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十一、两对父子(5)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381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我们就不说阿史那承庆傻了,主要是他打死也想不到会发生这种事。任何人,当他们身边那些熟人朋友铁了心要算计于他的时候,他都无法不掉进坑里。

  这五千人随着阿史那承庆一起,全部掉进了坑里。当五千人全部缴械后,史思明将阿史那承庆带到招待所吃饭喝酒去了。阿史那先生怎会想到,当他在餐桌上一滴不洒吃酒的时候,他的五千精兵也被史思明一个不剩地“吃”掉了。

  那些缴了械的士兵就相当于没了牙的老虎,只能乖乖听从范阳军的摆布了,范阳军把他们集合在一起,宣布他们部队整编制就地解散,想回家种田抱老婆的,当场批准复员退伍,并发给钱粮作为路费,愿意继续留在部队当兵的,可即刻加入范阳军。

  瞧这顿酒喝的,比鸿门宴惨多了,鸿门宴时,人家刘邦还借口上厕所跑回大本营了,阿史那先生可好,酒还没喝完,厕所还没去就被史思明给捆了。

  第二天,史思明带着自己统率的十三万人马归顺了唐朝。

  史思明这一行为是完全出乎李唐政府意料之外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兵强马壮的第二号匪首会无条件地向自己投降。不知道唐肃宗在听到这个消息有没有高兴得蹦起来,但从他对史思明的封赏规格来看,他应当是大喜过望的:“以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子七人皆除显官。”

  史思明的七个儿子,包括后来领衔造反的史朝义都获封高官,史思明更是被封为归义郡王,虽然史思明在安庆绪那儿也是郡王爵位,但那个靠东躲西藏过日子的小朝廷郡王的含金量岂能和李唐政府这个郡王称号相比!

  史思明归顺唐朝对安庆绪是个毁灭性打击,他当时拢共就二十万兵马,一下子被抽走十三万,剩下的区区几万人已很难掀不起什么像样的大浪了。这个时候,几年来一直祸害唐朝的安史之乱出现了被一举荡平的大好转机,如果此时唐肃宗把握住机会,尽快率军和史思明一起合攻安庆绪,那安庆绪毫无疑问将会被快速消灭,也就不会出现持续闹了八年不消停的安史之乱了。

  但并没有出现上文所分析的那样美满结局,恰恰相反,史思明没有帮助唐军进攻安庆绪,而是在归顺李唐仅半年时间就又反出唐朝,自立为帝。

  关于史思明的这次反复,后世很多人都把他的这一行为评价为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认为此人天生反骨,投降李唐政府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他的最终目的是等待和寻找有利于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显然是脸谱化史思明了,仔细分析历史资料,我们就会发现,在再次反出李唐这个问题上,多数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史思明的,坚定地在心里认为,奸臣永远是奸臣。其实史思明并不是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他第二次造反事出有因,完全是李唐政府将他逼上造反之路的。

  怀疑是祸首。

  曾和史思明在战场上多次交手的唐朝名将李光弼最不放心史思明,他认为史思明是颗炸弹,将来一定会谋反,所以急切主张把这个悍将除掉,以防患于未然。于是他向唐肃宗建议,找到史思明十分信任的将领乌承恩,叫他找机会暗算史思明,事成之后即任命他为范阳节度使。

  这乌承恩也不是啥精明人,为了在范阳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数衣妇人服诣诸将营说诱之”,多次乔装打扮,穿着女人的衣服在范阳各军营内拉拢反史人员。这事哪能能瞒得了史思明,很快就让史思明知道了。

  史思明这人很精的(当然你也可以用贬义词“狡猾”),于是乎他决定将计就计,假装孬孬的啥也不晓得,暗地里却设好了一个采集证据的谍中谍、计中计。

  乌承恩从京师出差回范阳时,唐肃宗派了一个宦官和他一道去范阳慰问史思明,很多皇帝都是这样的,但他想要一个实力派将领的头时,他并不是直接拎着刀朝他瞪起血红的眼睛,而是装出一副亲热得恨不能把自己的头割下来交给对方当球踢的样子,这样对方才不会生出防备和怀疑之心。

  这回乌承恩的头要被史思明当球踢了。史思明对对从京城回来的下属乌承恩特别客气,说你皇上那儿来,得把皇上的重要指示说给我听听,我好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先在我这好好住下来吧。

  史思明把乌承恩安排在自己府中居住,然后特意把乌承恩在范阳任职的儿子找来陪他,说你们父子俩一起好好唠唠嗑吧!

  乌承恩就是死在和儿子的唠嗑上了。他哪里知道隔床有耳呢!在他睡觉的床榻下,潜伏着史思明安排的两个偷听者!

  夜深人静之时,乌承恩悄悄对儿子说:“吾受命除此逆胡,当以吾为节度使。”

  这句话刚一说完,“二人于床下大呼而出”,那两位趴在床下的哥们跳将出来,没的说,反革命罪,还抓的现行。

  这事得到证实以后,史思明伤心失望之极,他集合军队,向长安所在的西边痛哭流涕地哭诉道:“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

  我觉得哭诉有理。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上,唐肃宗犯有重大错误,以怀疑一切的心理一心只想除掉贼首,然后改编吞并其军队,最终铸成大错。

  正像史思明所言,他以十三万人马做陪嫁归顺唐朝,为什么还要杀他?这十三万人如果和唐朝正面为敌,唐朝政府得付出多少血的代价!事实后来也证明了这点,在唐军和安庆绪在邺城做最后一次生死决战时,正是由于史思明的介入,才使得唐军一败涂地,大好战机毁于一旦。

  其实当时真的没有必要对史思明动手,根据形势分析,他并不是左右晃动的钟摆,因为在他投降唐朝的时候,唐军已经收复两京,在军事上取得了压倒性胜利,收拾安庆绪只是个时间问题,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了自己的前程性命,他和安庆绪划清界限是很明智的事情,加入李唐阵营顺理成章,在那陪着饭桶皇帝死扛,不是自己找死吗?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会这么做的,所以他的投降动机根本不用怀疑,没有王佐断臂假降金、黄盖挨打投曹营那样复杂。

  至于有人说他这是缓兵之计,先在唐朝玩会潜伏,然后壮大了再反就更不符合情理了。他要是真心造反,晚反不如早反,好歹还能弄个三足鼎立,互相牵制一下唐军。而投降唐朝后,虽然他手上依然握有兵权,但他毕竟要受制于朝廷,必须得受朝廷调遣,而在已被臣下谋反弄成了惊弓之鸟的李唐皇帝眼皮子底下养精蓄锐后再举旗谋反,至少在当时是几无可能的,人家警惕性高着呢,时刻提防着。

  因此我的观点是李唐政府,如果精确到个人的话是唐肃宗和李光弼联合办了件蠢事。

  不过唐肃宗不承认他参与了此事,在史思明杀死乌承恩,上表说明情况时,肃宗赶忙派人安慰史思明说:“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承恩所为,杀之甚善。”

  这事跟我和光弼同志没任何关系,都是乌承恩个人行为,这个人你杀得很对,你要是不杀他,我知道后也一定会帮你杀死他的。

  冤大头这么来的?知道了么?

  这扯谎水平是不是和一个人的职务成反比呢?职务越高,扯谎水平越低?这谎言也太弱智了点,一个大臣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想杀死手握重兵的郡王?他敢吗?他能吗?如果有鬼的话,鬼都不会相信他敢、他能的。

  巧得很,唐肃宗的这种回答跟2010年蒙牛奶业就一中层经理组织策划公司诽谤陷害竞争对手伊利集团的声明极为相像。蒙牛说,这事公司高层一点也不知情,完全是这个部门经理擅自所为。

  蒙牛的这种解释让我觉得,要不然就是那个费钱费力费脑细胞想搞垮伊利的部门经理可能是喝多了疯牛奶,要不然就跟唐肃宗一样:撒谎。

  不过,现如今撒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唐骏花三千美金买来个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文凭,却撒谎说是自己刻苦学习考来的;两百多学生喝课间牛奶集体出现呕吐发烧症状,有关部门竟然将其解释为学生间情绪互相传染导致。好在每个人都有脑子和思想,有些谎即使有些人不承认自己撒了,但常识和常理会让他们现形的。

  唐肃宗说乌承恩想暗杀史思明之事他不知情,显然是违反常识和常理的,史思明当然不信,他上表要求朝廷将李光弼处死,并且在给肃宗的奏表上放出狠话:“陛下不为臣诛光弼,臣当自引兵就太原诛之。”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