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她创新的这项武举选拔制度直到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才被废止,但那时候,这个创新已经演变成了创伤,国家的创伤。
1901年,就目前而言,相信所有读这本书的朋友都在那个世纪出生的,这是多么荒唐而且可笑的一件事!
二十世纪,蒸汽机火车、无线电报都发明出来了;二十世纪,洋鬼子几发炮弹就能把清军的一个碉堡掩体轰炸得彻底失去使用价值。人家都先进到这种程度了,清政府还在玩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你把板斧舞得跟程咬金、李逵一样,风吹不进雨落不进,完了跟洋人叫板:有种你过来!那又能怎样?
人干吗要过来和你肉搏呀,老远“啪---”,给你一枪,你“啊---”,趴地上了,然后人过来了,你过去了。
这就是没有武则天那样创新精神的结果。其实我觉得十九、二十世纪东、西方之间的差距,简而言之就是冷热之差,对创新对改革的冷,对享乐对保守的热,一个是冷钢刀,一个是热枪膛,如此冷热不均当然不中,你圆明园不被人家烧掉才怪呢,你国土不被人家“租借”才怪呢!
武则天对科举制的创新还有一项:殿试。
殿试在武则天正式登基皇位的第一年就开始了。唐朝的科举考试以前一直是两级考制度,州试和省试。先有各州组织考试,优胜者再到京城参加礼部主持的全国统考。通过州级考试的考生称为贡士,这个贡士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举人,明清两朝通过了地方政府考试的考生叫做举人,“范进中举”就是说范进通过了省级考试。那个范进心里素质不太好,得了张当官资格证就高兴到抑郁了,唉,也是给害人的八股文悲催的。其实他中举只是表明他具有了进入官场当官的资格而已,离真正有官做还差着万八千里呢。你上面没人,你不去进贡,哪有缺编轮到你?唐朝在高宗初年,国家承认的有官员任职资格的人数就已经比实际需要的人数多出两倍以上。范进的举人身份和我们今天那些通过注册会计师和司法考试的那些考生有点类同,你拥有了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的执业资格,但如果没有会计事务所或者律师事务所聘请你,你还是难有用武之地。
史籍记载,公元690年,武则天“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所谓殿试就是在皇宫宝殿内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这是真正的“高考”,国家最高领导主持的国内水平最高的考试。这一高考模式后来也被历代皇帝保留沿用,科举也因此有州、省两级考试制度演变成了州、省、殿试三级制度。
殿试拉近了皇帝和考生的距离,没有殿试之前,省级考试优秀考生,由吏部直接授予官职。现在不行了,皇帝亲自过问,谁文章写得好,谁政策水平高,谁该授什么官,皇帝直接决定。所以,这些考试佼佼者也就成了所谓“天子门生”,因为是皇上钦定的呀。这样那些主考官们就只能望着干瞪眼了,因为按照官场潜规则,每一届录取的及第者都会自觉将主考官认作恩师,把自己归入到他的门下,此后便相互关照。这样就很容易在朝廷结成小团体大党派,危及皇帝的威权。殿试成固定制度后,这些弊端没了,状元榜眼探花都自豪地说,我是皇帝他老人家亲自圈点录取的,如假包换的天子门生,我谁的大腿都不抱,就抱皇帝的两脚。
不过请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以上的有关殿试分析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后的情况了。武则天时代没有这么复杂,那时候科举兴起不久,而且朝中也没敢跟武则天搞政治小团体的不要命的人物,所以武则天设置殿试没有任何政治意义,纯粹是为了选拔人才。她第一次的殿试工作量比较大:“数日方了。”笔试面试连轴转了好几天,这对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而且这老人还是个皇帝来说,拳拳爱才之心尽显。
武则天另一个一直流传后世的创新制度是:试官。
说试官大家可能有陌生感,如果翻译成现代话,一看就熟悉。试官就是代理某职。
咱们现在的代理科长、代理处长、代理市长就是试官,这法子的祖奶奶就是武则天。先让你代理科长处长市长试运行一段时间,胜任,除掉代字,不称职,拜拜吧您啦!
还有现代表文明社会应用广泛的试卷密封制度也是一脑子创新因子的武则天发明的。《隋唐嘉话》中中就记有“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节。判之糊名,自此始也”的文字。
这就是最早的密封试卷。武则天觉得吏部选拔官员时有弄虚作假行为,便下令公开招考朝廷公务员时,把考生写在试卷上的姓名全部遮住,让阅卷考官不能确定哪张考卷是哪个考生的,这就有效地避免了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不过这个方法虽然很有针对性,但还是无法完全杜绝判卷考官的放水现象,就那么些张答卷,字迹很容易认出来的:哎,这字跟螃蟹似的那卷子是我二舅家小子写的;那潦草得跟敦煌壁画一样的书法是我三姨家大侄子的,我得多判点分。哟,那什么,这“丑”字咋写成“五”字了啊,等会,我先帮着上点涂改液。
所以到清朝的时候,考生答完卷后,朝廷再组织一帮书法家将每份试卷重新抄写一遍,拿这个后抄的复印件送给阅卷老师,要你阅卷老师收了考生的现金购物卡都没法关照考生,回头出了考场还得搭上车马费把现金购物卡退还给人家。
虽然不能彻底禁绝招考中的出老千现象,但武则天的思路不得不令人佩服,她总是先知先觉,先人一步地走在她那个时代的最前沿。
一千年过去了,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女皇武则天似乎已离我们比遥还远了。然而,她似乎又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你代理过吗?就算有没代理过这长那长的,但你的姓名不可能没被密封过,如果你说你一生从没有参加过姓名被密封的考试,那我只能说,你离我们的距离比我们离千年前的女皇武则天远多了。
可爱的武则天。
抱歉,这句话没雷着诸位吧?
也许没有任何一位史家会把可爱这个词送给武则天,但好在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我想我不应该人云亦云地和专家们说一样的话,去重复他们的观点,而应该多方位多侧面地去审视那个立体的武则天,我认为,武则天身上虽有可怕魔鬼的一面,但也不乏可爱天使的一面,我对她的定义是:一个女强人,一个很有可爱之处的女强人。
其实女人都有可爱的一面,或多或少而已。武则天的可爱之处也许不多,但亦不少,下面列举三个事例来证明“武则天可爱论”绝非本人随口胡喷。
第一个事例就从武则天创立的试官话题讲起。
为了选拔人才,武则天称帝当年即向全国十道派出了十道存抚使,命他们巡视各地,寻找能力才干突出之人。
第二年,存抚使们向女皇提交了一大批他们认为是人才的人员名单,本以为武则天会在其中筛选出一部分任用,没想到女皇照单全收,“无问贤愚,悉加擢用”,一个不拉全部任命为给事中、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等官职,级别最高的达到了正五品。
不过,这些人的职务都是代理的,也就是试官,中国历史上的试官就是从这次任命开始的,那个“屎上第一人”的吃屎御史郭霸也在此次被举荐名单之中。
如此大规模地集中提拔官员在唐初历史上从未有过,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官场怎么跟批发市场一样啊,一下子批出那么多官帽,于是便有人写了一段顺口溜讽刺这一现象:“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欔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
补阙、拾遗多到车载斗量,侍御史密密麻麻,用干农活的耙子都推不开,校书郎因为是最小的九品,人数更多,相当于机械化生产了-----以“碗脱”的方法快速浇铸。
这句顺口溜和咱们当今社会中坊间流行的一些针砭时弊的幽默“段子”差不多,至于是哪些段子,请大家自己去问去想。相信大家可以理解,有些话只能私下说,不能公开写,这也是当今社会潜规则之一种,别以为潜规则只和身体有关。
这四句讽刺诗流行开来后,有位叫沈全交的贡士又在后面加了这么两句:“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
圣神皇即武则天,她登基后自己给自己加了一个封号:圣神皇帝。
这问题相当严重,政治问题呀。你沈全交说存抚使糊里糊涂没心没肺没关系,暂且算你批评朝政,言论自由。但你影射当朝天子有眼无珠、瞎了眼睛,这不是公开侮辱国家领导人吗?属于现行反革命,捆起来打入天牢。 轻松幽默侃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