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魏靖军侯

第二百七十四章:分而治之

大魏靖军侯 安静的风铃渡 5128 2021-04-06 02:5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魏靖军侯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元周离开郭府,急匆匆回至开明殿。此时元尧与宁桐已经用膳完毕,正在品尝饭后点心。雾霭沉沉的大殿里,宫人们不禁点燃了几盏宫灯。

  “臣拜见陛下!拜见皇后娘娘!”元周至案前,恭恭敬敬拜礼。

  “嗯,郭静怎么说?”元尧嚼着糕点,漫不经心地问。

  “中书大人,已经在呈文上签署了。”元周喜上眉梢地呈上呈文。

  “拿上来!”元尧令道。

  元周亲手奉上,然后就立在一边,静等旨意。

  元尧看到郭静的署名之后,双目亮了亮,仍作漫不经心道:“既然郭静也同意了,那么就按中书省议决的办吧。宗海!”

  宗海会意,连忙去拿朱笔过来。元尧接过,就要批文时却被叫住。

  宁桐将一块马蹄糕递至元尧先前,道:“陛下,先不要着急,吃了点心再批也不迟啊。”

  元尧手一滞,朱笔就在距离呈文咫尺之遥处停下。他微微一笑,正欲接过马蹄糕,谁料宁桐又缩了回去。

  “这块马蹄糕太大,还是分开两半吃得好。”宁桐将其一折为二,一半递到元尧面前,另一半放回玉碟。

  元尧微微一愣,望着宁桐笑魇如花的容颜,眼角一挑,将半块马蹄糕接过。细细嚼吃后,用朱笔在呈文上批了“准尚书左仆射元谯任为建州刺史之议”,后又加上“建州刺史不再持节号军”这一行朱批。大笔一挥,便将呈文递回给元周,道:“好了,呈文朕已经批准,你交由中书省复核,让吏部下任命书,即日下发吧。”

  元周一喜,双手接回呈文。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朱批最后那行字映入他目中,他浑身一颤,惊异地抬起头,“陛下,这······”

  元尧双目一瞪,不露而威,反问:“难道你有异议?”

  元周忙摇头道:“臣不敢,臣绝无异议!”他暗吞下苦水,徐徐而退。

  待元周退却之后,宁桐皱眉道:“师兄,你怎么让元谯去接任建州刺史。元谯这个人武艺不精,兵法稀疏,怕是难担此重任。”

  元尧不以为然道:“是吗?可我觉得元谯先前举兵响应薛万仞,铲除元开叛逆,表现虽不及老将那么耀眼,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宁桐摇头道:“前者薛万仞依照靖军侯之计行事,剿元开犹如秋风扫落叶,大事已定。元谯、元宗只不过在大局之上锦上添花罢了。”

  元尧冒出莫名笑意,问道:“那师妹觉得,谁才是这个最佳人选?难不成是靖军侯举荐的寇平?”

  宁桐欲要再辩,却千言万语噎在喉。她已经警觉了,这些日子以来,应该是给靖军侯饯别宴那晚开始,元尧对自己的态度有了些微妙的变化,虽然也是如胶似膝,千依百顺,但在一些朝事上已经不容自己置喙了。特别是靖军侯三字,似乎自己每次提起,都会在那双笑颜下荡漾起些许不快。

  恰在这时,秦启入内而报道:“拜见陛下,拜见皇后娘娘!”

  “平身吧!”元尧轻轻抬手,问道:“你这次来,是有什么事吗?”

  秦启从袖中拿出一封密信,呈上道:“陛下,肖铩派人传回密信,说靖军侯养父病亡了!”

  闻言,元尧脸色一变,急令道:“快呈上!”

  宗海赶紧转呈。

  元尧细细一看,看过之后脸色除了震惊,还有一丝喜色。“没想到,虞启刚回乡不久,就遇到了这等大悲之事,我本以为他是对朕的决议不满,原来还真的······”

  宁桐叹道:“靖军侯除权臣,抵外辱,为国兢兢业业,前后数年不曾回乡。今者未能尽孝,真是可叹可惜啊!”

  元尧侧了侧头,本来对宁桐对虞启如此高的评价有所不满,但敏锐地捉住了个“孝”字。古礼,父母亡故,为人子女定要守孝三年,期间不乐声色,不着庆服,当蛰居在府,不得远离。他越想越明睿,踟蹰片刻,果断令道:“宗海,传我口谕至礼部,令其准备印绶、符册。朕准备册封靖军侯之养父为青岩乡侯,册封其养母为一品诰命夫人。”

  众人顿觉惊讶。

  宗海应令而去。

  元尧再度踟蹰片刻,才坐定案前,提笔运气。他在给虞启写一道圣旨,除了刚才册封二老的话,还写了许多表达节哀顺变之意的动情之语。笔落意成,他望了眼圣旨,目中灼然生火。

  第二日朝会,元尧当众在庭上宣读了这道册封圣旨,还命令礼部尚书孔宣承亲自前往徐州青岩县宣旨。他这么做的目的,除了用一部堂官以示朝廷对功臣的最高礼遇关怀,以示庄重,还暗示虞启应当恪守礼法,守孝三年。

  关于肖铩信中靖军侯协助青岩守军抵御贼寇的事,元尧只字未提。在五日后的朝会,即徐州州府将青岩县令的急报递上兵部之后,他才在朝议上提起。兵部尚书王泰依旧是个和稀泥,谨言慎行。兵部侍郎陈世则表示徐州以及东境久失府军,难以安宁久守,又以现今边境无事为由,提议将原来的镇海军调回来。

  以郭荆的聪慧,想想便明白这是元尧在分离靖军侯旧将,唯恐其抱作一团,对自己不利。他忍了下来,没有反对,因为知道即使自己反对也无济于事,还会加深元尧的怀疑。

  这件事便当庭通过了,不仅如此,还顺带把横野军也调了回来。元尧着令兵部发文督办,当然为了安抚靖军侯闻之不满,还令礼部赏赐了许多金银器物,顺带升了青岩县令之职,着吏部调其去了州府。

  ······

  旨意送到建州,寇平、展嵩、高轶、陈曦行、薛辽等将接旨,定然是相当不满的。原本靖军侯请辞就显得唐突,令诸将深感意外。不过听得陆老驾鹤西去,朝廷因靖军侯之功赐封却罢了。今又有旨来调,令镇海军回师东境,横野军回师蘅州,派来一个籍籍无名的宗室子弟来接任建州刺史一职,这明摆着分而治之。

  接旨后,五将便会聚在建州城外中军大帐商议。

  高轶是个粗莽大汉,嚷嚷着朝廷不信任靖军侯,说怎么也不想和众兄弟分开。薛辽崇拜靖军侯,自然附和高轶。寇平和展嵩则理智许多,但也是一肚子不满,只不过没有发作出来。

  听了二将抱怨良久,陈曦行发声道:“各位先冷静。先不论朝廷抱着怎样的心思,就凭我们是大魏军士,就应该听从兵部号令。再说圣旨我们已经接了,难道还能够反悔吗?反悔就是抗旨,这才是陷侯爷于不忠之地。那么先前侯爷带领我等所建功勋,才真的掩埋于泥土之下了。”

  虽陈曦行与众将平级,但其从军最早,资历最老,众将也得给几分脸子,熄下怒火。帐内顿时一片死寂。压抑住不满之后,薛辽率先发言,目视众将,问道:“各位将军,你们说,是否真与外面的流言一样,陛下对侯爷起了猜忌之心?”

  此言一出,帐内再度死寂。

  展嵩叹道:“自古飞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以侯爷这几年来的战功······难说,难说啊!”

  陈曦行闻之色变,喝止道:“展兄,慎言啊!”

  高轶忿忿道:“我看就是如此!天家无情啊!”

  “高兄,别说了!”寇平一拍案几,沉声道:“陈兄说得对,我们接旨便是对侯爷最好的维护,才不落人口实。这点无需再议!我们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立即回营整顿大军,稳住军心,务要揪出散布挑拨离间流言者。”

  展嵩颔首道:“没错!这个流言,在此时此刻无疑是一把利刀,杀人的刀。要是传到朝廷,后果难以想象!”

  众人计定,帐内重归沉寂。只是五将不知,账外一道身影偷听许久,鬼祟而去。

  ······

  若说建州诸将不满,其实还有一帮人不满那便是元谯、元宗、元周这伙宗室。本来元氏众臣之意,是拿下建州军权,以便制约郭、宁,从而与朝廷分庭抗礼,还想或许有机会废除新政。其实郭荆料想不全对,他们并非自绝于宗室之门,而是弃卒保帅。这个卒便是谋划轻率的元开,这个帅自然是繁衍至今,势力庞大的元氏子弟。以灭掉眼见倾覆的元开,以换取元尧的信任,主动归拢成为元尧平衡朝中势力的棋子,确是甘愿为棋,但并非永远为棋。他们最终的目的,是棋手相易。

  兵部送达的旨意比元谯先一步到达建州。元谯刚刚出了帝都,怀着满腔怒火与郁闷。在离京的前一晚,元周、元宗皆汇聚至他府中,纷纷怒骂元尧狡诈巨滑,被其摆了一道。元尧故意对元氏众臣的动作不加以制止,让他们这些人以为元尧真的对靖军侯以及郭、宁的忌惮到了一定地步。那么他们便如同打了鸡血那般自告奋勇,努力地搜刮新政派别的小辫子。

  这样子一来,坏人全由他们做,元尧倒成了被掣肘之人而尽得其利。所以元氏众臣这次,结怨于新政派别,却把一个左仆射分出尚书台,折降出都,外任刺史,还是一个火药桶一般的建州刺史,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先前中书省众僚交口称赞元谯屈尊纡贵成了荒谬的笑话。 大魏靖军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