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九、连环政变(5)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630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而太平公主这个教导员最大目标就是撂倒班长李隆基。为了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太平公主想了很多办法:在侄子身边安插间谍、向太上皇打皇帝的小报告,甚至干起了下毒的勾当。在李隆基经常服用的赤箭粉(天麻)中投毒,想让李隆基走他的伯父李显的老路。

  往天麻粉里掺毒药可不比往奶粉里掺三聚氰胺,一喝下去就跟这个世界拜拜了。从太平公主如此肆无忌惮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唐朝宫廷斗争的复杂与险恶。武则天死后的神龙元年到开元元年这短短的八、九年时间,是唐初政治最游移和混乱的时期,这期间最突出的一大特点是女人干政现象严重。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再算上一个武则天,唐朝女人干政现象达到了中国历史最高峰。女人干政现象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但像唐初这样集群化、批量化出现那么多不可一世、权倾天下的女强人,几千年来都未曾有过。李治、李显、李旦这三人应该能算是历史上受妇女压迫最厉害的皇帝父子。他们真不走运,掉到了一个女人马蜂窝中,这些女人每一个都浑身带刺,把李氏父子扎成了一个个马蜂窝。

  如果李隆基跟他的爷爷伯伯爸爸们一样,毫无疑问,最后他也会被太平公主扎得浑身窟窿眼。

  李隆基不想当筛子,他要反击!

  而在宫廷,一切没有经过帝国最高领导批准的军事行为都可以两个字概括之:政变。

  李隆基的这次反击就是政变,和上次杀死韦皇后的那次行动一样,都属于无视组织存在的宫廷政变。

  那是一个随时都可能爆发宫廷政变的年代,整个皇宫就是一个大火药桶,每一个派系的军火库里都存放着烈性炸药,就看谁的炸药先引爆,谁先引爆炸药谁就是胜利者。

  当李隆基还在被催促他赶快点火的部下弄得迟疑不定时,太平公主已经定好了引爆炸药的时间:开元元年七月初四。

  太平公主已经和羽林军将领常元楷、李慈以及宰相萧至忠、岑羲等人详细制定了当日从宫廷内外南北两个地点同时起兵,控制太上皇李旦,杀死皇帝李隆基。任何人都能想象得到,这个计划如能成功,太平公主必将全面掌权,李旦也就会成为太平公主手中的木偶了。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中国历史上就不会只有武则天一个女皇了。

  别看我说得这么玄乎玄乎的,其实你们知道的,正面人物是死不了的。这就跟今天的电影电视剧一样,一号主角是死不掉的,你哪怕看到有把宝刀宝剑离他们的脑袋只有一个纳米的距离也不必失声惊叫。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看广告的看广告,总会有不死传奇发生的。很快你就会发现,不是握住宝刀宝剑的那只手突然抽筋,就是会有人大喝一声刀下留人,要不就会有一枚像巧克力豆一样的暗器刷地飞过来把宝刀宝剑撞飞了。

  李隆基是三百年大唐的男主角之一,他死不了,这不,有人给他送广告来了,侍中魏知古。

  魏知古把太平公主这个绝密行动计划广而告之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是颗幸运星,上次送广告的是崔日用,这次又有个魏知古,真是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两次广而告之,李隆基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很多时候,小人物有大作用。

  魏知古的线报催发了唐廷的又一次政变,在得知姑姑的意图后,李隆基决定抢在姑姑之前刀剑出鞘。他和弟弟李范、李业以及将军王毛仲、太监高力士等人制定了一份周全的行动计划。

  七月初三,在太平公主准备起事的前一天,李隆基率先亮剑,带领军兵突然杀进内廷。

  和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一样,首先是关键的“两手抓”:一手抓禁军将领,一手抓值班宰相。对于太平公主派的羽林军将领常元楷、李慈两位官员,李隆基采取的是“双规模式”,以皇帝的名义对他们说,小常小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给你们说个事儿。

  其实找他们哪有什么事儿,是皇帝自己有事儿,这是调虎离山呢,把他们哄出军营,然后斩首。

  搞定了军方将领后,文职宰相就更好对付了,萧至忠、岑羲等宰相眨眼之间就成了政变士兵的刀下之鬼。

  这两手干完,太上皇李旦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此时他已成为真正的太上皇了,和政变发生时的李渊、武则天一样,此时此刻的李旦已经失去了发号施令的权力,国家最高权力随着政变的开始,就全部无条件落入儿子李隆基的口袋中。

  该退休养老了。李旦也是个明白人,第二天,他就诏告天下,永远退出唐朝政坛:“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

  后面一句挺有意思,似乎透着种终于得遂所愿的如释重负,意在告诉别人,我是想清静无为、修心养性,自己主动放弃了俗不可耐且让人劳心费神的权力的。

  在我看来,这话多少都带着点无奈吧,因为李旦的这次让权是迫不得已,不放不行。他要是真的那么不在乎权力,为什么身为太上皇还霸着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免权力不放呢?

  公元716年六月,在过了两年多的退休生活后,李旦驾崩,他活了五十五岁,和他的三哥一样。这哥俩,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生经历出奇雷同,都是两度登基的“回锅皇帝”,都是一生在母亲的威权下战战兢兢地生活,一生都处在强势女人的汪洋包围之中,末了,连阳寿都是一样,跟复印机复印出来的没啥差别。两人的寿命加起来正好是个报警号码110。确实如是,这哥俩当政期间,李唐王朝警报不断,都差点被女人取而代之。

  李旦是武则天四个儿子中惟一一个得到善终的,他的三个哥哥都死于非命,这是他最幸运的地方。他的一生一直都生活在夹缝中,早年被母亲踩在脚板与地板的夹缝中。母亲死后,他又钻进了妹妹与儿子权力之争的夹缝中,等到儿子完胜,他终于走出的夹缝的时候,人却又死了。

  他的一生就是这样,苦命人儿,即便是人死了,还是掉到了夹缝之中。虽然贵为皇帝,但在历史上,李旦的名头并不响亮,在唐朝所有皇帝中,他是一个门口高山耸立的“愚公”,愚公门口也就王屋和太行两山,而唐睿宗李旦却夹在了名气的“三座大山”之间:

  他的老妈武则天-----天后;

  他的儿子李隆基------天王;

  他的媳妇杨玉环-----新一代天后。

  这还没算上他那个名气比他大得多的妹妹太平公主呢!

  是中国人都知道武则天,都知道唐玄宗和杨玉环,可有多少人知道李旦这个处在他们夹缝之间的皇帝呢?

  李旦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平淡、平庸,但不昏庸,比他的哥哥李显明白。虽然他的庙号是睿宗,但他并不睿智,如果用“睿”来形容他,绝对是言过其实的溢美之词。有的学者说他的一生有“三让皇位”的美德,对这个观点,本人委实不敢苟同。

  李旦一生三让皇位是真,但那至少有两次礼让行为都是形势所迫,不让不行,非让不可的。

  第一次让给他妈武则天,那能叫“让”吗?那御座本来就是粘在女皇屁股上的,他如果不让位就得让命。

  第二次让给他哥李显。那也是不让不行的。既然他妈咪大老远把李显从房州召回来,绝不是妈妈喊儿子回家吃饭那么简单。放着具有皇嗣身份的李旦不管,而舍近求远迎回李显,这里头释放出的政治信号不言自明,明摆着是要往李显压太子担子。这种情况下,李旦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上书让出皇嗣身份,不然最终会自讨没趣,因为当时无论过程怎样,结果都是已经注定的了。因此,这次让位虽说是李旦的主动行为,但与美德无关。让皇位不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没几人愿意在能不让的时候主动让位的。如果李旦真的那么让位上瘾,那他怎么夺取了他侄子李重茂的皇位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只有第三次坐太上皇时的让位是他的主动行为,但这次其实也不算是让,虽然他让出了皇位,但却还以太上皇的身份行使着皇帝的权力,这是对他“礼让皇位说”观点的又一次否定。

  李隆基上台,太平公主的下场可想而知,她只有死路一条。政变发生后,太平公主逃到终南山的一座寺庙中躲了三天,最后被“赐死于家”。

  太平公主是唐朝最后一个干政女人,自她之后,唐朝两百年间再没有出现一个女性强度干涉国家政治的情形。

  但是,走了女人,来了宦官。唐中后期以后,不男不女的宦官干政现象比起唐初女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李家,杯具啊!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