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七十一:大帝谢幕(2)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858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但自贞观十七年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命的最后六、七年时间中,酷爱大猎的唐太宗却突然从猎场上消失了,这期间只有贞观十八年外出围猎过一次。

  一个人突然之间放弃了伴随一生的爱好,如果没有不可抗力因素,原因极有可能只有一个:身体不行了。唐太宗作为一个具有绝对自由的帝王,他的离猎而去应该是只跟身体有关。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其实唐太宗从猎场隐退的贞观十七年是个很敏感的时间窗口。那一年朝廷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太子之争的矛盾在那一年集中爆发:齐王李祐谋反、太子李承乾和汉王李元昌以及侯君集谋反案发,三个亲生儿子,一个死亡,一个被废,一个被囚,这让唐太宗的精神遭受了重大打击,而精神因素应该是促使唐太宗晚年身体加速崩溃的三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觉得,导致唐太宗身体迅速垮掉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可以概括为“三伤”:伤神的精神、伤身的后宫、伤气的战斗。

  伤神起自亲情。

  唐太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王,儿女之心较重,对各位皇子的教育从小就抓得很严格,希望他们长大后成龙成才,可没想到,自己精心培养的儿子,却为了权力勾心斗角,甚至举兵反叛和算计自己,这对他的精神是个不小的打击。

  李祐谋反被抓后,唐太宗责骂儿子“往是吾子,今为国贼”,在作出赐死李祐的决定后,唐太宗痛伤心地痛哭流涕。自己的儿子死在自己的手上,作为父亲,他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当李承乾和李泰在一月之内先后被流放到黔州和均州时,唐太宗再一次承受了失子之痛。李承乾小时候,唐太宗疼爱得不得了,可他最终伤透了太宗的心;而李泰的离开,对唐太宗的打击最大,精神伤害也最大。李泰是太宗晚年最偏爱的儿子,对于李泰的贬嫡,唐太宗的留恋溢于言表。他曾伤感地对近臣说:“父子之情,出于自然。朕今与泰生离,亦何心自处!”这位伟大的皇帝伤心无奈地说自己与李泰生而离别,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还拿着李泰写给他奏折向大臣称赞李泰道:“泰诚为俊才,朕心念之,卿曹所知;但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断之以义,使之居外者。”

  在为了政局安稳而不得不放逐李泰的日子里,唐太宗对爱子李泰的思念和牵挂并没有停止,反而愈来愈强烈,但他的皇帝身份决定了自己不能去看望李泰,只能强压牵挂之情。在李泰被贬出京城后,在生命的有生之年,唐太宗再也没见过这个自己超喜欢、超欣赏的儿子一面。

  六、七年的漫长时间都见不到自己的儿子,这事放到谁身上,谁都不可能不思念成灾。另外,李治的软弱也让他时刻担心身后的国家安全,废不废李治和立不立李恪的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的思想。

  这种长期积压在心里的思念、思考、焦虑和担心等一系列因素让唐太宗伤神烦心。而对一个中老年人来说,精神状态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缺少轻松、阳光的精神,出现沉重、暗淡的身体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伤身出于欲望。

  我们不能因为唐太宗在历史上名声响亮就不说他的“坏话”。客观地说,唐太宗和很多男人、很多皇帝一样,是喜欢美色的,用民间俗语说就是好色。

  唐太宗的后宫佳丽的数字是很庞大的,他一共生养了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这么多皇子、公主足以说明一切了。而且,如果不是后期身体状况欠佳和去世得过早,相信他的子女数量还会增加。

  从弟弟的遗孀、李瑗的美妾和十四岁的武则天被统统纳入后宫的行为看,唐太宗贪图女色享受是显而易见的。

  “色”字头上一把刀。那把刀虽然是躺倒的,但躺着的刀同样是刀,玉体横陈不也是躺到的嘛。没有一次艳遇但却有无数次艳福的中国的帝王倒在色刀之下的不计其数,所有皇帝们不到四十岁的平均寿命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把刀的锋利。

  唐太宗没有逃脱色字魔咒,长孙皇后死后,他的私生活进入到无人规劝的全自由状态,这种缺少节制的房闱生活让加快了他的身体虚空速度。

  伤气源自东征。

  出兵高丽成了晚年唐太宗的一块心病,无功而返让这个一生攻无不克、几乎从未遇挫的军事家的精气神受到了打击,再加上半年多的长途跋涉和军旅劳累,使得心情郁郁的唐太宗身体有了质的下降,高丽之行是唐太宗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标志性分水岭。此战过后,唐太宗身体进入急速恶化的垂直下降通道。在从高丽撤军回国的十二月,唐太宗就因身上生了痈疮病倒在路上。痈疮的病理之一就是阳热之气过盛,所以由心闷气躁引起的急火攻心很可能是唐太宗痈疮病发作的原因之一。

  痈疮是一种能短时间内致人死亡的病症,曾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著名谋士范增就是因痈疮而死在了告老还乡途中的。

  虽然同样的病例,同样是在路上,但由于有御医随身,唐太宗的病情没有出现恶化,但从史料来看,他病得不轻,不得不“御步辇而行”----只能坐在轿子里叫人抬着行走。而此前,这位马上皇帝一直是骑马行军的。

  这一次生病让唐太宗伤了元气,这从他的行程安排表上也能看出一点。唐太宗的车驾于东征当年的十二月份就到达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但他却在第二年的三月份才姗姗回到长安,这期间,因为不能承受的身体之重,唐太宗在并州休养了一段时日。

  “三伤”好似打向唐太宗的三枪,击碎了唐太宗的健康基石,此后,这位千古雄帝一直饱受病魔的侵扰。自高丽战场回国后,唐太宗没活到三年就驾崩了。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多时间里,唐太宗曾多次生病,当时他的工作重心已经不是治理国家,而是想方设法和病魔作斗争。贞观二十年底,唐太宗因为生病,第一次向太子李治放权,诏令除军队、外交、死刑核准以及五品官员以上任命等重大问题需要上报自己裁决外,其它事务由皇太子自行处理决定。把六到九品官员的任命权都交出去了,这除了表明唐太宗对李治的充分信任外,也不难看出,太宗的身体已虚弱到无法应对日常政务。

  如果说“三枪”还不足以让唐太宗致命的话,那服食丹药就是促使唐太宗直接死亡的真实原因了。

  真的让人拍案惊奇!一个我们从小就在历史书中顶礼膜拜,并且确实也算得上英明无比的伟皇,竟然糊涂到服食丹药。

  丹药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绝对的包含贬义的负面名词,它多和欺骗、谎言、虚妄和愚昧连在一起。

  丹药在古代有个很具诱惑性的名字:仙丹。所谓的仙丹都是和道教连在一起的,由于唐高祖李渊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祖先,所以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很高,比佛教风光多了。和佛教讲究因果轮回、注重修炼来世幸福的理念不同,道教讲究享受现世利益,追求长生不老,这正好和帝王活不够、不想死的思想不谋而合,于是,炼仙丹进献给皇帝,让皇帝吃了仙丹后长生不老便成了古代许多道教工作者忽悠皇帝的保留手段。

  历史上很多皇帝都相信道士能从炉鼎中炼制出使他们永远不死的长生不老药,留下了无数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道士们在皇帝的御批下奉旨炼丹,整日满面尘灰烟火色地在丹炉前烧啊炼啊忙啊,然后将炼制而成的药丸呈献给皇帝服用,他们每一个人都信誓旦旦地对皇帝说,吃了这个你就可以和日月同在、与天地同寿了。

  凡是仙丹爱好者的皇帝对献丹道士的话都深信不疑,他们吃起道士们送来的药丸跟幼儿园小朋友们吃QQ糖似的,那叫一个香呀!

  人生百年,孰能不死?

  只有死亡不死,只有神话故事里的妖精才会不死。生活幸福得一塌糊涂的皇帝们个个都梦想成为现实中的妖精,可这种梦想永远照不进现实,也许他们只有在化为白骨之后才知道,其实只有不烂的白骨,没有不死的白骨精。

  唐太宗的晚年的思想在某些方面似乎走进了一条糊涂的胡同,他居然也想成为不死的白骨精。

  不明白这个唐朝的白领、骨干和精英怎么会对仙丹骗局执迷不悟、乐此不疲?

  早年的唐太宗对道教的方术迷信曾十分不屑一顾,在登基改元的第一年,针对秦始皇为追求长生不老,派人出海寻找仙药以及汉武帝为得到不死秘方,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吹的方士的疯狂行为,唐太宗就给予了深刻批判,还说出了“神仙本是虚妄,空有其名”的至理名言。

  三十岁的时候,唐太宗把秦皇汉武当做笑话讲给臣下听,五十岁的时候,他自己却成了笑话里的主角。

  贞观中期,唐太宗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还是很有科学意识的。贞观十一年的时候,他的诏书中还有 “寿者脩短之常数。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以及“生必有终,皆不能免”的不乏思辨理智的言语。他清楚地知道,人生百年,不可能不死的自然之道。

  但到了贞观后期,他对同样的问题却突然变得不清不楚,开始相信丹药仙术和不死传奇。

  唐太宗的服食丹药的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唐史资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最迟不晚于贞观二十一年,也就是唐太宗四十八岁那年。

  公元647年,申国公高士廉去世。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