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四十三:扬州兵变(5)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714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想想也容易理解,这东西好糊弄,不像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需要故居、不需要史料、不需要物证、不需要论证、、、、、一切都不需要,只需要某个领导大人大嘴巴一撇:谁谁谁就是谁谁谁了。

  照这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趋势,草军书估计,下一步可能有人要说自己的家乡是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和阎王爷故里了。

  若不是担心读者嫌我素质差,说我耍流氓,对这种一切向钱看的荒唐行为,我真想骂一句:TMD,想钱想疯了!

  有想钱想疯的,就有想权想疯的。

  徐敬业就属于后者。他的权力野心像野草一样疯长,想在南方自立为王,过把皇帝瘾。

  谁不想做皇帝呢?但有些愿望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灰太狼想吃到一只喜羊羊、大怪兽想打败一次奥特曼、妖怪想吃上一口唐僧肉、大熊猫和小花狗想拍一张彩色照片。。。。。。这都是不可能的。历史证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想做皇帝的人最后的结局都是同一种不属虚构的雷同:死。

  徐敬业是那百分之九十九点几一群里的,最后当然只能祝他清明节快乐了。

  扬州兵变爆发后,武则天任命李孝逸为元帅,率领三十万大军去南方捉拿徐敬业。

  李孝逸,熟悉唐史的人看这名字就知道,此人不是一般人。

  的确不一般,这位爷来头不小,他和李孝恭是一辈的,李治的堂叔。尽管不是亲的,但他真的是庐陵王李显的爷。也不知道他排行老几,要是老大就是大爷,若是老二就是二大爷,反正是个爷。

  要不说武则天怎么当上皇帝了呢,这女人(其实这时候武则天已经六十周岁,该叫奶奶了)聪明啊!

  武则天派根本不会打仗的李孝逸担任平叛总指挥是有很深的政治用意的。因为徐敬业提出的口号是匡复庐陵王。李孝逸出马就等于堵住了徐敬业的嘴巴,并且让天下人都知道,徐敬业是故意打着李家招牌犯上作乱呢!这不,庐陵王他二大爷都气得亲自领兵去剿杀反贼了。

  主帅不会打仗没关系,他还配有会打仗的副将呢。最重要的是,这次东征军团中有个人很会打仗:魏元忠。

  魏元忠也是唐初名人之一,在后文时不时还会讲到他。他这次被武则天任命为监军。监军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是代表皇帝专门监督军队最高统帅的,防止军队领导耍心眼、生二心,做出什么对朝廷不利之事的。这个角色本来是很好的,但到中唐以后就变得一塌糟了,皇帝专门派遣宦官去充当监军,把军队搞得不可收拾。

  但初唐的监军还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次能成功收拾徐敬业,监军魏元忠立了很大功劳。

  三十万政府军经过十几天的急行军,抵达淮河沿线。

  徐敬业在得知朝廷军队东进后,也做好了一切战斗部署。他将军队主力分成三支。一支北上,由弟弟徐敬猷率领,进驻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一支西进,有部将韦超统率,屯扎在都梁山(今江苏省盱眙县)。而自己则带着精锐部众在高今天的高邮湖支流一个叫下阿溪的地方严阵以待。

  建议大家在看本章内容时对照江苏地图,这样会看得更明白,更有意思。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徐敬业排了三角形军阵,前面的两支军队紧贴淮河,他希望拒敌于门外,希望弟弟和韦超变成自己的两个拳头,将远道而来的政府军打散打残。

  李孝逸到达前线后就和徐军交火了,但政府军首战不利,损兵折将。李孝逸害怕了,磨蹭着不敢再挥军向前。

  关键时候魏元忠的作用显现了,他做起了李孝逸的思想工作,说你带着大军这样长久不前,会让很多人失望的,“万一朝廷更命它将以代将军,将军何辞以逃逗挠之罪乎!”

  这话说到李孝逸的命门上了,别人失不失望他无所谓,他害怕武则天对他失望,因为她的失望就是他的绝望。

  武则天也确实不放心李孝逸,在久久得不到前方传来的战场捷报后,她又命令大将黑齿常之率军开赴东南前线进行增援。

  这下李孝逸更害怕了,要是被后来的黑齿常之抢了头功,自己的逗留不前、延误军机之罪怕是脱不了。赶紧的,士兵突击,猛攻徐军。

  就这么一冲,胜了,不仅把徐军打得稀里哗啦,还斩杀了对方一名大将。这给了李孝逸信心,于是他开始组织大家商量怎么打掉挡在自己对面的敌人。

  战前碰头会上,所有将领一致提出,都梁山的敌人不能打。他们认为韦超占领着有力地形,凭险固守,如果强攻必将会出现重大伤亡,且山地无法使己方骑兵展开进攻。所以诸将建议,留下一部分兵力牵制都梁山敌人,然后“大军直趣江都,覆其巢穴”。

  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点子,毫不犹豫地甩掉路上障碍,指挥主力部队直接杀向徐敬业的老窝扬州城。

  只有魏元忠不同意这个作战方案,他认为应该先行攻击徐敬猷的阵地。但其他将领都讲先攻徐敬业好,说“敬业败,则敬猷不战自擒矣。若击敬猷,则敬业引兵救之,是腹背受敌也。”

  这当口,魏元忠坚持己见,一人舌战群将。他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必须先打徐敬猷、后攻徐敬业的道理。

  魏元忠说,这兄弟俩一个该打、一个不该打。不该打的是徐敬业。因为“贼之精兵”都集中在徐敬业一处,如果先打叛军大本营,必将遭到对方破釜沉舟似的激烈反击:“万一失利,大事去矣!”

  这种分析和担心都是有道理的。徐敬业所在的高邮是护卫扬州的北大门,对徐军来说,高邮之战不能失败,只能胜利。因为只有胜才有出路,因为如果败就只有瓦解。所以,徐军肯定会拼死一搏。因此,对这样处境的军队发起攻击是需要付出重大人员伤亡的。而假如政府军和徐军在高邮开战的话,政府军是败不起的。几十万人的混战,如果落败必定是一泄千里、一败涂地,很难再有组织再战的机会,大伙为了逃命,早就个个跑得连屁股都看不见了,哪里去找人排队再冲锋?

  这种跳过一切小规模的铺垫战斗、直接进入终端程序的决战,在实战之中确实常被后来人使用。但这时候,双方之间最好没有第三方势力,否则,战场形势极易发生惊天逆转。因为假如双方正绞在一起近距离抱摔时,哪怕一方突然间从侧面或背后杀出数量不多的一小股伏兵,都可能会使另一方将士因为惊慌失措而失去斗志,从而导致无法遏制的大面积溃败。这种战术唐太宗李世民在作战生涯中经常使用,在敌我两方杀得眼睛冒火的时候,他冷不丁带着几百人呐喊着冲进对方战阵就把敌人给杀趴下了。

  而这时候前来平叛的政府军如果采取这种决战形式,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此时政府军周围不仅有第三方,还有第四方势力。不知道政府军将领为什么没考虑过,当自己在和徐敬业决战时,身后和徐敬业呈钳子形状布阵的徐敬猷、韦超突然包抄上来戳自己的后背和屁股怎么办?

  别看是浩浩荡荡的三十万人,但要是真被三只队伍围在中间,也只够包个汤圆的,只是这汤圆个大点而已。

  看来这个老大确实不该打。

  对于徐敬猷,魏元忠觉得该打。针对淮阴守军,他提出了三条该打的原因:一是统帅无能、二是士兵羸弱、三是对方主力来不及救援。

  魏元忠说徐敬猷“出于博徒,不习军事”。以前大家都彼此相熟,这个公子哥只会赌博、不懂打仗的底细魏元忠很清楚。热衷于在牌桌上玩“杠上花”的“纨绔哥”在战场上一定是玩不出什么花来的。

  军事方面,魏元忠认为“其众单弱,人情易摇”,这样一支兵力单薄、战斗力薄弱的乌合之众必定一击必溃:“大军临之,驻马可克。”

  魏元忠真是个全才,他一名文官,却把战场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比武将还武将。对于武将们把首攻目标放到徐敬业身上的想法,魏元忠的结论是:“今不先取弱者而遽攻其强,非计也。”

  李孝逸听从了魏元忠的建议,决定先把软柿子捏碎,于是率重兵攻打徐敬猷和韦超,用集结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先后打垮了徐军的这两支前锋部队。

  灭掉徐敬猷和韦超两军后,政府军全线压向徐敬业驻守的下阿溪。

  两军隔溪而对,徐敬业以下阿溪作为天然防线,派精兵沿溪岸阻击政府军。

  魏元忠估计得果然不错,徐敬业这个阵地士卒十分悍猛,给渡溪而战的政府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交战初期,政府军完全处于下风,多次抢强渡下阿溪皆被重创而回,连后军司令苏孝祥都在渡河之战中阵亡。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