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全书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道德经全书 文若愚 5636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全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今译】

  我所说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施行。可天下的人却无法明白,又不肯依照着去做。事实上,我的言论有它的宗旨,行为有他的原则,那便是遵循大道。人们没有掌握这一点,所以不能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少,效法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圣人就好像是一个身上披着旧衣服的人,可是怀中却有宝玉,别人怎么会知道呢?

  【解析】

  圣人被褐怀玉

  本章中,老子以自己为例,阐述了一种观点,即“圣人被褐怀玉”。表面的意思是圣人就好像是一个身上披着旧衣服的人,可是怀中却揣着宝玉。实际上这句话所比喻的意思是得“道”的圣人往往不被人理解,他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却具有宝贵的品质。老子的这个观点可以分作两个层面来进行解读,一个层面是人们对自我的心态,另一个层面则是一个人该如何看待别人。

  从第一个层面来说,“圣人被褐怀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自我的智慧,即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低调、不争、朴实、追求内在精神的态度去做人。这其实又可分为两个层面,即首先我们应该不去追求外在的衣服的华丽,而应该追求怀中有宝。也即不追求外在显赫的地位和名声,而追求内在精神的纯朴宁静。其次,在我们怀中有宝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在乎披在身上的衣服。也即只要具有了内在的高贵精神,不被人理解和重视也无所谓。实际上,这也是老子一向提倡的态度,比如,“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所提倡的便同样是这样一种不争、处下、谦卑的处世观点。对于老子的这种观点,继承了其思想的庄子也有所探讨。在《庄子·让王》中,有这么一段故事,说“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意思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居住在卫国的时候,生活十分困顿,有时连续三天不生火,十年没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缨绳就断,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提一提鞋,脚后跟露了出来。但是他依然“曳屣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意思是拖着破鞋唱《商颂》,声音充塞天地之间,像从金石中发出的一样悦耳。另外,在《庄子·山木》中还记载:庄子穿着一件粗布衣,而且上面打着补丁,鞋上的系袢没有了,用根麻绳绑着,就这样去见魏王。魏王说:“何先生之惫邪?”庄子反驳道:“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敝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说明衣服破只是贫穷,并不是精神困顿萎靡,也就是说,圣人有德,不在衣饰如何。这两个故事,都是庄子对于老子的“圣人被褐怀玉”的形象化阐释。

  庄子以儒家的曾子为例阐释自己对于“道”的理解,也显示出道家学派虽然不同意儒家的具体见解,但对儒士追求高贵精神的态度是认可的。事实上,孔子的为人也是“被褐怀玉”的典型。当年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带着一干人等,辗转流离卫、曹、宋、郑、陈、蔡、叶、楚诸国。这一路上,君主们虽然大都很热情,却只是仰慕孔子的名声,而对他的“仁”政主张兴趣不大。因此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甚至有几次差点把老命搭进去。尽管如此,在陈、蔡之间被围困,几天没有粮食,差点饿死的时候,孔子还依旧弹琴自娱,这显然是“被褐怀玉”之行。当然,老子和孔子具体所怀之“玉”是有所不同的,老子所指乃是天地大“道”,孔子所指乃是“仁”、“义”、“礼”、“智”、“信”,但他们对于“宝”的基本态度是一致的,即应该追求内在的“宝”,而不要为外在的物质、名声所羁绊。事实上,无论是老子的通达大“道”还是孔子的“仁”的境界,我们常人都是很难做到的,我们所能学习的应该是这种不看重外在的虚华,而注重自我内在价值的做人心态。在生活当中,我们不应该出于迎合外在眼光的目的而去刻意表现自我,不为争得别人表面的尊重而买名牌衣服,不为赢得别人的羡慕而做虽体面自己却不喜欢的工作,不为赢得别人的欣赏而刻意卖弄自己的才能,因为这些外在东西其实并不值得追求,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自己内在的价值。只要我们内心明白自我的追求,按照自我的原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自欺欺人地追求自己并不需要的华丽之物,那么,即使在外面不被人重视,乃至遭到势利之人的白眼,但我们的内心是充实完满的,因为破烂衣服之下,我们怀有珍宝啊。

  从第二个层面讲,“圣人被褐怀玉”则是提醒我们在看待别人时,不要只注重外在的东西,而更应该注重内在精神。我们知道,许多人在看待别人时,习惯于通过外在的东西去下结论。比如,看到一个人地位高,便认为这个人有才能;看到一个人夸夸其谈,便认为这个人知识广博,非等闲之辈;看到一个人口碑好,便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个好人,其实这些都是不一定的。地位高的,可能是善于钻营而已;夸夸其谈的,往往没有真才实学;口碑好的,没准是个善于作秀的沽名钓誉之辈。根据老子的“圣人被褐怀玉”智慧,我们知道,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通常不让人们知道他的才能,给人一种没有什么才干的表象;那些真正有才学的,恰恰三缄其口,很少展露;那些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做好事总是故意不让人知道,所以默默无闻。总之,正像老子所说的“物极必反”,一个东西达到了极点之后,看上去往往像是其反面。此外,更通俗地讲,“圣人被褐怀玉”所包含的一层意思便是那句老话,“人不可貌相”。即不可从表面上去判断一个人,这个道理无须过多理论,我们就讲个故事作为启迪吧。

  19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对老夫妇来到了哈佛大学的校长接待室,想要见哈佛校长。校长秘书看这对夫妇中的老太婆身上穿着褪色的棉布衣服,老头则穿一套价格便宜的旧西装,便对他们爱理不理的。这位先生礼貌地表明来意,声称想见哈佛校长。秘书因为校长提前交代过不要让不重要的人随便打搅,因此不太耐烦地告诉他们校长很忙,意思是没时间接待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没想到他们却不知趣地表示他们可以等,并且真地坐了下来耐心地等待。秘书没说什么,一直不理睬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没想到他们就这么一直等了两个小时,秘书无奈只好通知校长,校长有些不太高兴地同意了。校长在办公室很事务性地接待了这对不起眼的夫妇,希望他们能尽快离开。这对夫妇告诉校长,自己有一个儿子曾经在这个学校读一年大学,但在到欧洲去旅行的时候出了事故死去了。他们知道儿子在哈佛的一年过得很开心,因此想在校园里为自己的儿子建造一个纪念物。校长一听,想也没想就回绝道:“如果每个在哈佛读过书的学生在死后都要在校园里留下个纪念物,哈佛校园看上去不就像个墓园了吗!”女士一听,赶紧纠正说:“我们不是要为儿子建造一座纪念碑,而是要建造一栋大楼。”校长一听,又看了一眼这对夫妇身上穿的衣服,然后有些阴阳怪气地说:“你们知不知道建造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吗?我们学校里的建筑物造价最低的都在100万以上。”这位女士一听不吭声了,校长以为他们现在终于知道自己想法的荒唐了,没想到女士沉默了一会儿后对丈夫说:“建造一栋楼才花费100万元?我们有一亿,何不干脆建造一所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呢?”丈夫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建设了另外一所大学,这便是后来美国现在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而这对其貌不扬的夫妇便是美国加州的铁路大王老里兰德·斯坦福及其夫人。

  【为人之道】

  韦诜慧眼识婿

  唐玄宗时期,出身名门的润州刺史韦诜有个千金,才貌都不错,也到了适嫁的年龄。当时,许多有名望的官宦之家纷纷前来提亲。但是,韦诜对于挑选女婿很谨慎,总是会派人暗暗调查对方的情况,结果都觉得不太满意。

  一天闲来无事,韦诜和夫人女儿一起到城楼上眺望风景,享受天伦之乐。这时,他远远看到城中一个花园中有几个人在掩埋什么东西。他感到十分奇怪,便派仆人前去询问情况。仆人回来报告说,刚刚看到的那个花园是参军裴宽家的,他的仆人在后花园里掩埋的是别人给他送的鹿肉。裴宽一向不肯接受赠礼,总是将别人的礼物退回。有时实在是碍于情面收下,也往往要以价值相等的礼物回馈。并且,他还将别人送他的礼物悄悄埋掉,以免自己因为享受惯了而一发不可收拾。裴宽是韦诜的下属,韦诜觉得这个年轻人办事挺稳重,品格也不错,今天听人这么一说,便对他产生了好感。接着,他又派人打听裴宽的为人,都说这个人为人耿直忠厚,为官清廉克己,尽职尽责。得知这些,韦诜便有意将女儿嫁给他。

  为了进一步了解裴宽,韦诜还想了个办法试探他。一次,韦诜在府上设宴,只请了裴宽一个人。韦诜对有些不解的裴宽说,请他来并非公事,只是想和他进行私人性质的聊天。随后,韦诜便东拉西扯地和裴宽聊了起来,两人谈得挺投机。韦诜看裴宽已经不因为自己是下属的身份而那么拘谨了,便假意道:“裴宽啊,我到这个地方做官也有段时间了,在这么多下属中,我就发觉你办事能力比较强,人也比较可靠,因此我挺赏识你的,一直想对你有所表示,”顿了一下后接着说,“我发现你的住房有些过于寒酸了,因此想给你换一座更好的,不知你意下如何?”裴宽听到这里,赶紧离席跪下说:“对于大人您的美意我很感激,不过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已经拿了国家的俸禄,怎么能再额外接受东西,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这时,韦诜故意看着裴宽的眼睛暗示地说:“你放心吧,宅子的事别人不会知道的。只要你接受了,以后我就把你当做自己人,以后你只要对我忠心,有我的好处就有你的。”听到这里,裴宽顿时变了脸色,厉声说:“大人,我原来一直很敬重您,以为您是个廉洁之人,没想到你竟有这种想法!恕我不识抬举,既然已经得罪了您,我想我最好还是辞官吧!”没想到这时韦诜大声笑了起来,然后拍着裴宽的肩膀说:“恩,不错,果然是个正直、廉洁之人!”然后,韦诜便将自己想招他作女婿,因而故意试探的实情告诉了裴宽,并问他是否同意这门亲事。裴宽十分高兴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裴宽走后,韦诜高兴地对妻子说:“想给女儿找个佳婿,一直未曾如愿,今天终于找到了。”妻子问他看上了谁,韦诜便告诉了她。在一次裴宽因公事前来拜见的时候,韦诜让妻子及家人躲在屏风后面,偷偷观看了裴宽。妻子一看,裴宽的官职不过是低得可怜的九品,而且人长得又瘦又高,没有一点男子汉的雄霸之气。当时也在屏风后的仆人,更是过分地把裴宽比作一种外形丑陋的鹳鹊。韦诜的妻子简直要哭起来,对他抱怨道:“我还以为你给女儿找了个什么佳婿呢,原来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官职低微的人物!”韦诜却对妻子说道:“爱护女儿,就应该让他作德才兼备的大官的妻子,难道要找一个漂亮的奴才吗?我看了,这个年轻人品格优秀,做事认真,又胸有大志,将来官位必定在我之上。”几天后,韦诜便为裴宽和女儿举行了婚礼。

  后来,裴宽在润州干了几年,因为政绩突出,被提拔为河南丞,又迁为长安尉。朝廷要重新丈量天下的田地,侍御史宇文融了解裴宽的才干,推荐他担任江东覆田判官。后来,裴宽又回到长安,担任太常博士。再之后,裴宽又去刑部担任员外郎,成了司法官员。一次,万骑将军马崇白日杀人,犯了死罪。唐玄宗的亲信宠臣王毛仲,动用了大量关系,想免马崇一死。此案由裴宽负责,他顶住压力,坚持原则,仍然依法给马崇判了死刑。从此,他名声大振。他历任中央政府的兵部侍郎、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等高职,也曾担任蒲州刺史、太原尹这样的地方大员,官职的确在岳父韦诜之上。赏识裴宽的唐玄宗曾写诗“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褒奖他,甚至有让他出任宰相的打算,只是因为奸相李林甫的陷害未能如愿。不过,李林甫的陷害只是让他贬官,并未危及性命,并且裴宽后来又重新得到重用。裴宽高寿,活了七十五岁,死后朝廷赠他为太子太傅。不仅如此,百姓们也对他十分怀念和爱戴。许多年之后,人们谈起天宝年间的旧事,还认为裴宽是那个年代最好的官员。而韦诜的女儿韦氏果然和裴宽白头偕老,福寿尊贵,亲戚中没有人能比得上。

  在这个故事中,韦诜之所以能够慧眼识裴宽,便是因为他做到了不从外表和一时的状况判断一个人。他不仅从裴宽穷困中看出他有远大前途,而且为女儿觅得佳婿,成就了女儿一生幸福。显然,韦诜是深谙老子所说的“被褐怀玉”的智慧的。 道德经全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