色,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怎么?皇后就听不得?”元尧话锋一冷,不悦道:“龙凤一体,不存在后宫干政,你就照直说!”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元周连忙从袖中拿出奏折,呈报道:“这是吏部拟定的接任靖军侯成为建州刺史的人选,经中书省商议,一致认为寇平年纪尚轻、缺乏治政经验,不是最佳人选。因而此呈,中书省已经驳了,现送陛下批阅。”
“呈上!”元尧大手招呼。
宗海连忙接过,送至元尧手上。
元尧打开看了看,瞅了眼低眉下顾的元周一眼,又问道:“怎么这上面并没有中书令的签署?”
元周答道:“禀陛下,郭大人告病在府,因而省内事务暂由臣与另外一员次官共同商定。”
元尧摇头道:“这事······还是问问郭静的意思为好。这样吧,朕先不急着批阅,你先执此呈文至郭府,请示郭静。”
元周心头一凉,偷偷打量了宁桐一眼,便接回呈文,答道:“臣遵旨!”
元尧瞅了一眼元周的背影,然后夹了一片鱼肉放进嘴里,嚼了几下猛地咳嗽,将其吐了出来。宗海急忙上前捶背侍候。元尧只是恨恨地说了句“有根刺”。
“有根刺?”已经走到门边的元周脚步一滞,暗自琢磨着这句话,一步步离开了开明殿。他出了宫,到了郭府,一开始中规中矩地求见,但郭府管家报回的仍然是那句“我家大人病了,不宜见客”。直到他明说是奉了旨意前来的时候,这才得见郭静尊容。
元周被请进了郭府客厅。郭静特意多披了几件衣袍,以冷水敷面,直打寒颤地出来见客。郭静是久浸官场的狡猾之人,一番太极屡屡说不到点子上。元周心急,还等着回宫复旨,按耐不住直接将来意点出。
关于谁人接任建州刺史,中书省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郭静身为首官自然明白其中水深。靖军侯意属旧部寇平,而宗室大臣意属尚书左仆射元谯。两方都是实力不凡,背景深远,他两方都不想得罪,这个议决实在不好议。于是乎他干脆请病不朝避祸。今听得元尧令他作出选择,他兀自叫苦,也知避无可避。对着签上了元周以及另外一名中书侍郎胡旷两个名字的呈文,他迟迟没有落笔,干脆撤笔拱手朝天道:“此事臣全听陛下意思办。”
“这么说,中书大人是驳回省内众员的议决了?”元周不悦道。
“元侍郎,陛下是说让你来问我的意思,并没有说要我答应还是不答应。总之,不管最后这个人选决定是谁,臣都拥护陛下决议!”郭静坚决避开正题,取巧而答。
“中书大人······”元周急得站起。
“拜见父亲!”这时郭荆从门外走入,朝着郭静一礼,侧目瞅向元周,颇似惊讶道:“原来是元侍郎来拜访。见过元侍郎。”
“原来是郭尚书!”元周也见了见礼。
“哎,不知元侍郎和父亲在议论什么呢?我看你们脸红耳赤,好像蛮热情的。”郭荆故作懵懂不知,实则他在门外已经听了许久了。
“荆儿!”郭静脸色一变,呵斥一声,显然不想节外生枝。
“郭尚书有所不知,此次下官来拜访中书大人,实则是奉了陛下旨意。”元周顿时一喜,笑呵呵对郭荆道。
郭荆惊讶道:“哦?”
元周指了指郭静案前的呈文,笑道:“这是关于中书省议决的否定寇平而举荐左仆射元谯接任建州刺史职的签署呈文,陛下叫我来问问中书大人的意思。无奈寒天无热酒,中书大人病了。”
郭静听出讽刺之意,袖中关节咯咯作响。
郭荆近案,执起呈文飞快一睹,后转身道:“我倒觉得中书省议决颇有其理。”
“荆儿,你?”郭静惊诧地望着郭荆。
元周也深感意外。
郭荆转身道:“这天凉了,路也结冰了,人走在这上面不可避免打滑。我已吩咐人烫好一壶热酒,先自个暖暖身子,也不辜负了这一片大好雪景。父亲你说呢?”他说完,将呈文放回案上。
郭静深深望了眼郭荆,沉眉思忖良久,竟再度捉起笔,在呈文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对元周道:“元侍郎,这下可以了吧?”
元周小心翼翼地接过呈文,还在未干之墨上吹了口气,如握掌上明珠那般将其折叠好,收入袖中,拱手道:“既如此,下官就不打搅中书大人养病。下官先回宫中复命,告辞。”言讫,转身而去。
待元周走远后,郭静这才直起身,不解道:“荆儿,你这是?”
郭荆转身望着檐下纷纷扬扬的碎雪,叹道:“其实陛下早就打定主意,只不过需要一个台阶顺下。而这个台阶,我郭氏来砌就,无疑最合适。于彼此而言,都有好处。”
郭静哑然,深呼一口气。 大魏靖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