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全书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道德经全书 文若愚 5409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全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今译】

  兵家曾说:“我不敢先挑起战端进犯别人,我只是在不得已时才起而应战;在作战时,我不敢逞强冒进,而宁愿退避三舍。”这就叫做:欲摆开阵势,却像没有阵势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好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拿有兵器,却好像没有兵器可以持一样;虽然面对敌人,却好像对面没有敌人一样。因此常能致敌于先。但是,切莫看轻了敌人的力量,以致于遭到毁灭的祸患。因为轻敌违反了悲悯之道。所以说两支实力相当的军队遭遇,怀有对苍生的悲悯之心的那一方会获胜。

  【解析】

  祸莫大于轻敌

  本章中,老子先是重述自己对战争的总体观点:“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即反对主动的侵略性的战争,认为只有在迫不得已时自卫反击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接下来,老子则又具体地提出了一条战争的具体战略,即“祸莫大于轻敌”。并且,与其相对应,老子还提出了“不敢进寸,而退尺”的具体做法,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这是老子在之前的章节论述的“慈故能勇”“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等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的另一条重要的军事战略。应该说,这条战略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在兵家圣经《孙子兵法》中,同样严肃地提出“不轻寡”的告诫,即不轻视兵力少的敌人。这条看似已经说得很滥的警告之所以被惜字如金的老子和孙子都加以强调,是因为虽然理论上人们都懂得这一点,但在具体的战争中,一旦自己具有优势,往往不由自主地产生轻敌的情绪,进而遭致失败,这样的战例数不胜数。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但很快被镇压。但同时,天下各地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项梁。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寻找到流落民间的楚怀王之后,将其立为楚王,藉此项梁为自己树立了一面具有号召力的大旗。之后,项梁出江东,面对强大的秦军,没有丝毫的怯弱和退缩,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先是派军在襄城(今河南襄城县)攻城得胜,然后与齐军在东阿(今山东东阿县阿城镇)大破秦军。之后,项梁派刘邦与项羽攻拔城阳(今山东鄄城县东南),这支部队在濮阳东击败秦军,攻定陶不下后绕道雍丘(今河南杞县),大破秦军,斩杀李斯之子、秦三川郡守李由,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项梁自东阿赶至定陶,再破秦军。由于取得连续的胜利,项梁产生了轻敌骄傲的情绪,觉得秦朝军队不堪一击。对于项梁的骄傲轻敌,谋士宋义规劝道:“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根本听不进去,为图耳根清净,干脆派他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问他道:“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回答说:“是的。”宋义说:“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必定要失败。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果然如宋义所言,秦朝出动大量精锐增援秦将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不过有意思的是,章邯在击杀项梁后,也产生了骄傲情绪,认为楚国起义军不会有大的气候了,没有对项羽、刘邦等人进一步打击,而是率军北上进攻赵国的起义军了。结果,项羽率领楚军北上在巨鹿“破釜沉舟”,击败章邯。

  再看王莽新朝末年的昆阳之战。新莽末年,因为王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各地起义军蜂起,其中以绿林、赤眉声势最大。绿林军乘王莽主力向东攻击赤眉军之机,推举汉朝皇室后裔刘玄为帝,恢复汉制,年号更始。王莽于是派大司空王邑急赴洛阳,与大司徒王寻调集各州郡兵42万南进,号称百万军,企图一举消灭汉军。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为躲避锋芒,刘秀率领起义军从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撤回了昆阳,这更让王寻认定起义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完全不将其放在眼里。但是,由于起义军的坚守,莽军一时未能攻下昆阳。为寻求支援,刘秀率领十几个人悄悄出城,然后调集了万余人驰援昆阳,从背后对王邑的军队进行了进攻。此时的王邑因为轻视起义军,命令各营不准擅自出兵,而由自己和王寻率领万人迎战刘秀的冲杀。但是,王邑的轻敌给自己造成了大祸:在刘秀所率精兵的猛烈进攻下,王邑手下的万余人马很快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阵势大乱。剩下的40万大军因王邑有令在先,谁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军败溃,王寻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阳城内的守军此时也乘势出击,内外夹攻,打得王邑全军一败涂地。昆阳大捷后,王莽新朝便大势已去,天下纷纷诛杀新莽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

  显然,上面两个战争案例中的项梁、章邯以及王邑都因犯了轻敌的错误而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当然,轻敌遭致失败的战争案例绝不仅仅是这两个,古往今来,多少英雄都是栽在了轻敌情绪上。

  其实,进一步讲,老子所说的“祸莫大于轻敌”不仅适合于战争,在商业、体育比赛等所有竞争性领域,这都是一条值得强调的箴言。许多强大的商业公司最后之所以遭致失败,一个普遍的原因便是自恃强大,不再将对手放在眼里。比如20世纪初期,占据汽车行业老大地位的通用汽车公司便是因为轻视福特汽车公司,其行业老大的地位被后起之秀福特汽车公司抢走。而后来,福特汽车公司也犯了骄傲轻敌的错误,通用汽车公司则重新夺回老大地位。此外,20世纪末,强大的IBM公司同样是因为傲慢轻敌,没有将微软公司这个小弟放在眼里,甚至还对其提供了帮助,结果被微软公司打了个措手不及。

  更进一步讲,不仅是存在明显对手的竞争性领域,即使做一般事情,我们都有一个隐性的“敌人”,那便是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对于这个我们看不见的隐性“敌人”,我们一旦对其产生了“轻敌”情绪,同样可能会带来“祸事”——失败。因此,这提醒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一开始便要对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如此,我们才不会因为“轻敌”而失败。

  总之,“祸莫大于轻敌”的智慧大概是老子的智慧中最通俗易懂的了。但是,通俗易懂归通俗易懂,犯这个错误的人从来也都不缺乏。这是因为傲慢是人很难去除的一种习性,一旦有了优势,能够控制自己骄傲情绪的人很少。但是,这样的人并非没有。那些取得大的成就的人和团队无不是成功地克服了这种情绪的,只不过这种情绪往往在一个人失败时才会被作为原因总结出来,而不会被作为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不知道罢了。可以说,在外人看来辉煌洒脱的成功,在成功者本人这里的感觉,往往是一种努力和谨慎。因此,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除了能力之外,在取得成功之后能否仍旧保持“不敢进寸,而退尺”的心态至关重要,这往往是成功与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分野。

  【从政之道】

  唐军的怛罗斯之败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异常强盛的朝代,在对外军事战争上几乎没吃过什么亏,在周围民族中一直是响当当的“大唐”。但是,就在大唐帝国强盛巅峰的“开元盛世”里,却打过一次堪称完败的惨仗,那便是怛罗斯(Ta-las)战役,此役乃是当时两大帝国之间的过招,而唐王朝却在这次过招中蒙受了战败的耻辱。究其失败的最直接原因,便是唐王朝的恃强轻敌。

  自贞观晚年开始,中国在对周边民族的军事力量上便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到高宗年间,东、西突厥汗国先后被中国所灭,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小国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或被迫投降唐朝,或被武力灭国。唐朝从此建立了以安西四镇——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到唐玄宗时期,经过早期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唐王朝的军事力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但是到了晚年,唐玄宗开始放弃励精图治的作风,对内奢侈靡费,疏于政事,对外则好大喜功,不断开疆拓土。杜甫诗中所说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指的便是这些。边关的守将为了迎合唐玄宗以邀功,不断挑起对外战争,侵扰周边少数民族。唐王朝在唐太宗时期定下的对周边民族的以亲善、怀柔、安抚为基调的政策逐渐被抛弃,变成了用棒槌代替胡萝卜的短期行为。而怛罗斯战役便是这种政策的产物。

  天宝初年,唐朝的宿敌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与之联姻。由于小勃律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唐朝大将高仙芝于公元747年受唐玄宗之命,率步骑一万长途远征。他从安西都护府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连云堡易守难攻,且有万余吐蕃兵防守,由于高仙芝指挥得当,加上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天宝九载(750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朅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高仙芝本人也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

  公元750年,唐王朝因为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派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对于强大的唐朝军队,石国十分惶恐,赶紧请求投降,高仙芝接受了。但不久,高仙芝反悔,背信弃义,攻占并血洗了石国城池,掳走男丁,屠杀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俘虏石国国王。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并将石国国王斩首。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大食求救。大食决定对唐开战,出兵袭击唐朝西域四镇。高仙芝得到情报后,自恃兵力强大,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

  应该说,当时的唐朝军事力量还是很强盛的。唐军虽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行军速度较快。唐代因为改进了冶炼技术,以灌钢法取代了百炼法,战刀更加锋锐,铠甲也更轻更坚硬。此外,唐军还改进了秦汉时期已经使用的抛射兵器——弩,其射程与威力远非寻常弓箭可比。可以说,当时中国军队无论装备、素质、士气还是将帅能力都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高峰。但是,当时的阿拔斯王朝军队的力量也不容小视,其大马士革刀一直享誉世界,步骑两用的阿拉伯弯刀锋锐无比;骑兵所乘的阿拉伯马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马种,再加上游牧民族本来就骑术精熟、剽悍善战。因此可以说,唐朝军队遇到了劲敌。

  但是,唐朝军队显然是对于这个未曾交过手的凶悍敌人有些轻视了,高仙芝在并没有作详细勘察的情况下,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贸然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高仙芝攻城十分艰难,作战英勇的唐朝将士连续作战五天五夜,竟然攻城不克。唐军损失惨重,疲惫不堪。在这个关头,敌人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接着,双方在怛罗斯河两岸展开决战。唐军中的一些雇佣军见势不妙,突然背叛,唐军阵脚大乱。大食联军趁机出击,疲惫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统帅高仙芝单骑逃离。此役唐军损失两万多人,安西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千余人得以生还。

  怛罗斯之战,唐朝军队之所以在强盛的巅峰惨遭失败,因为无论是皇帝还是主将,都心存傲慢,强兵锐卒携屡胜之威,已成骄兵。军中上下自恃强大,轻视敌人,故遭此祸。这说明,老子“祸莫大于轻敌”的论断,确为真理。 道德经全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