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六十一:储位风波(6)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846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于是唐太宗命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等人组成联合专案组,对这一案件进行彻查。调查结论是“反形已具”,就差临门一脚踢开皇帝的寝宫大门了。

  李承乾案事发后,唐太宗问大臣:“将何以处承乾?”他向朝臣征询该如何处理这个谋反案首犯。

  因为不知道唐太宗到底是想让太子活还是让太子死,所以大家都不敢随便表态,有点冷场。

  本来谋反肯定是死罪,但这个案件很特殊,一来是还没有形成谋反事实,二来因为当事人身份太敏感,还有一点就是,李祐被赐死才一个多月,如果再建议将李承乾赐死,这么密集时间内,皇帝连丧两子,他受得了吗?而且还有一点大家也不得不考虑:皇太子死后,如果皇太孙将来登基即位,那昔日带头提议将他爸爸处死的那个人还能有日子过吗?

  这事复杂得让人头昏脑胀,满朝大臣你不看我,我不看你,这个若有所思,那个假装思考,大都不愿出头,只有通事舍人来济提了一个温和的处理方案:“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

  来济的意思是不要杀死太子,让他能活多少岁就活多少岁。有一个词叫“睡到自然醒”,来济的建议可以压缩为一句话:让太子“活到自然死”。

  来济是隋朝名将来护儿的儿子,如果看过本书第一部的话,相信大家对被杨玄感扣了一个谋反屎盆子的来护儿应该还有印象。要想记住来护儿这个人并不难,只要记住和他名字类似的红孩儿、乐基儿、应采儿、容祖儿就行了。有一点很有趣,古代叫“儿”的多是男人,而现在却恰恰相反。

  来护儿的儿子护住了皇帝儿子的性命,唐太宗接受了来济的建议,将李承乾废为庶人,这就是一竿子撸到底的唐朝“双开”了:开除官籍、开除公职,不再享受之前的任何特殊待遇。几个月后,唐太宗又下诏将其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贞观十九年,李承乾死于流放之地,终年二十六岁。

  李承乾的早逝可能和艰苦的生活环境、脚疾以及心情长期压抑等多种原因有关,应该属于非正常环境中的正常死亡,不存在政治谋杀因素,因为李承乾在朝廷中根本没有政治力量,唐太宗不可能因顾忌到他的威胁而对他下手,而且李承乾的死亡时间是在到达流放地的一年后。按照常理,不会有任何一个皇帝在具备随时都能结束对方性命的条件下,还让对自己地位构成重大威胁的政敌能安安稳稳活过一年。如果过了三百多天,这个政敌还能自主呼吸,那就说明皇帝早就把这个政敌当成空气了。

  在太子谋反案所有主犯中,只有李承乾免于一死,其他人全部都得处死。汉王李元昌被赐自尽,侯君集、杜荷等人则被拉到刑场上砍头。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侯君集的涉案还是令唐太宗心凉失望之极。他亲自审问侯君集,侯君集在唐太宗面前死不承认自己有谋反之心。可他不知道,他的女婿贺兰楚石在事发之初就主动跑到宫内告发了他。见他还在死扛,唐太宗便命人找来证人贺兰楚石。贺兰楚石当着岳父的面,把他们如何策划、如何喝血酒、发誓言的事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之后,唐太宗又拿出了他和李承乾的平时的往来书信。人证、物证俱在,侯君集只得服罪。

  想到这个很早和自己一路走来的猛将伙伴,唐太宗动了真情,他当着侯君集的面,半是批评半是感叹地说:“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

  侯君集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凌烟阁上有他的个人写真画像。唐太宗说因为对他反对自己的失望和伤心,从此以后,他不想再踏上凌烟阁一次!

  完全能理解体会唐太宗当时的心情,没想到以前一直和自己出死入生的战友现在竟然想置自己于死地,这种一个人的背叛也许比一个属国的背叛更让他伤心欲绝。

  唐太宗是一个相当重感情的人,他想留下侯君集的性命,便对众臣说:“君集有功,欲乞其生,可乎?”

  同样是征求大家对一个人的生死去留意见,和太子那次的鸦雀无声大不一样,这次大家是异口同声:“君集罪大逆不道,请论如法。”

  每个人都说应该对侯君集军法从事,没有一个不同的杂音。

  唉,侯君集这个同志平时人缘也确实不咋地,一副失意政客的样子,看谁都好像是一张欠他银子不还的面孔。

  侯君集的结局告诉我们:“友谊第一”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多个朋友多条路”也不是瞎说的。如果满朝大臣都是侯君集的好哥们,大家接着皇帝的话顺口说一句“放了他,我看行”,不就结了吗!

  这时候还没有《开心辞典》里所说的“你可以有三种求助方法”,唐太宗求助“现场观众”失败后,便泪眼朦胧地对侯君集说:“与公诀矣,今而后,徒见公遗像已!”

  侯君集听了这话后,感动得“自投于地”,主动向唐太宗磕头悔罪。想一想当时,场面一定是相当感人。

  在死亡面前,侯君集这个刀锋战士表现出了战场上一样的勇者本色,临刑前,他没有恐惧不安,而是从容地向老领导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唐太宗看在他攻取吐谷浑、高昌两国功劳的份上,不要将他家人斩尽杀绝,给他留下一个儿子传承侯家香火。

  唐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原其妻及子”。不但没杀他的儿子,还赦免了他的老婆。其实他的老婆确实不该连坐被杀,老侯的这个老婆比侯君集还明白事儿,他曾经劝过丈夫到朝廷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侯君集决定谋反后,精神压力很大,经常担心走漏风声,“忽忽不自安,或中夕惊吒。”整天提心吊胆的,时不时半夜从噩梦中惊醒。

  他老婆觉得他肯定有大问题,便规劝他不要做对不起朝廷的事情,而且敦促他到大唐组织部门把问题交代清楚:“若有所负,宜自归,首领尚可全。”说你要是真有问题,应该主动坦白,这样还能保住性命。

  但侯君集“不从”,错过了活命的机会。那个主动检举揭发太子谋反的纥干承基就因为掌握了主动权而成为这场夭折政变的超级大赢家,他不但免于死刑,还被加官封爵。

  而侯君集最终断送了性命。

  不听老婆话,后果很严重啊!男同胞们要从侯君集事件中吸取教训,要通过老侯之死举一反三,听老婆话,跟老婆走,做老婆的好老公和好老虎,在挨老婆哨棒的时候要想到,这比侯君集挨刀子温柔多了。

  老侯生前还真是个沉醉在温柔乡里的人。他死后,朝廷在没收其家产时,抄出了两个让人惊艳的美女,这两个美女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自幼饮人乳而不食”。

  这是真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从小就不吃其他任何食物,只喝人的乳汁!

  这太令人震撼了,相信读者朋友也会有被雷到的感觉。一个人光靠喝奶能长大吗?人乳能满足成人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吗?这超出了本人的想像范围。我想,即便是真的有这样的美女,那制造美女的过程也太残忍、太不人道了,牺牲别人一生的口福和幸福来满足自己一时的淫欲和色欲,就凭这点,这个侯君集该死!

  李承乾被废后,太子之位出现空缺,这让李泰看到了希望,他不断加大在父亲面前的表现力度,期望唐太宗能尽快立他为太子。

  根据贞观年间这场储位风波的前后发展历程,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之:一波三折。

  第一折是李泰,第二折是李治,至于第三折是谁把前面两折看完了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李承乾出事后,唐太宗准备把太子桂冠戴到李泰的头上,关于这事,正史中有“上面许立为太子”的记载。也就是说,唐太宗确实曾当面对李泰承诺过,将立他为皇太子。

  但李泰当选为太子的阻力很大。因为当时朝廷在拥立太子之事上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岑文本、刘洎为代表的拥立魏王李泰派;还有一派是长孙无忌为首的拥立晋王李治派。两派各有优势,李泰派的优势在于唐太宗很中意他;李治派的优势在于支持的朝臣根基很深。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李泰的优势明显。因为现在不是废太子,而是立太子,废和立的难度系数差别很大。唐太宗之前不敢废掉他很失望的李承乾是因为李承乾没有犯原则性错误,找不到废掉他的理由,而如果在理由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废黜储君,魏征、褚遂良等元老人物一定会齐声反对。那时候,主动权不在唐太宗手上。而现在立太子的情况就不同了,主动权完全在唐太宗手上,对臣下的建议他可以参考,也可以不予采纳。对所有反对他所立对象的人,唐太宗可以用“知子莫若父”的观点,顷刻间让他们哑口无言。是我了解我的儿子还是你们了解我的儿子?那个儿子可堪大任是父亲更清楚还是外人更清楚?

  打个通俗的比方大家就能看得更明白。这和一对夫妻结婚离婚到再婚的情况差不多。夫妻必须先离婚才能再和别的中意对象结婚,而在对方没有明显过错的情况下,单方面无缘无故提出离婚是有一些麻烦的,对方肯定不答应。而单身就简单多了,只要自己中意对方,选择和谁结婚那是个人自由。

  而这时候的李泰就相当于自由的单身男,所以,如果唐太宗一定要立李泰的话,那这个“泰子”将会毫无悬念地成为太子。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