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零基础学按摩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冻疮
冻疮是由寒冷刺激引起的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不良出现的局限性紫斑、水肿、炎症等反应,好发于寒冷地区和季节,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可以自愈,但易复发。本病多发生于身体末梢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廓、面颊部等,儿童、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女性、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
根据冻伤程度可将其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者患病初期,受冻部位皮肤先呈苍白,有麻木冷感,继则水肿或青紫形成瘀斑,自觉灼痛、瘙痒。有的局部出现水肿或大小不等的水疱,自觉疼痛微痒,如无感染,逐渐干枯、结成黑痂,不久脱落而愈,其损害涉及皮肤浅层或者表层。重度者初期受冷部位皮肤也呈现苍白状态,冷痛麻木,触觉丧失,继则暗红漫肿,水疱破后疮面呈现紫色,出现腐烂溃疡,甚者损伤肌肉筋骨,常呈干燥黑色坏死,患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继发严重感染时,可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若邪毒内陷可危及生命,其损害性可涉及皮肤、皮下、肌肉、骨骼。
一般情况下,冻疮的皮损随着气温的回升逐渐结痂愈合,愈后有色素沉着或瘢痕,再遇寒冷,可于原部位复发。
通常,冻疮是由于寒冷长期刺激局部皮肤所致,寒冷潮湿或寒暖急变时更易发生。另外,植物神经紊乱、鞋袜过紧、长期不活动、过度饥饿、疲劳、营养不良等,均可以助长冻疮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冻疮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寒凝血虚型
皮损暗红漫肿,麻木冷痛,或有水疱,感觉迟钝或者消失,全身皮肤粗糙,面色无华,神疲体倦,形寒肢冷,素体血虚,舌淡、苔少,脉细弱或者沉迟。
2.寒凝血瘀型
皮损呈红或者紫红色斑块,轻度肿胀结块,灼痛麻木,遇热瘙痒,手足清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3.寒化热毒型
皮损疮面溃烂,流水溢脓,四周红肿,疼痛加重,伴有发热,口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点按选穴〉
1.寒凝血虚型
选穴:冻疮局部、三阴交、血海、肝俞、命门。
解析:冻疮局部为体表病灶反应点,点按此处可以调节皮下气血阴阳。命门之火为一身阳气的根本,点按命门穴可以驱寒、温肾、助阳。血海、肝俞、三阴交穴能够补益气血,共奏补血驱寒的功效。
点按方法:冻疮局部点按力度宜轻柔,其他穴位以可以耐受为度。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冻疮基本上为“一年冻,年年冻”,因此,治疗过程中应持之以恒。
2.寒凝血瘀型
选穴:冻疮局部、膈俞、曲池、合谷。
解析:膈俞穴配伍曲池、合谷穴,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解表祛寒。配伍冻疮局部效果更好。
点按方法:冻疮局部点按力度宜轻柔,其他穴位以可以耐受为度。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冬天应长期坚持。
3.寒化热毒型
选穴:大椎、心俞、曲池、委中。
解析:大椎、曲池、委中穴可以泄一身之热。心主血脉、神明,心俞穴可以祛邪,防止邪陷心包。上肢冻疮者,可配外关、阳池、合谷、后溪、八邪穴。下肢冻疮者,可配解溪、昆仑、太溪、八风穴。头面冻疮者,可配百会、印堂、承浆、人中、大迎、颊车、颧髎、上关、角孙、翳风穴。
点按方法:冻疮局部点按力度宜轻柔,其他穴位以可以耐受为度。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冬天应长期坚持。
〈其他疗法〉
按摩疗法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在冻伤易发部位涂上姜汁或者红花油,然后做推摩法5次,再轻轻按揉3~5分钟。冻伤手指可在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阳溪、阳谷、合谷穴进行压穴按摩。冻伤脚趾可在足三里、阳陵泉、丘虚、昆仑、太溪、太冲穴进行指压按摩。冻伤面部可在百会、头维、下关、颧髎、颊车、印堂、角孙、翳风穴指压按摩。每个穴位按压2分钟左右。
此后可以用手握住手、足的内外侧,做捏拿法至手指或足趾部3~5次,然后一手握住腕踝部,另一手握住指(趾)部,做腕、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20~30次,面部用手指轻轻叩击皮损处或易发处及周围组织3~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周。
〈生活提示〉
1.冻伤之后不可以用热水浸泡或者用火烤,防止溃烂成疮。冻疮瘙痒时切忌用手搔抓,以免破损。已经溃破者要注意清洁消毒,保持干燥,预防感染。
2.加强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3.加强营养,尤其是虚弱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宜多补充高蛋白、高糖类、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 零基础学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