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全书

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

道德经全书 文若愚 6937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全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今译】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因此,圣人整天赶路,全都不离开途中所用的各种装备,虽然享有优裕的生活,居处悠闲,但是却并不会沉溺其中。为什么万乘之国的国君,还以轻率的态度治理天下呢?轻率,也就失去了根基;浮躁,也就丧失了主宰。

  【解析】

  戒除轻率和浮躁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一棵大树能长得参天之高,是因为它在泥土下面有着很深的根基,而人们在建筑房屋的时候,首先也都一定要打下牢固的基础。此即“重为轻根”的道理。在自然界,任何植物如果根基不牢,都不会长成高大的植株;在建筑上,如果不打牢基础,无法建成辉煌高峻的楼宇;在政治上,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军事实力,不可能在列国竞争中胜出;在做人上,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没有深厚的人脉积累,没有牢固的事业基础,要想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治学方面,要将学问做好,非得有深厚而广博的学习基础不可。针对这一点,苏轼讲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说的也是“重为轻根”。

  达·芬奇在小时候被父亲送到意大利的艺术名城佛罗伦萨去拜佛罗基奥为师学习绘画,佛罗基奥只叫达芬奇画鸡蛋,不是画一个两个,而是接连很多天不停地画。达芬奇感到不耐烦了,这么简单的鸡蛋,有什么可画的呢?佛罗基奥解释道:“不要以为画鸡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鸡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继续说:“我之所以让你在开始的时候反复地练习画鸡蛋,就是想严格训练你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和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的能力;如果你能够做到手眼一致,那么以后不论画什么,都能得心应手了。”达芬奇这才明白老师让自己画这么多鸡蛋的苦心所在,他悉心听从佛罗基奥的教导,经过长期的艰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名家,和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共同被称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佛罗基奥可谓是深谙艺术三昧的,他懂得“重为轻根”的道理,而不仅仅在艺术上是如此,对于其他的领域也是如此,越想往高远之处发展,就越要先打好坚实的基础。

  “静”和“躁”是古人很重视的一对命题。老子认为,静是动的主宰,静能成事,动则无功。荀子在《劝学》中说,螃蟹有八只脚,前面又有两个坚硬锋利的螯。但可悲的是它连个自己栖身的洞穴都没有,一辈子都是挤在蛇或鳝鱼的穴中过日子。螃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它的腿太多了。腿多了便于行走,所以它喜欢四处乱逛。由于浮躁好动,结果连个安身的洞穴都挖不好。蚯蚓虽然没有爪子也没有牙齿,但由于专心安静地劳作,所以既能够上到地面,也能够钻到地的深处。螃蟹与蚯蚓的差别,正体现了静而受益,躁而无功的道理。

  故而,我们在行为做事的时候,要戒骄戒躁,踏实沉稳,唯有如此,才能够办事成功。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人,待人接物时不可有急躁的个性,更不能有轻浮的举动。如果急躁轻浮,往往会把事情弄糟,进而使自己受到困扰。如此一来,就会丧失悠闲镇定的气度,丧失活泼潇洒的生机。

  一个性情急躁的人,一方面缺乏主见和既定的人生目标,显得慌乱而盲目;另一方面,也缺乏实力和信心,言行暴烈,以致跟他接触的人物都会受到伤害;一个安静祥和的人,不仅是有主见的,而且是沉着和富有信心的。二者相较,孰优孰劣不言而喻。保持心情宁静,就会知道浮躁的人不仅太辛苦,而且劳而无功。

  暴躁一定是不会长久的,只有平静才是一种常态。因此,老子说:“静为躁君”,静是躁的主宰。如果反过来,让躁来作为静的主宰,也就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完全被狂躁的情绪所左右,那么得到的结果将是多么的糟糕。三国时代的蜀汉名将张飞,武艺非常,但是脾气暴躁,《三国志》中记载:“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经常劝诫张飞,说他对部下的惩罚往往过重,经常鞭打自己的左右随从人员,这是非常危险的,会引祸及身。而张飞的结局果如刘备所担心的那样,在发兵征讨东吴的前夕,张飞为部将张达和范强谋害,盖世英雄,竟非战死沙场,而在卧榻之上亡于小儿之手,岂不令人叹惋!然而,陈寿对此评价说:“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张飞的不幸结局,实属咎由自取啊!

  再看一个事例,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野马,有着一种致命的敌人,但是这种天敌不是大型的食肉猛兽,而是一种体躯非常小的吸血蝙蝠。这种吸血蝙蝠经常会对野马进行攻击,附着在它们的身上吸食血液,而遭受攻击的野马往往都会因此而毙命。研究人员发现,蝙蝠所吸食的血量其实是相当微小的,远不足以导致野马的死亡,这也就是说,野马的死亡并非因为失血,而是另有其因。那么,造成野马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野马暴躁的性情。它们一旦遭到蝙蝠的攻击,就会立刻暴跳如雷,怒吼狂奔,企图甩开叮在身上的蝙蝠,但是蝙蝠却丝毫不会受到其狂暴动作的影响,而只会牢牢地吸附在野马的身上,这样,野马最终就会因精疲力竭而死亡。如果野马能够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也就完全不会因为受到一只小小蝙蝠的攻击而导致死亡。因此,不论面临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首先都要保持一种虚静恬然的心态。

  【从政之道】

  淡定泰然的谢安

  谢安(320~385),字安石,因长期隐居于东山之中,所以得号东山,后来经常用到的成语“东山再起”,就源自谢安再次出山为官的事迹。当时的人们说:“谢公不出,如天下苍生何?”由此可见,谢安所负期望之重。

  谢安出生之时,晋室已经南迁,谢家是跟随晋元帝司马睿东渡的世家大族之一,他的伯父和父亲都在朝中担任要职,而谢安则小小年纪就已经闻名遐迩,以其聪明颖悟和气宇非凡而颇受世人的称赞。及长之后,谢安更是以名士风度而蜚声天下。

  有一次,他和朋友孙绰等人相约泛舟于海上,不料后来风浪骤起,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们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可谢安却神情自若,仿佛无事一般。划船的老人见到谢安神貌安闲,便也收敛了心里的紧张,继续向海的远方划去。但是,风波并未稍歇,一叶小舟,在惊涛骇浪之中大有岌岌可危之势。大家见此情景,乱作一团,大呼小叫,可是谢安平静地说道:“如果我们这样慌张的话,恐怕就回不去了。”大家这才稍稍安稳下来,然后,小船得以平安地驶返。从此之后,谢安更是令名弘扬而显赫于天下。

  谢家本就是名门望族,而谢安又如此受人称颂,因此,举荐和征召他去做官的信件不绝于路,但是谢安都给予了礼貌的回绝。即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勉强应招,他也只是象征性地在职一个多月就又辞官归返,回到他那挚爱着的青山秀水之间。

  然而,到底做不做官,究竟还不能仅凭个人意愿来选择,谢安虽然对于出仕没有多大的热情,但是,在形势的催迫之下,他不得不入朝履职。这一重要的事件就是谢万的兵败。

  谢万是谢安的胞弟,当时担任东晋的西中郎将,他虽然也颇有才气,但是却有着性情狂傲的缺点,尽管谢安多次劝诫过他,可是谢万总不肯改过,后来终于因此而导致了北征的失败,令东晋损兵折将,锐气大挫。谢万虽然侥幸逃回,却由此被贬为庶人。这件事的发生对于谢家的声势是相当不利的,为了保住谢氏家族的地位,谢安终于正式踏入仕途。在波诡云谲的官场上,谢安可谓是左右逢源,应付自如,一帆风顺,步步高升,数年之后,即由一个小小的司马而跃至宰相的尊位。

  当时,桓温长期专擅朝政,又通过三次北伐,为自己赢得了赫赫威名。为了树立自己的威势,桓温不惜废掉皇帝司马奕,而另立司马昱为新君,即简文帝。一年多之后,简文帝病危,他素知桓温有篡位之意,这虽然是他极不情愿看到的,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来制止,因此竟然想在遗诏中表达这样的意思:如果自己的儿子可以辅佐,就进行辅佐;如果新君不成器,则桓温可以自立。实际上,新君到底可否辅佐是很难认定的事情,但是这却给桓温篡权提供了极好的凭据。在这紧急的关头,谢安与王坦之力谏简文帝改写遗诏,请桓温以诸葛亮和王导为榜样来辅佐新君,效忠晋朝,并且立司马曜为皇太子,准备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孝武帝。这样一来,桓温得以篡位的口实就被剥夺了。他本以为自己扶植的简文帝会在死后禅位给自己,却没有想到简文帝死后,马上就另有司马家的人做了新的皇帝。因此,领兵在外的桓温立即班师回朝,向谢安和王坦之问罪,并且准备荡平都城,改朝换代。

  闻知此事,王坦之顿时感到异常惶恐,坐卧不宁,他急忙去找谢安商量,然而,谢安却平静得很,他说:“晋朝的存亡,就看我们二人此举如何了。”

  桓温入城之后,果然派兵包围了宫殿,满朝文武无不栗然,唯有谢安从容自若。他淡定地对桓温说道:“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令将士看守四方以防御邻国的入侵。而今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布置兵士呢?”桓温断然没有想到这个曾经在自己的幕府中担任司马的谢安会如此向他问话,情急之下,无言以对,只得吩咐周围的军士们撤下去。这样,原本充满杀机的紧张气氛被谢安的轻轻一语就给解除和消散掉了。接下来,桓温摆酒设宴,款待朝廷的官员们,而谢安则同桓温一起,欢言笑语,高谈阔论,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般。

  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可以说全赖谢安之力,东晋王朝才得以保全。当然,谢安与桓温之间的较量决非仅此一次,他以自己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智慧,长期与桓温一党斡旋往来,虚与委蛇,才使得东晋朝廷在如此一位野心勃勃的权臣的觊觎之中仍能平稳地延续下去。

  此事过后不久,桓温就病逝了。亲政之后的晋孝武帝司马曜令谢安总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这也就意味着谢安取代桓温,掌握了晋朝的军政大权。虽然桓温已经去世,晋朝最大的威胁暂时不存在了,然而局势并不乐观。在内部,各大门阀世族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交错纵横,远非一时能解,这给东晋王朝带来了严重的内耗;而在外部,北方的前秦正日益崛起,并且最终统一了北方,并且颇有南窥之志。在这种危急的情势之下,谢安积极地团结异己,缓和各大世族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家达成了维护东晋王朝之统治的政治共识。在对待桓温家族上,他不仅没有进行打击,还积极地荐举桓家的人出任要职。谢安宽怀大度、不计前嫌的高风亮节,令桓温的后人以及他的党羽深受感染,最终放弃了谋杀谢安的打算,转而心甘情愿地听命于谢安。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业已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决定一鼓作气,乘胜进取,凭借百万大军一举平定江南,统一中国。于是,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一场大战打响了,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战。

  战事既开,江淮沿线,苻坚布置下了百万雄兵,东西绵延数千里,真可谓军威浩荡,有如天兵突降。与前秦的百万雄兵相比,东晋一方所能组织起来进行御敌的军队只有十几万,根本没有可比性,简直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因此,东晋朝廷上下十分震恐。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谢安临危不惧,十分坚决地主张进行迎战,经他的推荐,自己的弟弟谢石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侄儿谢玄被任命为先锋,率领东晋战斗力最为强健的八万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的主力。另派胡彬率领五千水军增援战略要地寿阳,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领十万晋军驻守长江中游,以阻止巴蜀地区的秦军沿江东下。

  战争初期,秦军的进展颇为顺利,迅速攻取了战略要地寿阳和郧城,胡彬军退守硖石后又被秦军围困,粮草眼看就用光了,于是只得写信向谢石求援。然而,信使在路上被苻坚的弟弟苻融手下的秦兵捉获。苻融得知晋军粮草断绝的情况之后,立即建议苻坚,乘晋军疲乏,火速进军。

  苻坚听从了弟弟的建议,亲赴寿阳前线,但是他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先派遣原东晋驻守襄阳的降将朱序去向东晋劝降。岂知,朱序并没有真地投降秦朝,他见到晋军将领谢石之后,不但没有进行劝降,还将秦军内部的布置情况都告知了谢石。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是大部分还在进军当中,待兵力集中起来之后,晋军就很难进行抵御了。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应该趁着秦军尚未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国的百万大军。”

  对于东晋一方来说,朱序提供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起初,谢石以为秦军势力过强,如果主动出击,有同以卵击石,莫如坚守不出,严阵以待,但是听了朱序所透露出的前秦的军事情况之后,他立即改变了战略部署,决定转守为攻,迅速出击。东晋勇将刘牢之率岭五千精兵奔袭洛涧,秦军没有料到晋军会突然发起如此迅猛的攻击,惊慌失措之中,队伍土崩瓦解,损失了一万五千多人。这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此后,前秦和东晋的主力军队分列于淝水两岸,隔江对峙。谢玄利用苻坚急于求战的心理,诱骗苻坚。苻坚中计,命令秦军撤退。由于秦军刚败,士气很为低落,一听说要撤退,以为秦军又遭遇不利了。打入秦军内部的细作朱序趁此机会在军阵后部大声吼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不明就里的秦军士卒争相奔逃。秦军主将苻融为维持秩序,被狂奔的战马撞倒,而后被赶上来的晋军杀死,前锋部队完全地溃败。前锋军的败退,在前后军阵之间形成了连锁反应,大家是一败俱败,一逃俱逃,霎时之间,全体秦军都处于败退奔逃的混乱状态之中。一路之上,被晋军杀死的,被人马践踏而死的秦军不计其数,死尸漫山遍野,其状之惨烈令人目不忍睹。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待他回撤到洛阳清点人马,只余下十几万。

  晋军获胜之后,谢石和谢玄立即派快马飞奔都城建康,向朝廷报以佳讯。使者到谢家送达捷报的时候,谢安正在和客人弈棋,他随手接过捷报,大略地看了一下,就轻轻地放在了一边,不露声色地继续棋阵。客人从他的表情中看不出是喜是忧,就急切地问道:“战况如何?”谢安淡淡地说道:“小儿辈已破贼。”他自己安之若素,然而客人却按捺不住了,闻此捷音,立时高兴得手舞足蹈,马上飞奔出去将这个大好消息传知给其他的人。谢安就是以如此恬然淡泊的心境领导东晋政权取得了生死攸关的一场大战的辉煌胜利。 道德经全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