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全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十七章 我有之宝【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今译】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大,看上去和任何具体的事物都不像。正因为它很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某一样具体的事物,那么它也就变成了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东西了。我认为,有三件宝贝是应当永远保持的: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还有一件事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慈爱则视人民如赤子而尽力卫护,所以能产生勇气;俭啬则能蓄精积德,应用无穷,所以使生命活得更为宽广;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乃是一种谦卑,这样便能够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拥护,成为人们的首领。但是如果舍弃慈爱而妄逞勇武,舍弃俭啬而贪图功名,舍弃退让而争先,那是走向死亡的道路。在这三个宝贝之中,慈爱最重要,以慈爱之心用于战争就会取得胜利,用来防守就能巩固。能够发挥慈爱之心的人,天也会来救助他,卫护他。
【解析】
慈爱的力量
本章中,老子论述的重点在于“三宝”,分别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我们一般将其理解为慈爱、蓄精积德和谦卑不争的性情。在这三宝之中,“俭”和“不敢为天下先”在其他章节我们都已经有所论述,这里不做重复,而关于“慈”,则需要着重论述一番。对于“慈”,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多有几处提及,比如,老子在第十八章中提到:“六亲不和,有孝慈。”但是,在那些地方,老子并没有对于“慈”做着重论述,而只是顺带提及。并且,第十八章中所提及的“孝慈”指的是被儒家礼仪化了的东西,与老子在本章所说的人们天性的慈爱并非一回事,老子对儒家所说的孝慈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而在本章中,老子则给予了慈爱以很高的地位,将其列为“三宝”之首。而对于慈爱的作用,老子则从“慈故能勇”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并且,其能够“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可以看出,老子认为,慈爱是能够产生力量的。而这显然也是符合事实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去做一件事,必然是有动机的。或者是为欲望所驱使,或者是为利益所吸引,或者是被胁迫不得已而为之,等等。但是,能带给人力量和韧性的,便是出于爱的动机。在欲望、利益、胁迫等动机下所作出的行为,说到底都是一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权衡利弊之后所作的理性判断。一旦代价过大,弊大于利,行为便失去了动力。而因慈爱去做一件事,则是为了所关心之人去做,本身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自然也不太顾及代价,如此,一个人必然是浑身充满了力量的,其往往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能够创造出奇迹。最常见的便是母爱所激发出的强大力量。我们知道,母鸡就能够为了保护小鸡而与力量悬殊的老鹰进行殊死搏斗;而女子虽然柔弱,但在身为母亲时,则会突然变得坚强。
一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下课后到教室外面去玩,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将一只又粗又长的蚕宝宝放在她的书包里。她在教室外面玩了一会后,回到教室,见到书包里蠢蠢欲动的虫子,吓得尖叫一声,倒在地上晕了过去。从此,女孩种下了病根,只要有人在她面前说一声“有毛毛虫”,她准会吓得脸色煞白,浑身冒汗。她每天上学,都会绕过路上那片树林,因为树上经常会有毛毛虫。长大结婚后,她依然没有驱散毛毛虫在心里烙下的阴影。洗菜洗出毛毛虫,她都会惊恐地大叫,好几天都摆脱不了恐惧。虽然她有时觉得自己未免过于胆怯了,但她也只好沮丧地想,或许我永远也摆脱不了毛毛虫的阴影了。
后来,她生了一个女儿,这让她感到十分幸福。在女儿三岁那年,她抱着女儿回娘家。在路过那片熟悉的小树林的时候,女儿指着她胸前问道:“妈妈,这是什么呀?”原来是一条毛毛虫在蠕动,可能是刚才树上的虫子掉在身上。这时的她感到十分惊恐,刚想大叫,但是看到女儿清澈如水的眼睛,她本能地收住了嗓子。她觉得自己惊恐地大叫肯定会把女儿吓哭的。于是,她轻轻地抓起毛毛虫,对女儿说:“这是毛毛虫,它并不可怕,是不是?”女儿于是乖巧地点点头。她把毛毛虫扔到地上,便和女儿说笑着走出了小树林。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怕毛毛虫了。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正是她对女儿的爱使她获得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竟然使她克服了多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还有一个故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曾经有一位母亲将睡着的幼年孩子留在四楼的家里,自己到商场买东西。但是当她从商场返回时,在离自己楼的入口还有大约几十米时,她看到自己的孩子竟然爬到了自己的窗台上。突然间,她条件反射性地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她丢掉手中的东西,飞快地奔向自己的窗台下,正如她所料,孩子从阳台上掉落下来。就在孩子落到地面的一瞬间,她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孩子得救了。但是,在这件事情发生后,有人计算了孩子坠落到地面的时间和她当时离自己窗下的距离,人们震惊了:即使是一位最优秀的百米运动员,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赶到窗台下。人们只好认为是伟大的母爱给予了这个母亲以惊人的力量,并创造了奇迹。
实际上,不仅是人类的爱能够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力量,动物的爱也同样如此。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个公园着火了,整个公园的树木都烧成了一片火海。救火队员根本无法靠近树林,他们只能在大火熄灭之后查看是否有人受伤。他们发现,原本茂密的树林此时冒着浓烟。在搜救过程中,一位救火队员在树下惊奇地发现一只被烧焦的鸟直直地站在那里。他感到很好奇,这只鸟怎么会站着死去?于是,他就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轻轻地拨了拨那只鸟,奇迹发生了:几只小鸟从这只死去的鸟的翅膀下飞了出来。
救火队员对这只鸟儿肃然起敬,它们立刻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树林里的大火烧起来之后,鸟妈妈本来可以展翅飞走,找到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但是母爱使她忘记了对大火的恐惧,她本能地知道有毒的浓烟会向高处升腾,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她带着小鸟飞到大树底下,然后展开自己的翅膀,为小鸟建成了一个天然的保护伞,直到自己被烤死,她都一直保持原有的姿势以保护翅膀底下的孩子们。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慈爱给人以巨大的力量,并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力地支持了老子的观点。可以说,爱可以战胜怯懦,战胜自卑,战胜一切困难。只要拥有爱,付出爱,天地之间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应该是老子给予我们的主要启示。不过,反过来说,老子也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那便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显然,老子认为只有爱所激发出来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也即只有在自己所爱的人面临威胁时出于自卫的目的而表现出的勇敢才是必要的勇敢。这也符合西方一句谚语,即:一个男人在需要勇敢时才表现出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实际上,老子在本章中已经明确指出:“舍慈且勇……死矣。”即不是出于爱的勇敢,只是一种逞勇斗狠,并不可取,只能是死路一条。扩而广之,这里也反映了老子的战争观,我们知道,老子一向是反对战争的。这里,我们便更进一步看清了老子所反对的乃是那种逞勇斗狠、主动挑衅的战争,但是对于出于慈爱,为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进行的战争,老子是支持的。并且,老子认为这种战争也是必定胜利的,所谓“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具体到我们的现实中,老子所给我们的启发便是在我们感到精神空虚,方向迷失时,要善于从爱中去找到自我,寻找力量。同时,要明白,如非为了你所爱的人,便没必要表现得勇敢,没有爱的勇敢要么是逞强,要么是不必要的冒险。 道德经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