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新评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经济增长新动力(套装共1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IPO:重新评估
价格,和所有事物一样,围绕最小抵抗线波动。怎么做最容易,它就怎么做。
——埃德温·勒菲弗(Edwin Lefèvre),《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2012年5月18日
对于本次IPO的新闻报道,甚至包括那些理论上很懂行的科技和财经媒体的报道,也都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堂艰难的人生课:有人以写关于钱的头条为生,就有人在赚大钱。“Facebook IPO大败北”,《财富》杂志宣布;“马克·扎克伯格的巨大失误”,《福布斯》的文章读来振聋发聩;“Facebook上市首日表现令人失望”,《风投脉搏》(VentureBeat)庄重地感慨——作为硅谷内参之一,他们本应该更懂行才对。
与这些头条所宣告的相反,Facebook的IPO并不是一场灾难。它毋庸置疑是财经史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IPO。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那你就不懂IPO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继续阅读下文。
到底什么是IPO?一家公司决定将其股份里“浮动”的部分放到公开市场,并允许员工和创始人卖掉个人股份,以回报他们多年以来的服务,同时也帮助公司财务获取更多可以存到银行的现金。大型投资银行(比如我的前雇主高盛)组建了一个辛迪加(“黑帮”可能是表达更准确的词汇),从Facebook手上买到那些股票,然后转卖给资本市场上感兴趣的人,通常通过派出销售大军向有钱的客户和机构投资者兜售。这个辛迪加要么保证一个价格(包销),要么许诺尽全力卖出最好价格(尽力推销)。在前一种情况中,银行承担了真正的操作风险,如果开市那天股价不“涨停”,他们就会亏损。为了缓解这种风险,银行会劝说准上市公司接受一个较低的预期股价,然后与此同时激情满满地向最有实力的买家进行推销,抬高真正的市场价格。所以,如果你以为上市当日股价的上升是因为员工们的振臂欢呼和市场上超乎预期的兴趣,那你就太天真了。和《卡萨布兰卡》里的雷诺局长一样,华尔街的银行家们非常震惊。非常!震惊!——他们刚刚做弊的市场,最后居然给了Facebook一个远低于他们预期的价格。
为了说明大部分的IPO都有暗箱操作,让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在金融世界里,还有其他场景是由银行负责指定(初始的)公平市场价格的吗?并且这已经形成了常规?
其实是有的。那就是每天早上,当几千只股票同时开始公开交易的时候。每天早上IBM第一笔交易的价格是如何设定的?在交易员和交易大厅还有用的年代,负责交易那只股票的专员会衡量市场上的买入和卖出兴趣,计算一个合理的“中间价”。然后他们挂出比开市时价格稍低的买入价,和稍高的卖出价,通过每笔交易中产生的微小的买卖差价来保持资产流动性。现代的电子化交易所已经用计算机算法替代了这一手动过程,但原理还是一样的。开市时,根据前一天大量交易微调的价格,变成一笔笔真实的交易,推动股票在市场参与者中易手。你什么时候见过美国股市一天涨或者跌20%~30%?几乎没有,对吧?除了灾难性事件,比如市场崩溃或者“9·11”事件,这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要知道,华尔街的银行家在他们的资金面临风险和声誉有可能受损的时候,可是拥有非常高超的掌控市场秩序的能力的。如果他们突然没有办法让新上市的股票当天就以20%涨停,所有人都会觉得奇怪吧?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估值是会有误差的,但他们总是会低估上市第一天的最终价格,然后自己大赚一笔,而不是高估了价格给自己造成损失,这难道都是巧合吗?
Facebook把惯常的IPO剧本撕得稀巴烂。
发行价42美元,收盘时报38.37美元。财经媒体怨声载道,银行家们则被好好地坑了一笔。
有关定价的谈判是远远超出我所在的工资等级员工能参与的活动,所以我不也知道Facebook当时的首席财务官戴维·伊博斯曼(David Ebersman),是如何强迫或哄骗华尔街银行给出这个足够高的公平市价的。但是他或者Facebook这边不管是谁参与了这件事,都应该拿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甚至挤压了银行家们的费用。是的,除了通过明目张胆的价格操纵对你的利益巧取豪夺以外,银行还会通过收取服务费进一步压榨你。而负责Facebook上市的辛迪加答应只收取1%的服务费,远低于业界7%的平均水平。
当媒体集体嘲讽这次“灾难性IPO”时,公司内部完全是一派大获全胜的心情。Facebook上市了,没有被银行家生吞活剥,现在公司账上有成堆的现金,可以用来招揽最优秀的工程师,收购正在崛起的竞争对手,以及比竞争对手投入更多资源在产品研发上。所有这一切都几乎无须稀释现有持股人(也就是我们这些员工)的利益。
Facebook IPO教会我们这样一件事:当你看到“某某股票成功上市,交易首日股价涨停”这样的新闻标题时,应该对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和员工们表示同情,因为他们被人彻头彻尾地玩弄了一把,银行家和他们有钱的客户又大赚了一笔。还好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在Facebook身上。 经济增长新动力(套装共1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