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全书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道德经全书 文若愚 14981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全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今译】

  人们往往是抱着有所为的态度而为,而圣人则是抱着无所为的态度而为;人们往往是抱着一定的目的行事,圣人做事则没有固定的目的;人们往往是为了满足贪欲而品味,圣人则并不为贪欲而去品味。人们是以大为大,以小为小,以多为多,以少为少,而圣人则是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人们通常恩怨分明,以德报德,以怨抱怨,圣人则是以德报怨。天下的难事,必定是从容易的地方开始着手;天下的大事,必定是从小的地方做起。所以圣人不肯舍弃小事情而总想一下子做成大事,所以他才能够最终做成大事。一个人一旦轻易许诺,那么肯定不守信用;一个人将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则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圣人总是从一开始就将事情看得很难,时时戒慎、反省自己,结果反而根本不会遇到难事了。

  【解析】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是老子所提出的一个具有很现实的方法论意义的智慧。这个智慧不同于“天道”那么宏观而形而上,而是对于人们的行为做事具有很具体的指导意义,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正如老子所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有的看上去了不起的大事业,必然是从小的地方着手,一步步自小而大积累而成的。看上去十分难的事情,必然是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做,将困难一点点地解决掉,最终完成的。下面这个寓言便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只新制造出来的小钟被放在了货架上,在它的旁边是两只旧钟。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小钟有些不知所措。其中的一只旧钟便友好地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停顿了一下之后,又接着说:“不过,我有点儿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会有些吃不消。”“天哪!3200万次。”小钟吓了一大跳,“要我做这么大的事?我肯定做不到!还是算了!”这时另一只旧钟开口了:“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其实很简单的,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哦,事情这么简单”,小钟一听,有些半信半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于是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其实许多所谓的大事正是如此,看上去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那是因为你心浮气躁,只看到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实际上,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将大的事情分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做,在完成这些小的步骤时,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些简单的步骤,时间到了,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接近甚至做成那个当初看来可望不可及的大事情了。

  洗洗擦擦、装装卸卸、摆摆放放之类的工作,并不需要多少技巧和技能,只要认真坚持下去行了,可坚持下去却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在有人看来,这类小事也太不起眼、太微不足道了,因而就不愿意去做。他们一心想着做大事,取得大的成功,想一举成名,认为干这类小事不会有出息。殊不知,任何大事业总是由一件件小事串成的,不严肃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所谓大事也就是一句空话。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坚持并认真地做好琐碎的小事,干好别人不愿干的工作,是成就事业必备的品质。如果平常拒绝坚持做小事,想要在关键时刻创造辉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在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工作上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活有多漂亮,我们的名字就有多响亮。一心渴望成就伟大的事业,却不甘于平淡,伟大的事业必定了无踪影;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的事业就会不自觉来到你的面前。在美国,已故的西尔斯公司董事长裘利亚斯·罗山在世时,有人问他是如何取得事业的成功的,他的回答是:“如果我是一个柠檬的话,我就只想着如何做柠檬水。”只要我们具备了这样认真的态度,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干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工作,我们就会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但在当今的社会中,有不少人也知道小事重要,开始时也能充满热情地去做,但时间一长,锐气消磨,热情减退,再加之有时看不到希望,于是便懈怠了,敷衍了。这种人多半因为不理解小事的价值,也不明白自己的目标,半途而废,终无所成。而对于目标明确的敬业者来说,工作无小事,每天兢兢业业地把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好、做到位,并坚持下去,就不简单了。海尔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能够把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坚持做到底,公司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做小事很容易,但要坚持做到底就不容易了。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故能就其高。”只要把不起眼的小事坚持到底,终究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有位哲人曾说过,看似最为平常、最容易做的事,也是最难做的事,谁做好了最为平常、最容易做的事,谁就会取得非凡的成就。把不起眼的小事能做到位,把不起眼的小事能坚持做到底,小事也能成为大的事业。

  另外,不仅是大的事业是从小地方着手,难的事情是从简单的地方做起,那些不可挽回的不好的事情,也往往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如果能够在细节上,在简单的地方及早注意,防微杜渐,也是可以遏止的,这同样是一种“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

  其实,说到底,“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便是一个把握哲学上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行事中去的智慧。我们知道,任何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难以做到的事,一旦将其拆分为若干步骤,要做这些步骤往往是简单的。要阻止不可挽回的坏事的发生,事到临头,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但提前防患于未然,在细节上未雨绸缪,则是容易的。总之,要做大事情,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被其困难所吓住,要先从小事情干起。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中曾讲了一个故事,说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富和尚问:“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都在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你靠这个就想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并告诉富和尚此事,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的神色。这里,这个富和尚之所以失败,便是因为将困难想得过大,不敢着手去做。而穷和尚之所以成功,便是因为不畏困难,身体力行,逐渐接近并最终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实际上,所有的所谓大事,不都是这样做成的吗?

  轻诺必寡信

  为解释圣人凡事在一开始“犹难之”,以在最后“无难矣”的智慧,老子指出了“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道理。的确,凡事如果在开始觉得容易,往往到最后便觉得难;而在一开始便将其当做一件难事,更加认真努力地做,结果便会变得容易。在这里,“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所讲的道理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各自独特的含义,我们将其分开单独讲述,这里先说“轻诺必寡信”。其实,“轻诺必寡信”自从老子说出,早就成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如在中国清代鬼怪小说《聊斋志异·凤仙》中便有:“吾家非轻诺寡信者。”应该说,这句话所说的道理是得到了古往今来的中国人的认同的,无数的事例也证明了其正确性。“轻诺寡信”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其深刻的根源。按照老子的说法“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多易必多难”,也就是说,天的事情,特别是好事大事,要想做成做好,是很困难的,它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要克服数不清的困难。这就要求做事者既要有足够的耐心,又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充分的自信心。但是,那些“轻诺”之人,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对困难估计不足,所以做起来就会大出意外,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功亏一篑,到时候,即便他不想失信,也没办法兑现“诺言”。况且,这些轻诺之人,往往是没有耐心的浮躁之徒,许多事情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并未认真思考事情能否办成,自己能否兑现诺言,所以一遇困难便会轻易放弃,最终成为“寡信”之人。由于浮躁和盲目,这些人往往缺乏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且不把做成事或兑现诺言看得多么重要,事情做不成就算了,诺言兑现不了也不放在心上,因此,不负责任的“轻诺”结局必然是“寡信”。历史上,这样“轻诺寡信”的事比比皆是,不多赘述。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之中,在我们自己身边,“轻诺必寡信”的事也不少见。当你请求别人帮忙时,许多人往往都会满口应承,让你回头等消息,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那个消息却永远也没有到来;个别商家在电视、报纸或是当面做出的各种“包修包换包退”信誓旦旦的承诺,你相信了。但当你掏出你的钱,将产品购买回去之后,一旦出现问题,再回来找商家要求兑现承诺时,你才会发现自己当初相信这样的承诺时多么的天真。总之,轻诺必寡信,一点也不假,当别人轻易地说出自己的承诺时,你最好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我要是他,会兑现吗,人同此心!难怪鲁迅先生在遗嘱中专门留了一句话告诫妻儿:不要轻信别人的诺言。

  除了不要相信别人的承诺之外,“轻诺必寡信”的智慧重在提醒我们自己不要轻易作出承诺,以免自己不能兑现,在别人眼中成了一个没有信誉的人。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大部分的人对此都并不怎么注意,根本不认真考虑自己能不能兑现,很轻易地便许出了诺言。到后来自己不能兑现,甚至干脆都忘记了这回事。比如在朋友有事要我们帮忙的时候,我们其实并不能保证自己能办到,但是为了显得够哥们义气,便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甚至一开始自己就明白根本办不到,但碍于面子却稀里糊涂地应承了下来。结果,到后来,没能兑现,事没办成,还耽搁了别人办事的时机,不仅当初的面子、义气全没了,你的信誉也没了。更有甚者,这事成了你们之间的一个疙瘩,对方也不提,你却老觉得心虚,久而久之,干脆躲着人家,何苦呢?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你问别人借钱,担心别人不借,于是你便信誓旦旦地承诺多久肯定还,其实你心里并没有谱,甚至干脆明知道这个时间还是不可能的。最后,别人借给了你,到时却没还上,结果不仅你再也不好意思问人借钱,而且人家再也不会相信你这个人。实际上,可能别人也并不急用钱,你晚点还也没关系,但问题是你要跟人家提前说清楚。总之,在许诺之前,我们最好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能不能兑现,如果不能,便不要轻易许诺。即使是答应了别人,也最好将情况给别人说清楚,比如说:这件事我尽力而为,提前说好不一定能办成。如此,我们便才真正守住了自己的面子,守住了义气,守住了信誉和友谊。

  另外,“轻诺必寡信”还存在于一种常见的情形,那便是在商业领域中。现在的许多商业公司,为了拉住客户,在一开始对于客户的要求总是满口应承,而不管自己能不能兑现。一旦不能兑现,就失去了客户的信任,人家再也不愿与你合作了,可以说是丢了芝麻捡西瓜,许多公司之所以不能长期经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与此相反,香港最成功的商人李嘉诚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李嘉诚凭借其商业帝国成为香港首富,关于其成功之道,已有许多书籍做过探究,其最后都基本没有绕开一个字——“诚”,也即信誉。事实上,自创业之初,李嘉诚便不肯为了眼前利益而“轻诺寡信”。李嘉诚起家于塑胶花生产,当时曾有一位对塑胶花需求量很大的外商前来香港订货,李嘉诚想做这笔生意。但是外商担心他的供货能力,要求他找一个大厂为他担保。李嘉诚当时正处于创业初期,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担保,无奈之下的李嘉诚对外商如实相告。但外商感动于李嘉诚的诚实,愿意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和他签约。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并诚实地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之至!可是,因为资金有限得很,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货。所以,我还是很遗憾地不能与你签约。”显然,换做一个有“心眼”的商人,可能会先将合约签下来,然后再去找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但是,这显然不一定能做到,有可能会导致最后不能完成外商的订单,而耽搁人家的事。所以,李嘉诚宁肯失去绝好的商业机会,而不肯轻易许诺。李嘉诚的诚实让外商大受震动,当即表示要与李嘉诚这样诚实的商人合作一回,并表示自己愿意预付货款。正是凭借这种诚信的商业精神,李嘉诚一步步地发展成为塑胶花大王,进而经营起了其今天的商业帝国。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值得一提,即不仅不要对别人轻诺,对于自己也不要轻诺。许多人在决定减肥、戒烟、早起晨练时,往往会给自己制定现实可行的计划。但许多人往往一开始便制定出很苛刻的计划,坚持一段时间后便懈怠了,如此一来,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最后干脆放弃。与其如此,不如制定一个稍微宽松的计划,以使自己能够长期坚持。比如,只规定自己少吃肉而不是完全不吃肉;戒烟不是一下子戒掉,而是规定每天少抽半包甚至几支;早起的时间不定得那么早,如此,降低难度,使自己容易长期坚持,自己便能够兑现自己的计划,便会越来越有信心了。

  多易必多难

  “多易必多难”所包含的道理和“轻诺必寡信”有相通之处,但相对而言,“轻诺必寡信”更强调对于别人的“信用”问题,“多易必多难”则更强调一个人对于所遇困难的预见性。总体而言,“轻诺必寡信”偏重于对我们如何做人给出指导,而“多易必多难”则偏重于对我们如何做事给出指导,因此可以说,“多易必多难”是教导我们如何成功的智慧。

  “多易必多难”的意思很简单,其实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做一件事之前将事情想得越简单,在以后遇到的难题就会越多。自然,反过来,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做事前更多地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即使不能预测,也要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随时准备应对困难,那么,在实际做事情时,遇到的困难则会越少。应该说,这是一句经历了无数实践证明的智慧,可能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有这么一位青年,有一天一拍脑袋,准备开一个饭馆。这人做事也真够麻利,很快就在街道上找到了一个门面。这门面原本是卖服装的,他找了一帮朋友胡乱一倒腾,将其隔成一大一小两间,大的作门面,小的作厨房,然后将煤气、锅灶、锅碗瓢勺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一凑齐了,牌子一挂就算开张了,整个算下来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但直到来了第一个客人,他才想到:哎呀,我也不会做饭呀,得招个厨师才对呀!于是,赶紧将招聘广告贴出去。结果,效果倒也不错,第二天就来了个应聘的,十六七岁的小伙,声称自己在其他饭店干过,最擅长做拉面。这位朋友没多想,给小伙子一个白大褂,便让他走马上任了,并且这时才想起来给饭馆取个名字,既然专卖拉面,就叫“好味拉面馆”好了,专卖拉面,这下算是正式开张了!没想到第一天便出了状况,客人刚吃了一口那小伙儿做的拉面,便大喊一声:“这是什么味啊!”。那小子倒也机灵,看到这种情况一声不吭溜了。这下,这次开业又没弄好,开业第一天厨师跑掉了。于是,继续招聘,这次招来的厨师稍有改善了,虽然来吃过的客人都不再来了,但至少没人询问“这是什么味啊”了。不过,这样整天做一锤子买卖,一段时期后,就很难见到客人了。最终,这个青年认定,是这个位置不好,应该再找个风水宝地,肯定生意兴隆。又是很快,他便在另一个人流量比较多的街道口找到一家门店,这次,他不卖拉面了,决定卖炒菜,觉得这才能赚大钱。来下馆子的人还是很少,原来这条街虽然人流量大,但因为都是自住户,一般都在自己家里做饭,不到饭馆吃饭。结果,饭店还是天天赔,熬了一个多月,关门大吉。

  几个月下来,这位青年搭上房租、厨师工资、面粉、水电费用等,算下来亏了将近两万。问他怎么突然想到要去开饭馆,他说是因为一句谚语:生意做遍,不如卖饭。这句谚语使他以为只要开饭店,就不会赔。另外,他也冷不丁地听人说过开饭馆就没有赔钱的之类的话。脑袋一拍,在没有具体了解开饭馆究竟利润如何,在什么地方开客人比较多,甚至还没有决定自己究竟开什么类型的饭馆的情况下便行动起来。这位青年的行为,就如同谚语说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他看别人开饭馆很轻松,便将开饭馆看得太简单了,结果却遭遇惨败,这正是符合老子所说的“多易必多难”的道理。

  事实上,不仅是开饭馆,甚至是更小的事情,比如戒烟、减肥这样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将其看得简单,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都很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放弃。更为复杂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因此,无论做什么事,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更可能取得成功。而把事情看得简单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困难,我们做事的时候为了图快,往往不深思熟虑,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突发事件,反而会拖慢我们做事的速度。一家美国企业要在日本和美国建同样的工厂,美国的团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达成一致,开始动工了。日本的团队则似乎是拖拖拉拉的,没完没了地论证了三个月后才开工。按理说,早走一步的美国的工厂会应该会先完工,但最终美国的工厂的建成却比日本的工厂整整晚了两个月。究其原因,只有一个,便是美国的工厂开始的时候对建厂遇到的问题缺乏充分的考虑,在建厂的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突发事情,造成了工期的延误。

  总体而言,越是复杂、风险大的事情,“多易必多难”的道理便越体现得明显。事实上,因为个人生活领域的状况不会那么复杂,因此“多易必多难”的道理在个人生活领域体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在工作中,或者在商业领域,抑或是军事战争中,“多易必多难”的道理体现得就尤其明显了,因为在这些事情中,一旦对事情估计不足,缺乏必要准备,损失的就是大笔的金钱数万士兵的性命。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军事战争方面的例子。战国时期,魏国军事统帅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和孙膑出兵救赵。孙膑再一次采取了“围魏救赵”的巧妙策略,迫使庞涓回军。庞涓回魏后,齐军却已经撤离了。恼羞成怒的庞涓急于追上齐军决战,想杀死戏弄自己的孙膑。孙膑知道魏军一向瞧不起齐国军队,认为齐国人怕打仗。孙膑便利用魏军的心理采用减灶之法,每天将士兵吃饭留下的灶台减少许多。在追击过程中,庞涓接连几天派人查看齐军的灶台,认为齐军怕战,军士大量逃亡,便没有多想,冒进紧追。当魏军追到马陵道,便中了孙膑的埋伏,庞涓兵败被杀。庞涓之所以失败,便是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了,结果导致了“多难”,而这“多难”,就是搭上了无数士兵和自己的性命。

  总之可以看出,不管哪种类型的事情,不管其大小,其成功或失败带给人们的收获或损失的程度虽然不同,但是“多易必多难”的道理却是丝毫不爽地存在于其中。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提醒自己,记住“多易必多难”这个道理。

  【为人之道】

  法拉第的人生飞跃

  法拉第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化学、电学,尤其是电磁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能许多人并不知道,法拉第连中学都没有读过。但是,他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前进,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法拉第全名迈克尔·法拉第,于1791年出生在英国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由于家庭贫困,他早早辍学,13岁时到一家书店送报和装订书籍。借助与书籍接触的机会,求知欲很强的法拉第不断地充实自己。他对自然科学尤其感兴趣,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以及一些科学家的传记以后,他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是,刚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再想想自己早早辍学,缺乏系统学习,整天又忙于一些粗活的现状,法拉第感到有些沮丧,觉得这对自己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是,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法拉第认为,虽然自己的梦想听起来有些遥远,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他想,且不管结果如何,反正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即使成不了自然科学家,我至少满足了自己的兴趣,就尽我所能往前走就是,走到哪算哪吧。于是,他挤出一切休息时间将自己装订的书籍从头到尾地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就这样,在这家书店工作的八年期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八年之后,由于对自然科学已经积累起相当多的知识,他很想专心从事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却苦于没有机会。

  一次,他听说英国皇家学院张榜为大名鼎鼎的物理学教授戴维招募科研助手,激动不已。但考虑到自己仅仅是个小学毕业的装订工人,他又有些自卑,觉得自己希望不大。最后,他对自己说:“不管怎么样,还是那句话,走到哪算哪,至少去报个名是我能做到的。”于是,他便报了名。没想到考试前一天,法拉第接到选拔委员会的通知,称他作为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没有资格参加考试,取消了他的考试资格。

  对这个结果,正如法拉第所料,看来自己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那个梦想太遥远了。但是,转念一想,他又有些不服气,心想自己总该再争取一下。于是,他找到选拔委员会,声称要他们给一个说法。那些委员傲慢地告诉他:“一个装订工人怎么可能成为皇家学院著名教授的助理!除非戴维教授表示同意让你来参加考试。”

  这也算是一个说法。无奈之下,法拉第便只好回来了,心想:他们说的也有道理,一个装订工人怎么能到皇家学院去呢?他几乎要放弃了,但是转念一想:既然他们说了只要戴维教授同意,他还有机会,自己为何要放弃呢。即使到皇家学院看上去遥不可及,至少去拜访一下戴维教授并不困难吧,自己还没有走到死路啊!于是,他决定去拜访戴维教授。

  起初,自感卑微的法拉第还是有些犹豫,担心人家那样的大教授根本不会理睬自己。但他觉得,至少自己不应该主动放弃这个看起来渺茫的机会。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戴维教授的门前,当他用颤抖的手按响门铃之后,没有人来开门。他更怀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愚蠢而可笑,转身要走。但是,当他转过身来,看到太阳正好升起,他又充满了勇气,他告诉自己:“即使是自己失败了,至少将来回想起来,原因不会是自己没有做再按一下门铃这么简单事情。”于是,他回转身又一次按响了门铃。这次,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为他开了门,并微笑着对他说:“请进来吧,门没有栓。”

  法拉第吃惊地说:“教授家的门从来不闩吗?”老者微笑着说:“为什么要闩门呢,要知道,当你把别人闩在外面的同时,也是将自己闩了起来啊,我才没那么傻呢!”看这个老人出言不凡,法拉第傻愣愣地问:“请问您是……”

  “我就是戴维呀!”老者微笑着说。法拉第没想到这么出名的教授竟然如此的和蔼可亲,又高兴又激动,不知说什么好。“进来吧,年轻人!”戴维教授看他激动的样子,便微笑着说。进屋以后,法拉第将情况对戴维教授说了一遍。戴维教授听后,爽快地答应了法拉第的要求,迅速写了一张小纸条递给法拉第,说:“去吧,年轻人,告诉他们这件事我戴维老头同意了!”

  凭借戴维的介绍,法拉第如愿参加了竞选考试。经过激烈的竞争,法拉第凭借自己自学的扎实基础和养成的科学思维打败了众多竞争者,成功当选为戴维教授的科研助理。就这样,一个没读过中学的装订工人堂而皇之地跨进了高贵的皇家科学院的殿堂。实际上,在参加竞选的人当中,有不少是来自名牌高校的大学生乃至博士生,连法拉第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素养已经能够击败这些人。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法拉第成为了英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科学家之一。

  在这个故事中,法拉第面对自己从装订工人到科学家的飞跃,开始觉得是可望不可即的东西。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秉承先做自己能做到的事,走到哪算哪的哲学,一步步往前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告诫自己至少做自己能做到的事,包括去报名参加竞选,去拜访戴维教授,甚至去转身第二次敲门,正是通过去做到这些简单容易的事情,法拉第一步步地走近了自己的梦想,最后收获了梦想。可以看出,法拉第的这种先做自己能做到的事其实便是老子所说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

  两场“多易”导致“多难”的战争

  我们知道,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有三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号称三国“三大战役”。其中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均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而两场战役中兵力占优势的袁绍和曹操之所以被战败,其中一个共同的关键原因便是两人自恃力量强大,骄傲轻敌。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官渡之战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出兵,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20万南下,号称80万,打算统一南北。在诸葛亮的斡旋下,刘备和孙权达成军事联盟,共同对付曹操。其中,东吴以周瑜为大都督,和刘备合兵,孙刘联军共约5万人,与曹军隔江对峙。

  当时的曹操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节节胜利,这时的益州牧刘璋见曹操势大,也遣兵给曹操提供帮助,并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因此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但是,由于曹军多来自北方,不善水战,加之痢疾流行,一时受挫,没能速战速决。随后,曹军驻扎长江北岸,练习水战。为了减少风浪颠簸,下令将各战船之间用铁索相连。这就给了孙刘联军以可趁之机。

  东吴老将黄盖鉴于“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周瑜赞许。接着,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合,同时又轻视这个年轻统帅,“惹怒”周瑜。周瑜下令杖责黄盖,将他打得卧床不起。然后,黄盖便写书诈降曹操。一切合情合理,加之曹操本来自恃强大,对于黄盖的投降并不疑心。接下来,黄盖在约定日期前来投降。当时,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上面载满了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军士换乘小艇退走。火船借着风势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寨。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看到无法挽回败局,下令烧毁余船,引军退走,并从华容道逃回北方,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未能南下。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可以看出,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之所以失败,重要原因便是因为轻敌,他认为自己的实力今非昔比,孙刘联军不堪一击,再加上战前他接连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觉得战胜联军“多易”,而战争的结果却是“多难”。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场战役,均有曹操参加,而结果截然相反。强大的一方之所以失败,关键原因都是其轻敌,这两场战争,充分验证了老子所说的“多易必多难”的道理。

  【从政之道】

  晋惠公轻诺寡信

  春秋时期,晋国颇为强大。晋献公在位时期,晋国到处征伐,威震四方。但是,晋献公这个人很好色。他即位不久就去讨伐骊戎,很快就打败了骊戎。骊戎国君没办法,只好将女儿骊姬和少姬献给了晋献公。这两个外族女子的风情是晋献公从来没有见过的,尤其是姐姐骊姬,更是把他迷得神魂颠倒。

  几年后,骊姬生了个儿子,取名奚齐。当时晋献公有好几个儿子,最大的儿子名叫重耳,二儿子叫夷吾,但他们都不是正妻生的。晋献公的正妻已经死了,留下个儿子名叫申生,他是太子。申生和重耳都很贤德,在国内颇有名望。但是,晋献公喜欢骊姬,因而把全部父爱都倾注在奚齐身上。骊姬为了让奚齐成为太子,千方百计地陷害申生重耳他们。最终,申生被害,重耳和夷吾流亡国外,骊姬的目的达到了。晋献公死后,奚齐当了国君。但很多人不服,不久就发生政变,奚齐被杀,骊姬也投水自尽。

  里克等人发动政变杀掉奚齐后想立重耳为国君。但重耳觉得国内局势还不容乐观,有危险,就拒绝了。大臣们商量了一下,觉得夷吾也不错,就派人去找夷吾。当时夷吾在梁国避难,听说让他回去做国君,高兴坏了。他的心腹吕省和郤芮说:“国内又不是没有公子,他们跑到这里来找你,不太可靠。我们觉得最好去找秦国帮忙,借助他们的兵威回国,这样就不会有危险了。”夷吾就派郤芮拿着重礼去秦国,并约定:“只要回晋国得到国君之位,就把河西一带的土地割让给秦国。”夷吾还给里克写信说:“如果我能当上国君的话,就把汾阳封给你。”秦穆公听信了,便发兵送夷吾回国。最后,夷吾成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当了国君后又舍不得河西的土地了,他派邳郑出使秦国,说:“开始的时候国君许诺用河西一带的土地来酬谢秦国,现在侥幸为君,大臣们都说:‘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国君在外面流亡,怎么能随便许诺给别人呢?’国君和他们争执了好久,但没能成功,所以现在来向秦国表示歉意。”事先答应给里克的土地也不给了,反而削除了他的权力。不久晋惠公干脆赐里克死,对他说:“不是你的话我也当不了国君。但是你也杀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当你的国君也太难了吧。”里克悲愤万分,自刎而死。

  邳郑在秦国听说里克遇害,就对秦穆公说:“吕省和郤芮等人实际上并不忠心于晋惠公。如果重重地贿赂他们,就能把晋惠公赶走,把重耳接回来。”秦穆公对晋惠公的“轻诺寡信”也很气愤,就同意了。邳郑回国后对吕省等人行贿,他们说:“这么多贿赂和好听的话,一定是邳郑在秦国把我们出卖了。”于是怂恿晋惠公杀掉了邳郑和很多大臣。邳郑的儿子邳豹逃到了秦国,请求发兵伐晋,但秦穆公没有同意。

  晋惠公的行为不仅在诸侯国间失掉了信用,而且激起了国人的不满,不久周朝的召公出使晋国,晋惠公很没礼貌,受到了召公的嘲笑。

  几年后,晋国爆发了饥荒,晋惠公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厚着脸皮向秦国借粮食。秦穆公问百里奚该怎么办,百里奚说:“天灾哪个国家都会有,抚恤邻居这是为国之道。所以还是借给他们的好。”邳豹念念不忘杀父之仇,他对秦穆公说:“晋国不讲信义,应该趁这个好机会讨伐他们!”秦穆公说:“他们的国家是可恶,可百姓们又有什么罪呢?”于是借了很多粮食给晋国。

  无巧不成书,第二年秦国爆发了饥荒,而晋国却获得丰收。秦国就找晋国借粮,晋惠公和大臣们商量。大夫庆郑说:“国君是靠秦国才得立的,以前已经违背约定了。去年我们闹灾他们帮助了我们,现在秦国闹灾向我们求助,给他们就是了,还商量什么!”虢射却说:“去年上天把晋国交到秦国手上,是秦国不要。现在上天把秦国交到我们手上,我们能违背天意吗?再说他们闹饥荒,讨伐他们可以事半功倍。”狼心狗肺的晋惠公居然听从了虢射的话,不但不给秦国粮食,还发兵准备讨伐秦国。秦穆公听说后气得两眼冒火,大臣们也义愤填膺,决定饿着肚子也要发兵抵抗。

  秦国先下手为强,率领大军进攻晋国。由于晋国背信弃义,秦军将士全都上下一心,士气高涨。晋惠公害怕了,问庆郑:“秦国已经打进来了,怎么办?”庆郑说:“秦国帮助你当了国君,你背叛他们。晋国饥荒秦国给我们粮食,秦国饥荒晋国却要打他们。现在秦国打进来不是很正常的么?”晋国占卜哪个大夫当晋惠公的御右比较好,占卜结果是让庆郑当最吉利。但晋惠公说:“庆郑这个人出言不逊。”于是让步阳驾车,家仆徒御右。不久和秦国大军在韩原交战。晋惠公急功近利,驾车的马摔了个跟头,被秦军包围了。晋惠公很着急,让庆郑来救他。庆郑说:“你不遵守占卜的结果,失败是正常的事。”就没有救他。最后晋惠公被俘虏了。由于晋惠公被俘,晋国大败,这个忘恩负义的人终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这个故事里,晋惠公固然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秦穆公和里克相信夷吾的承诺,也是不智的。我们知道,当初夷吾作出承诺时,是因为他不仅孤立无援,而且身处不可知的冒险之中,这种情形下作出任何承诺,都不是出自本意,也缺乏深入思考,乃是一种“轻诺”。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可惜,秦穆公和里克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相信了夷吾,最终,两个人收获的只是失望和祸殃。尤其是里克,不仅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反而连性命也搭上了,令人叹息! 道德经全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