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南霁云见贺兰进明不肯出兵救援,咔嚓一下咬断自己的一根手指丢给他说:“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留一指以示信归报。”
既然完不成张将军交给的搬讨救兵的任务,那我就留下一根手指作为证明,以示我确实来过这里。
南霁云勇武之气十足,但他的断指行为太不值当了。对于贺兰进明这种小人,朝他脸上吐一口痰或者竖根中指以示鄙视就可以了。
之后,南霁云又重新杀回睢阳,直至城陷被杀。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人,明知自己进的一座死城,明知自己留在临淮就能活命,但他却毅然决然舍生赴死,太让人感慨!
张巡在睢阳长时间坚守的战略意义特别重大,八个月的睢阳保卫战让当时的战局天平完全倾向了唐军一侧。张巡在睢阳和燕军前后进行了大小战斗四百多次,歼灭燕军十二万人,不但消灭了燕军众多有生力量,让燕军实力大减,而且粉碎了燕军东进计划,保证了唐军辐射全国的江淮运输补给线畅通无阻,可谓功莫大焉。
在尹子奇的数万军队被拖在睢阳城下时,唐军抓住时机转入战略大反攻,分别在睢阳失守的前十天和后十天内成功收复被燕军占领的长安、洛阳两京,取得了和安史之乱以来最振奋人心的胜利。
睢阳城被攻破后仅三天,接替贺兰进明之职的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大量救援部队倍道急奔至睢阳,但为时已晚。
不过,张巡的死重于泰山。虽然睢阳最终被攻破,但此时睢阳的战略作用已经消失,唐军已经逐渐拥有了战场主动权,燕军势力不断萎缩,吞并江淮已无可能,所以,张巡是在圆满完成任务之后死去的。
假如睢阳八个月之前被燕军攻占,那对整个李唐政府,毫无疑问将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在唐军一泻千里的时候,张巡及时为唐军送来了泻立停,达到了“泄停封”的效果。而对于燕军来说,坚固的睢阳好似一块屏护江淮的防弹玻璃,他们趴在玻璃上的这边,羡慕地看着玻璃那边的繁华热闹却无法逾越,等吭哧吭哧好不容易打碎玻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没有机会享受那边的繁华与热闹了。
李唐皇帝深知张巡守睢阳的重大作用,在张巡死后对其大加褒奖追封,其后多位李家皇帝都曾下诏表彰张巡的忠烈,唐宣宗在位时还将他的画像放到了凌烟阁,和李靖、李勣、魏征、房玄龄等开国元勋摆在一块,在唐朝,这已是最顶级的荣誉奖励了。可见,老李家对功勋卓著的张巡确实是心存感激的。
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张巡功劳多大,他在睢阳带头吃人的行为,我们都是应该给予毫无保留地谴责的。虽然在当时吃人是迫于无奈,但这丝毫不能作为残忍剥夺他人生命恶行的宽容理由!尽管守城重要,但作为臣民,作为将军,忠于皇帝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以精忠报国为理由去理直气壮地将同胞作为食粮,那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样的城池守之何必?如果一边守城,一边吃掉百姓,那守城的意义则太过狭隘和自私和无聊透顶!
我以为,吃人这事张巡断不该做的,如果他有人本关怀之善心,如果他有以死报效皇帝之理想,在粮食告罄之末日,他完全可以放百姓出城逃生,自己带着兵士和敌人决一死战,在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而死是军人最光荣的死法,果真如此,即使睢阳失守,他照样名垂千古,汗青流芳。
在这一点上,我们绝不能因为张巡的战功而忽略了对他的谴责和批判,虽然他戴着军功章,但军功章的光芒掩盖不掉睢阳城内那些悲惨死去百姓的累累白骨。
在表彰大会上,我们嘉奖他。
在反人类罪的法庭上,我们审判他。
必须的!
四、两对父子
恶有恶报。
我把这个词送给安禄山。
尽管古代造反叛乱的臣下多如牛毛,但鉴于安禄山的造反对中国历史格局的巨大破坏力,送给他这个词语,客观大于主观。
安恶人很背运,在造反事业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后就一命呜呼,刚做了一年皇帝就“翘辫子”了:头年正月登基称帝,第二年正月被人杀死。
杀死他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儿子安庆绪。
安庆绪是因为恐惧而杀死老爸的,他觉得如果自己不先下手为强,必定会被暴怒无常的老爸杀死的。
确实。
安禄山在称帝以后,因为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心理貌似有点变态,动不动就喜欢打人杀人,而且打杀的都是自己身边关系亲近的工作人员。
安胖子这人真是没有皇帝命,当他毕生为之追求的造反事业蒸蒸日上时,革命的本钱却江河日下了:“自起兵以来,目渐昏,至是不复睹物。”
眼睛也不知道是白内障还是怎么的了,自打做上皇帝后,眼睛是一天不如一天,刚开始只是老花散光,接着发展到高度近视,美女来了,得到接吻时才能看清楚对方的眼睛鼻子,就这点“福利”后来也被剥夺了-----眼睛彻底瞎了,成为盲人。
其实盲人也没啥大不了的,既然已经这样了就接受现实呗,把皇帝当残联主席做也未尝不可。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瞎子皇帝的,前秦皇帝苻生和梁元帝萧绎也都是瞎子,只不过他们都只瞎了一只眼而已。古今中外的众多事实证明,盲人也是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的,阿炳眼睛瞎了拉二胡,《二泉映月》听得人如醉如痴;贝多芬眼睛瞎了弹钢琴,《命运交响曲》奏得人热血沸腾;还有那个上了春晚的盲人小伙杨光,他的快乐生活不知感染了多少身体健全者!
但安禄山觉得闭上眼睛就是天黑的日子太难过了,所以心理特不平衡,平时稍不如意就对自己身边的服务人员非打即杀:“左右使令,小不如意,动加棰挞,或时杀之。”
只要一点点不满意就被拖出去砍了杀了,这哪行啊。他身边的宦官和宫女个个伴君如伴虎般地战战兢兢,自己又不是武松,上班之前也不敢喝三大碗白酒,想带根防身的哨棒吧,还过不了宫门安检,所以每天考勤点卯后只能祈求自己运气好点,别被这只瞎老虎给白白咬死了。
如果只对后勤服务这样动辄打杀,想来安禄山也不会死得那么快。关键是他对自己的重臣和儿子都是这态度,这不能不说是不识好歹的找死了。
安禄山手下有个谋臣叫严庄,属于安禄山智囊团核心人物,这人是劝安禄山起兵夺取天下的极少数几个高级参谋之一,安禄山对他十分信任。在眼睛看不见东西之后,安禄山跟后来的洪秀全一样,呆在深宫禁地不出门,一切事情都通过严庄向外发布。对于这样的重要人物,安禄山也是一天骂上很多回,还经常说要砍了他的脑壳。
严庄害怕了,他找到安庆绪商量说,老弟呀,这样下去咱们迟早都会去见阎王的,不如把他干掉吧。
安庆绪哪有不干的,马上接口说:“兄有所为,敢不敬从。”
老哥你说咋做就咋做,我啥都听你的。
你看到安庆绪答应杀死父亲的这股爽快劲,一定以为是作者的文艺加工。非也。本书虽然语言调侃,但内容皆根据史实书写,不是小说,没有虚构情节。安庆绪确实是巴不得父亲早死,这里头是有原因的。
安庆绪是安禄山的二儿子,他哥哥安庆宗因在长安做官,起兵之初即被唐玄宗杀死,所以安禄山登基之后,按照长幼顺序,他应当被定为皇位继承人的。但由于安禄山非常喜欢她和小妾段氏所生的儿子安庆恩,大有立安庆恩为太子的意图。这让安庆绪十分恐惧,他经常提心吊胆,害怕老爸因给弟弟清除路障而将他处死。
所以现在听严庄说能让老爸死而自己不死,他可高兴了,立刻和对方一起着手操办这事。
这事真不奇怪。古代王宫、皇宫里发生的太多了。父子亲情在权力面前是要让路的,如果冷漠残酷地说,就是老子再亲也没有权力亲,儿子再好也没有权力好。权力就是爹,权力比天王老子还亲。想想杨广对他爹杨坚下手的那狠劲,想想朱友珪革他老爸朱温命时的那硬心肠,你应该不会不同意我的观点吧?
你不同意不要紧,李猪儿同意。
李猪儿是一宦官,安禄山的贴身近侍,他十几岁就跟着安禄山,给安禄山当了几十年勤务兵,安禄山穿衣、上厕所都是他跑前跑后地服务,甚至关系亲近到“虽华清赐浴,亦许自随”的地步。安禄山到华清池跟美女们裸浴泡温泉,李猪儿同志都被特许同池洗浴。
这关系真正零距离了。但即便是这样的老关系,安禄山对他也毫不留情,动辄非打即骂,还嚷嚷着要杀了他,吓得这猪儿每天上班就跟上刑场似的。 轻松幽默侃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