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四十一:扬州兵变(3)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672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接上次:

  高州在今天的广东省境内,离扬州远着呢。徐敬业要的就是这个远,胡扯的事情当然越往远处扯越好,没法对证呀。要是讲江对岸谋反,不一会儿就露馅了吗?那时候还没出现过UFO,否则真不能肯定老徐同志不会说出“外星人想占领地球,大家紧急集合,做好战斗准备”这样召集军队的理由。

  该扯的谎扯了,该演的戏演了,该杀的人杀了,他们觉得也该反了。于是徐敬业起扬州之兵,宣布讨伐武则天。

  徐敬业在起兵之初做对了两件事情,使自己一下子打开了工作局面。

  第一件事是行动纲领很正确:匡复庐陵王。

  这个行动纲领特别高尚、特别纯净、特别光明正大。

  我不是为了个人恩怨,而是不满于皇帝无端遭到废黜!我要做赴汤蹈火的李唐忠臣,推翻牝鸡司晨的武太后,光复李家皇位!

  这个理由太充分了,被废黜皇位的唐中宗李显此时正和后来的韦皇后正在房州被监视居住呢。李唐皇室在当时社会中是很有威望的,民间普遍对武则天的弄权存在反感情绪,同情李唐皇子遭遇。所以,当徐敬业将这面反旗一举后,十天时间就呼啦啦招来了十几万士兵。

  这些人并不是冲徐敬业来的,而是冲徐敬业的政治口号来的。

  这不是作者凭空瞎说,而是有理有据的。当时,唐朝民众对李唐皇室的感情是真挚而且持久的。在十几年后的698年,为了迎击入侵河北的后突厥,已经称帝八年的武则天下令在全国招募军士。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报名参军的还不到一千人。而当武则天任命刚被从房州召回朝廷半年的太子李显为讨伐突厥大元帅时,形势突然发生了令武则天意想不到的变化:“及闻太子为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盈五万。”

  百姓一听说李唐皇子担任元帅,都踊跃报名去战场杀敌,不长时间就招到了五万多人。

  这事由不得武则天不一声叹息,真金白银摆在眼前,招兵时你说你姓武,大家都说手痛无法握刀拿钱,脚抽筋不能行军奔跑;可你一说你姓李,大伙立马就手不痛了,脚也不抽筋了。

  这就是人气,这就是品牌的号召力,服与不服都得服。

  第二件事情更牛-----一个超牛的书生写了一篇超牛的文章!

  这篇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超牛文章就是《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又名《讨武曌檄》。那个超牛的书生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骆宾王长大后是才子,小时候是神童。他在上学前班的年龄就会赋诗了,七岁时写的那首《咏鹅》成了今天中国最普及的儿童启蒙诗歌:

  鹅,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你要说你小时候没背过,估计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讲话。如果在今天,你两岁以上的娃儿还不会背诵这首诗,那你这个做父母的不是失职就是个文盲。

  感谢骆宾王同志,他为中华民族的幼教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徐敬业也要感谢骆宾王,因为骆才子的这篇檄文把武则天的反面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将徐敬业的匡复纯臣的正义形象描绘得传神备至。让民众感觉武则天太可气可恶可恨、徐敬业太可歌可爱可敬了,简直能让那些看过檄文的人觉得,自己要是不加入拥徐反武队伍,就不是一个有良心、有正义感的好公民了。

  《讨武曌檄》从文字上看,确实写得大气磅礴、激情澎湃,读之令人有种热心沸腾、排山倒海般的畅快淋漓感。檄文中把武则天骂得体无完肤,说她“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包藏祸心,窃窥神器”。。。。。。

  好家伙,这女人几乎是个“全才”了,集欲女、野心家、杀人惯犯等人间顶级大恶于一身,这样看来,确实是“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呀!

  文章详细内容不再细说,本书主要是讲历史,说多了就成美文赏析了。

  但文中的出现的两句名言一定得说:“一抔(音póu) 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意思是说,高宗陵墓坟土未干,而他托付天下的新帝却不知道被废黜到哪里去了!这句话对武则天来说是很有杀伤力的,会让民众对独断朝纲的武则天生出强烈的愤慨之情:天下是李家的,你一个李家媳妇,凭什么这样霸道啊!

  最妙的应该是檄文的最后一句:“试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请看清楚今天的大唐,到底是哪家的天下!个人以为,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意思透着不满不平的质问口气:这天下到底是李家天下还是武家天下?意思很明了:明明是李家的大唐,却被武家主宰着。

  也可以理解为另外一种意思:愤懑和抗议-----这天下已经完全变成武家的天下了!

  话外之音也很明显:李家人靠边站,武家人却坐中间,这很不正常,当然该谴责和群起而推翻之。

  朱总理用四个字回答他:“你等着瞧!”

  不就三天时间么,你等着瞧,短短七十二小时后一切都明白了。

  而“你等着瞧”这句俗语,在中国谁都知道他还有字面以外的意思。我不敢胡乱猜测总理的意思,但我敢说,以这句中国人都能意会的俗语作答,确实不卑不亢、奇妙无比。

  武则天在看到这篇檄文后,不是回答别人的问题,而是向记者一样地向身边人发问道:“谁所为?”

  当得知这是骆宾王的手笔时,武则天没有咬牙切齿地大骂,反而很惋惜地感叹道:“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武则天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女流之辈,当她看到这篇檄文时,徐敬业的十几万大军已经在东南方向风卷残云地攻城拔寨了。而她不但不心慌意乱,还真心实意地为反叛者的绝世文采拍案叫好,为宰相没有发现这样的才子而深感不满!

  这份从容淡定让多少须眉男儿也自愧不如!

  《讨武曌檄》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战斗檄文,无需加上“之一”二字。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多半时候,一场重要战争开打前,战役发起者都要弄出一篇檄文,义正词严地向世人宣告:我要去打他了,这家伙太欠揍了!似乎自己如果不去攻打对方,天理不容、必遭天谴似的。

  这东西在中国很有些年头了,早在夏启时代就出现了。此后历朝历代都有檄文出现,一直到清末。太平天国那会,洪秀全和曾国藩两人还檄来檄往呢,一个写《讨清妖檄》,一个作《讨粤匪檄》,都把对方臭得一脸疙瘩。

  这种文章其实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之:口诛笔伐。就是以口为刀,用笔当剑。把嘴巴架到对方身上,将一切坏事丑事一古脑地按到对方身上,把好事美事全部留给自己,目的是给自己找一个发起战争的理由先,使自己站到正义立场一方,赢得社会舆论支持。

  所以对于檄文,我们可以当成作文看,不见得篇篇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应该是在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过艺术加工。比如对方的缺点有茄子那么大,檄文里肯定会写成有黄瓜那么大;如果对方本身就跟黄瓜一样大,那就说成跟丝瓜一样长;倘若是丝瓜,对不起,檄文里出现的保不齐就是一个胖乎乎的大冬瓜了。

  就是这样,可以理解。武曌没有《讨武曌檄》中写的那么不堪,而徐敬业更没有檄文中说的那么崇高伟大。他其实是一个智商平平的官宦子弟,虽然说不上纨绔,但身上带有太多富家子弟的共性特征:盲目自大、刚愎自用、头脑容易发热、目光相当短浅。

  我无意去有意贬低像徐敬业这样一个并非大奸大恶之人,然而,上文所讲的缺点,在他身上都是能找到的,不然,这次兵败不会那样迅速。

  徐敬业选择的这个起事地点是很合适的。扬州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为东南形胜之地。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扬州形成十字交叉,四通八达。这里一直是唐朝东南方的重要军事基地,早在李渊时期,朝廷就在这里设置了扬州大都督府。武德初年,河间王李孝恭平定了扬州西边的辅公祏叛乱后,就被李渊任命为扬州大都督,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位大唐宗室名将坐镇扬州,震慑东南方向一切不安分势力。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