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六:兄弟相煎(1)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010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为了让李世民高高兴兴平叛去,顺顺利利回家来,唐高祖李渊开出了令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的价码:“还,立汝为太子。”一场战打下来就是将来的天子,这是真正的“天价”出场费。李渊已经作出了决定,明确告诉李世民,等他凯旋而回时就将太子建成降为蜀王。之所以把李建成安排到蜀地也是为李世民着想的,他对李世民说:“蜀兵脆弱,他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李渊为自己的二小子想得真周到,连大小子将来服不服、反不反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巴蜀之地“土特产”没土,尽是山,把李建成送到那个山窝窝里就等于送进了石栅栏中,想跑都跑不出来,哪还有条件造什么反呀!李渊这招应该是师从项羽,西楚霸王当年就是这么治刘邦的。要不是有个天才韩信,当年的刘亭长十有八九会困死在大西南那连绵不绝的山沟沟里。

  李世民披挂上阵。迫于李世民的威名和强大的军事压力,他刚率军到达前线,杨文幹军就不战自溃,部下跑的跑、散的散,没跑没散的并非是想给杨文幹殉葬,而是要借他的头颅一用。七月初五,杨文幹被哗变的部下杀死,头颅被割下传送到长安。杨文幹谋反只持续了十一天就烟消云散,可见其实力之不堪、头脑只不智、目光之不远。即便抛开其时唐朝廷数十万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不论,但就李渊和李世民这俩本身靠造反成就伟业的人精而言,和他们玩造反,相当于找猫躲猫猫,撞的不是枪口,是炮膛!

  李世民顺顺利利地凯旋了,可是,回到京城的他无法像出征时那样高高兴兴,因为老爸答应立他为太子的事泡汤了。

  原来李世民点兵出发后,有一大帮人跑出来为关禁闭的李建成向李渊说情:“元吉与妃嫔更迭为建成请,封德彝复为之营解于外。”李元吉与妃嫔和太子已经结为利益共同体,他们怕李建成被废后自己跟着倒霉是可以理解的,但封德彝却在朝廷四处活动,为“捞出”李建成不遗余力地忙前忙后,让很多人都迷惑不解。因为他一直是跟着李世民的,照理应该是属于“秦王系”的,而且李世民也一直把他当心腹亲信看待,李世民登基后,封德彝官至丞相,有生之年都倍受唐太宗的关照。这个人极有可能是被李建成成功收买后安插在天策府的卧底。为了扳到弟弟,李建成曾想尽办法收买李世民手下尉迟敬德、段志玄等名将,但都遭到拒绝,这些在正史上都是有明确记载的。虽然史籍上并未有李建成收买封德彝的记录,但根据其人的言行分析,如果他不是为李建成服务的间谍,则于常理不符。一般情况下,从尔虞我诈的政治权力斗争方面来看,作为自己领导的竞争对手因罪被皇上所抓,封德彝应该欣喜若狂或者趁机落井下石才正常,因为如果李建成太子之位被废黜,那李世民将当仁不让地获得这个准君位置。老领导将来当了皇帝,作为一直被器重的老部下,怒放的生命和锦绣的前程都将不在话下。从自私的角度出发,很多人可能在家高摆香案诅咒李建成早死别投胎还来不及呢,哪能还会求爷爷拜奶奶地去组织营救对手呢?这是其一。

  其二的情况更明了。由于李世民功劳确实太大,对于是否应该更换太子一事,李渊确实有过一段时间的摇摆不定。当李渊因倾向于李世民而去征求封德彝的意见时,封德彝打消了这个唐朝最高领导的易嫡念头:“时高祖将行废立,犹豫未决,谋之于伦,伦固谏而止。”句中所说的“伦”就是封德彝,伦是其名,而德彝则是字。天下有这样的傻子吗?皇帝一世打算让和你关系很把的你的上司成为将来的皇帝二世,你会像吃了摇头丸似的对他说不行不可不能吗?封德彝此时的“固谏”很明显是维护李建成的利益。在后期两兄弟斗争白热化阶段,深为李世民信任的封德彝却劝李建成说:“为四海不顾其亲,乞羹者谓何?”这是劝李建成抛开亲情,早谋李世民。这几个关键点已足以说明封德彝的真正身份了。

  在我看来,封德彝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对领导的选择,而在于他超强的隐身能力。他潜伏在天策府的心脏部位好几年,竟然连精明绝世的李世民都没有觉察,这种深藏不露的功夫可与二十一世纪最先进隐形战斗机相媲美。更令人称奇的是,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唐太宗,不但被这个吃里扒外的臣下一直蒙在鼓里,而且还为他在支持自己的夺位之争中的良好表现屡加封赏,史料说封德彝“数进忠策,太宗以为诚,横赐累万。”实在想不大明白,卧底就差卧到天策上将的卧房了,还能为李上将提出什么“忠策”?如果一定要说有“忠策”的话,那有可能是封德彝和李建成故意表演用来麻痹李世民的双簧,以借此骗取李世民更大的信任。封德彝所做出的这一切不利于李世民的言行,当时整个朝野都“语秘无知者”,直到他死后才大白天下。最后,李世民气得下诏剥夺了先前赐给他的食封,将他的谥号由“明”改为“缪”。根据古代谥法,“明”的意思是“照临四方、谮诉不行”,而“缪”则是“名与实爽”之意。可见,李世民是很痛恨封德彝言行不一的。这是大度的唐太宗,要换成暴虐的隋炀帝,封德彝很难逃脱被从棺材里拖出来鞭尸命运的。不过,那时候他已经没命了,也无所谓什么运不运了。

  由于封德彝和众嫔妃的内外多方活动,原本准备严惩李建成的李渊态度突然大转弯,完全赦免了李建成:“复遣建成还京师居守。”让他怎么来还怎么回去,继续主持长安城全盘工作。

  这种处理结果当然让一心盯着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不满意。李世民不仅没有得到李渊早先承诺的“出场费”,而且还有部下在这次谋反事件的处理中受到了处罚。

  杨文幹谋反没有规模,没成气候,在初唐发生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中显得微不足道,但由于这一事件最后比较特殊的处理结果,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杨文幹死后,李渊以“兄弟不睦”之罪将老大、老二各打五十大板,并将致使兄弟不睦的原因归罪于太子府官员王珪、韦挺以及天策府的杜淹,判处这三人流刑,把他们流放到千里迢迢的巴蜀之地。

  太子串通边将谋反,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死罪,对待这种想剥夺自己劳动工作权力的大逆不道者,皇帝们处理起来都不会手软,车裂、凌迟、挫骨扬灰。。。。。。各种超越现代人想象极致的残酷刑法都可以在这时候找到实践场地。然而,对这场谋反的幕后总指挥李建成,李渊却没有开出任何处罚措施,甚至连无关痛痒的警告、记过的纪律处分都没有。更让后世人称奇的是,这一事件最终被主审法官李渊定性为“兄弟不睦”。报案是谋反,结案却是“兄弟不睦”。这种莫名其妙的“跑题”原因是什么?现在流传下来的所有官方历史资料中都没有解释其中的原因。这是一道一千多年都没有正解的方程,而且很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正解。

  一千年太久。尽管今天我们已无法拨云见日,完全了解当时的事实真相,但历史的缝隙总会泄露一些真实的碎片。从李渊轻描淡写地处理这一事件的结果可以推断,太子谋反应该是无中生有。就当时的政治环境而言,说拥有太子身份的李建成伙同他人谋反,这不符合常理。李建成是皇帝的法定第一继承人,他按部就班地等待就行了,这块面包已注定是他嘴里的美味,在皇储地位和生命安全没有受到直接威胁的情况下,他不可能铤而走险。而唐初的宫廷政治,在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是没有多少血腥味的,李渊对自己和窦美眉所生的三个儿子都疼爱有加,绝没有对他们施以斧钺的念头。在这种顺汤顺水的情况下,作为唐朝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太子有什么理由谋反呢?

  对于不可能谋反的李建成被告有谋反行为这件事,后世的读史者大都不迷信史籍,多抱不相信的态度,《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以及《隋唐嘉话》的作者刘餗都赞同“人妄告东宫”的观点。而这个“妄告”之人,笔者认为李建成的政敌李世民有很大嫌疑。谁没事瞎举报太子造反啊?这又不是实名举报拿现金奖励,又不是活得不耐烦,干这事兴许死得比卧轨还快,除了和太子有利害冲突的,唐朝没那么吃撑活腻了的人。我想,李渊不是糊涂蛋,很可能千年之前他也曾像我这样地分析过,个中原由曲折他心里一定清楚,不然也不可能怪他们兄弟不睦了。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是“兄弟不睦”,那就说明兄和弟都有责任,从这四个字看,李渊是知道兄弟俩有矛盾这个公开的秘密的。

  六、兄弟相煎(1)

  小时候,我奶奶看我和弟弟一起玩得很欢时经常会说:“小时候是弟兄,长大了是对头”,这可能是她在万恶的旧社会目睹了太多兄弟相残之事后得出的人生“箴言”。如今,一直没有和弟弟成为对头的我发现,把这句话转送给李世民和李建成,那是相当相当合适的。李建成比李世民大十岁,想来在李二郎婴幼时期,大郎哥哥一定是带过他哄过他抱过他护过他这个二郎弟弟的,说不定帮弟弟擦屁屁的事都干过。可是,童少时手足情深的兄弟在长大后果然变成了对头,而且是死对头!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