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全解

第五十四章 善抱不脱

道德经全解 文若愚 6174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全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五十四章 善抱不脱【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今译】

  天下有形的东西,容易被拔去,购置有形的物品,容易被取缔。唯有善于修德持德的人,建于心,持于内,也就不容易被取缔了。如果能够遵循这个道理,世世代代都能遵循这个道理,那么社稷宗庙的祭祀必将能够代代不绝。将这个道理贯彻到修身上,他的德性便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贯彻到治家,这一家人的德性便会是丰盈有余的;将这个道理贯彻到治乡,整个乡的德性都能得到增长;将这个道理贯彻到治理邦国,便能使整个邦国的德性丰盛硕大;将这个道理贯彻于治理天下,便能使德性无处不在。所以,德性既修之后,便可以自身观照别人;以自家观照别家;以我一乡观照别乡;以我的邦国观照其他邦国;以现在的天下观照未来的天下。我为什么能够了解天下的情况呢?就是凭借以上的办法和道理。

  【解析】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本章中,老子论述的核心点便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正是在此基础上,老子才得出了后面的结论。对于“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的解释,一般认为是天下有形的东西,容易被拔去,购置有形的物品,容易被取缔。唯有善于修德持德的人,建于心,持于内,也就不容易被取缔了。对于这句话所包含的智慧,大致可分为两点。

  其一,便是对于可见的、张扬的东西,老子是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善建”、“善抱”指的便是建立在内心的德,正是因为建立于人的内心之中,是无形的,不是张扬的,并且这种建立于内心的德必然是主动建立,而非强加,所以很难被拔去,也很难脱落掉。而与其相对应的即是建于外的,或者说是外在强加的道德规范或社会规范,这种东西往往是社会规范所强加给个人,或者是个人为了迎合别人而去刻意表现出来的。因为不是发自内心的,便必然是很容易丧失掉的。关于这一点,庄子曾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其在《庄子·列御寇》中,假借孔子之口说道:“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天道还难推测。天还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和早晚的区别,人的内心却深藏在外貌的后面,叫人无法了解。有的人外貌谨慎,行为却傲慢无礼;有的人貌似聪明,却满肚子愚鲁;有的人形貌顺从,内心却轻佻无比。有貌似坚强,内心软弱的人;也有貌似宽静,内心急躁的人。这些人饥不择食地急急趋向仁义,又像避火一样地迅速舍弃它。因此,君子要任用某人时便要用几种办法来试探他。让他远离自己任职,以观察他们是否忠诚;亲近他,以观察他是否恭敬;让他做繁难的事,以观察他们是否有能力;突然向他提问,以观察他是否足够机智;交给他限期完成的任务,以观察他是否守信用;把财物托付给他,以观察他是否清廉;把危难告诉给他,看他会不会变节;让他酒醉,看他是否守法;让他处在人物混杂的地方,看他是否会淫乱。通过这九种试验,贤肖之徒便能够挑选出来了。”这里,庄子将老子对于外在的道德、礼制的怀疑进一步条分缕析地具体化,并且还给出了一系列检验其是否真实的办法。

  其二,老子告诉了我们要建立自己的道德和信念,具体做法便是将其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如此,便能够做到不被外界所拔除,不会自己脱落。这里的被外界拔除,指的是迫于外界压力或者诱惑而丧失掉,自己脱落则是因为不够牢固。显然,老子所说的话乃是十分切中现实的。现实中,一个人所拥有的道德或者信念,一旦不是从自己内心里生发出来的,便很容易被外界所动摇,或者时间一长,自己便脱落了。比如本来道德并不高尚的人做了教授,迫于社会学上所讲的人们对于这种职业的职业期待和这种社会角色本身的光环而表现得道貌岸然,时间长了,这些本身卑鄙的人便会暴露出令人惊讶的卑劣品质。再比如有的人并非是出于内心的真实需要,而是出于一种虚荣心而去追求一个东西,这往往是出于一种迎合社会和他人的心理,这种也许很狂热的追求因为没有内在的动力很容易在某一瞬间变得索然无味。总之,老子在这里所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是道德还是信念,只有自己内心真正认可,从而主动地建立,才会真正坚韧,才会对一个人形成持久的激励。

  综合以上两点,“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所给予我们的现实启示便是要善于建立自己的信念。其具体做法便是一开始便要将其建立在内心深处,而不要对外张扬。因为张扬往往是出于一种迎合社会和别人的目的。而只有将信念建立在内心深处的人才会不因外界的压力和诱惑而变动,不因时间长了而淡漠乃至消失。关于此,我们肯定在生活中也有体会,一个人如果是认真地给自己定下一个信念时,必然不会是大张旗鼓地对别人宣扬,而是暗下决心。因为所谓信念,正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东西。而一个人一旦大肆张扬地对人宣称自己要怎么怎么样,结果往往是哗众取宠罢了,这样的人,仔细观察的话,最后都很难兑现自己所说的话。关于此,鲁迅小时候的一则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鲁迅13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一天,鲁迅因为去当铺和药店,上学迟到了。先生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鲁迅很早就来到学校,并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迟到了。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同时,他还要更频繁地去当铺和药铺。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再也没有迟到过。其实鲁迅将“早”字刻在桌子上的同时,也刻在了自己心里。正是因为此,他才能够排除困难,实现自己的信念。

  其实,之所以在树立信念和目标时,要不事张扬,将其刻在内心,只是手段,其最终的目的还在于使这信念和目标一旦产生,便不因环境的影响和外界诱惑而轻易变换,能够持久地激励我们,说到底,就是要立长志,而不要常立志。我们知道,一个人树立信念和目标,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它前进,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很可能一事无成。追求一个目标就像挖井一样,如果在这个地方刨两下,在另一个地方刨两下,就不可能挖出水来的。做任何事,一旦缺乏恒心,便不可能成功。因为凡是大事必然都要经历一番磨难,经历时间的考验,而缺乏恒心的人必然在中途就撂挑子不干了。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重复地做简单的事就不简单。”说的便是这个道理,那些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专注的人。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寒微,在29岁认定从政之路后,经历了九次竞选失败,最终成为美国最杰出的总统。好莱坞明星史泰龙为当演员,写好自己做主角的电影剧本,挨个拜访好莱坞的500家电影公司,相继遭到拒绝。其后,他在第二轮、第三轮拜访中又均遭拒绝,直到第四轮的第350家电影公司,老板才破天荒地答应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但正是这次,史泰龙实现了梦想。还有众所周知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苹果电脑创造者乔布斯、作家狄更斯,等等,无不是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才最终拥抱成功。

  总之,老子在这里所给我们的启发便是:要善于建立自己的信念。要明白,所谓成功,便是在内心深处种植下你的信念,然后矢志不移地去努力实现他。

  【为人之道】

  有关信念故事两则

  美国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因为连环漫画《花生》而誉满全球,殊不知,这位漫画家早年经历从未品尝过胜果,而正是依靠根植于内心的坚定信念,才使他最终走向了成功。

  舒尔茨在学校读书时,总是被看做全校最差劲的学生,各门功课都是惨不忍睹,尤其物理成绩通常都是零分,因此成了学校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甚至在体育上他也落在大部分人的后面,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惟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再谈谈他的交际,在这方面,他拙嘴笨舌,社交场合从来不见他的人影。因此,大家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个人的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学在学校外主动向他问候一声,他会受宠若惊并感动不已。

  但舒尔茨却有一个爱好——画漫画,他深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绘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鸦之作从来没有人看得上眼。上中学时,他向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但一幅也没被采用。但他并没有灰心,依旧将成为一个职业漫画家作为自己的梦想。

  中学毕业那年,舒尔茨向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公司给他出了个题目,让他画些作品寄来看看。舒尔茨受到极大鼓舞,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画了几幅作品并寄了过去。但最终迪斯尼公司没有录用他。

  再后来,感到走投无路的舒尔茨开始将自己的充满失败的人生经历画入漫画,讲述了一个童年灰暗、青年失败,想成为艺术家却屡遭退稿的人物形象——一个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这是一个充满失败的人:他的风筝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头脑袋”。结果,这本连环漫画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即是后来风靡世界的《花生》系列漫画。

  再看英国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故事。

  夏绿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因家中姊妹较多,经济上十分拮据,也没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但她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常常教子女读书看报,还给他们讲故事。这是自母亲去世后她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乐趣,同时也给夏绿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勃朗特一家一向离群索居,夏绿蒂姐妹自幼性格孤僻,在那个偏僻的村落里,她们姐妹所能找到的唯一慰藉,就是面对荒野任凭想象力驰骋,编写离奇动人的故事。久而久之,夏绿蒂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作家。夏绿蒂14岁时,就已写了许多小说、诗歌和剧本,据她后来回忆,她总共写了11卷之多,每卷60到100页。这些习作尽管还很幼稚,但这些习作初步锻炼了她的写作技巧和文字掌控能力,可以说为她往后在文坛上崛起作了充分准备。

  15岁时,夏绿蒂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迫于经济原因,她开始当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这条谋生之路。但这段经历却为《简·爱》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后来,在热心的姨妈的资助下,夏绿蒂和妹妹一块到了布鲁塞尔的一所法语学校。学校的创办者和执教者埃热先生文学造诣很深,勃朗特姐妹俩在他的教诲下,很快掌握了法语,并阅读了大量法文文学作品,开阔了自己的文学视野。

  从布鲁塞尔回国后,为了养家糊口,夏绿蒂便和两个妹妹一起开始筹办学校,但是结果令人失望,广告打出几个月后竟然无一人前来报名。不过,因为夏绿蒂的梦想在文学方面,至于如何养家糊口,她并不是很在意。之后她依旧当起了家庭教师,期间,她从未停止写作。但是20岁时,她遭受到了一次不小的打击,她将自己写的几首诗寄给了当时著名的英国桂冠诗人骚塞,希望得到他的指点和认同,没想到骚塞竟认为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认为夏绿蒂没有特殊的才能。夏绿蒂这次遭受的打击不小,但她没有认输。

  1845年秋天,夏绿蒂偶然读了妹妹艾米莉写的一些诗,于是,她们经过商量,将三个人的一些诗合订在一起,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尽管她们的诗写得很美,却没有人注意,出版后只卖掉了两本。

  尽管诗集没有什么销路,但是夏绿蒂姐妹的创作热情受到了激励,她们又开始埋头写小说。这时,已经三十岁的夏绿蒂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长篇小说《教师》;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则分别写了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她们将三部小说一起寄给了出版商。没想到,出版商接受了《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却拒绝了夏绿蒂的《教师》。

  夏绿蒂这次真的遭受到沉重打击。但她没有气馁,接着便写出了另一部长篇小说《简·爱》。寄给出版商后,出版商大喜过望,马上付诸印刷。小说一面世,便受到了热烈追捧,大街小巷里都在谈论这部小说,夏绿蒂一举成名,实现了她的作家梦。

  这两则故事可说都是关于信念的,正是将信念默默根植在了内心深处,查尔斯·舒尔茨和夏绿蒂·勃朗特的信念既没有被生活的压力所挤掉,也没有因失败的打击而脱落,并最终激励他们走向成功。 道德经全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