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全书

第七十九章 道与善人

道德经全书 文若愚 6214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全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七十九章 道与善人【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今译】

  深重的怨恨即使和解了,必然也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这岂是好的方法?因此,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向人索取。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无“德”的人则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天道虽然毫无偏私,却永远帮助有善良之人。

  【解析】

  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本章中,老子先是提出了“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的疑问,即认为和人发生怨恨之后,即使经过调节,仍然会在心里留有怨恨,因此与人发生怨恨不是好方法。老子之意自然是不要主动与人发生怨恨。但是我们知道,许多时候,即使自己不主动去得罪别人,却也会因为不得已而与别人产生恩怨。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老子接下来便以圣人的做法为范例对我们进行教导,即“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这里,老子所采用的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即以“执左契”为例阐述圣人是如何更加厚道的。在先秦时期,人们订立契约后,都将契约内容记载在竹简或木片上,然后分作两半,左边的一半由债权人保留。因此执左契的人即债权人。显然,如果一个人欠了你的钱,你向他要钱,乃是维护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不能说是主动去冒犯别人。但是,我们知道,即使如此,也可能会得罪人。那么,对于这种逼不得已而产生的怨恨,我们该如何避免呢?老子指出,便是要“不责于人”,即对别人宽容一些,不逼迫得那么紧。别人欠我们钱,向其讨要是天经地义的。但即使是这种我们明显占据道义优势的时候,仍然不要对别人过于苛责,要宽容以待。老子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善行。更简单地说,老子在这里所提倡的智慧,便是要“得理饶人”,或者反过来,不要得理不饶人。

  显然,一个人能够凡事公平公正,讲究原则,不蛮横强暴,应该说是一种为人所颔首的为人处事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善了。但是,这种善其实只是一种小善,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却不会令人感动。真正令人感动的善则是自己主动让一步,即表现出超越一般的人之常情,自己有所牺牲,这才是一种大善。事实上,历史也一再证明,只有这种善才会真正受到人们的尊崇。让我们以下面几个故事来分析一下。

  北宋时期,宰相王安石因中年丧妻,后来纳了一个叫姣娘的妾。这个姣娘年方十八,长得貌美如花,还精通琴棋书画,王安石对她颇为怜惜。但是,当时王安石身为宰相,正忙于进行变法,有时一连一两个月都不在家。这个姣娘正值妙龄,独守空房久了,便跟府里的年轻仆人私下偷情。久而久之,这事传到了王安石耳朵里。一天,王安石谎称出差,然后又悄悄回到府中。当天夜里,他潜入卧室外窃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在床上调情。他十分恼怒,举拳就要砸门捉奸。但是,他在那一瞬间又冷静了下来,他觉得自己作为堂堂宰相,因为一个妾而动怒有些犯不上,便决定悄悄离开算了。正在他回头要走的时候,看到院中大树上有一个老鸹窝。他灵机一动,便恶作剧般地抄起手边的一个竹竿,捅了老鸹窝一下,睡得正香的老鸹一声惊叫,冲天而飞。屋里的仆人被老鸹吓了一大跳,赶紧跳窗逃走了。事后,王安石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大约一年后的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席间王安石觉得自己戴这个绿帽子有点冤,便即兴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娇娘也是个才女,一下子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赶紧跪下谢罪,但同时她灵机一动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一听,心想自己年纪已大,而娇娘正值豆蔻年华,偷情之事也不能全怪她,便决定成全她。中秋节过后,王安石便赠给娇娘一笔钱,让他和那个仆人成亲,然后远走他乡。这件事很快传了出去,人们纷纷赞扬王安石的宽容大度,直至千载而下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佩服其难能可贵的善举。而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也成了后来人们形容一个人宽容大度的成语。

  再看另一个故事。当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弱势的兵力击败了强大的袁绍之后,曹操的手下在袁绍帐中,找到了许多曹操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内容都是讨好袁绍的,目的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曹操的手下将这些信件都呈送给了曹操。显然,这是背信弃义的行为。为此,有人建议曹操杀掉这些家伙。但是,曹操却根本没有拆开那些信,而是立刻将所有人召集起来,对大家说道:“这些信我都没有看过,对此我就不追究了,因为在当时那种危机的情况下,就连我自己也都没有把握能胜利,你们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然后,他命令手下当众将那些信烧毁了。曹操的手下感激于他的宽容,自此死心塌地为他效命。

  在上面的故事中,王安石、曹操都是占据了“理”的,如果他们对别人伤害自己的行为施以报复,人们会觉得那些人是罪有应得,合情合理。但是他们在得理的情况下,却主动饶恕了别人,这可以说是一种了不起的胸怀。实际上,也正是在占据了道义优势的情况下,能够主动饶过别人,才能够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善良。

  更进一步讲,得理饶人,讲的便是一种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从做事上来讲,宽容能够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效果。许多时候,当你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时,如果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咄咄逼人地试图让对方屈服,对方即使表面上屈服,内心也一定不服气。此时,如果你能够摆出一副谦下、忍让的姿态,那么对方便会被你所感动,自己主动承认错误。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天,七里禅师正在禅堂上独自打坐,一个强盗突然闯出来,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威胁道:“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头也没回地回答,“你自己拿去,但要留点,米已经吃光,不留点,明天我要挨饿呢!”那个强盗把抽屉里的钱都揣进了怀里,他正要扬长而去,七里禅师说:“收到人家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啊!”

  “谢谢。”强盗几乎是机械地说了句。他转回身,心里感到有些慌乱,这种抢劫的情形他从来没有遇到过,有些迷糊地继续往外走。走到门口时,他愣了一下,想起不该把全部的钱拿走,于是,他掏出一把钱放回抽屉。后来,这个强盗被官府捉住。根据他的供词,差役把他押到寺庙去见七里禅师。差役问道:“多日以前,这个强盗来这里抢过钱吗?”

  “他没有抢我的钱,是我给他的。”七里禅师说,“他临走时也说声谢谢了,就这样。”这个强盗听了之后,只见他咬紧嘴唇,泪流满面,一声不响地跟着差役走了。在服刑期满之后,这个强盗立刻去叩见七里禅师,求禅师收他为弟子,七里禅师不答应。他长跪三日,七里禅师终于收留了他。

  这个故事便说明了宽容的力量。宽容不仅能够使我们做事更顺利,也是一种成就自我的做人方法。《菜根谭》中有言:“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二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宽容除了能够使别人感动,使自己避祸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便是培养自己的德性,提高自己的做人境界。因此,宽容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完善自己。

  【为人之道】

  善有善报故事两则

  在20世纪的苏格兰北部,住着一户贫穷的农民。一天,这家男主人外出时,看到一个小男孩不慎掉入沼泽之中。虽然十分危险,但这个善良的农民还是奋不顾身地将这个小孩救了出来。

  几天之后,一辆高档马车停在了农民家门口,车里走下来一位衣着华丽、气度不凡的贵族,前来拜访这位农民。原来他是那个被救的小男孩的父亲。他带来了许多值钱的礼物,并对这位农民表示感激之情。但这位农民表示不能接受礼物,因为他觉得救人是他应该做的,不值得报答。这时,那位贵族看到农民有一个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小的儿子,便说道:“既然这样,我有个建议,你救了我儿子的命,我也要为你儿子做一件事,我要让他接受英国最好的教育。”农民答应了。于是,农民的儿子跟随贵族去了伦敦。

  贵族果然将农民的儿子送到英国最好的学校读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最后,这个农家子弟在英国最好的医学院圣玛丽医学院毕业。由于学习十分努力,他在读大学期间便拿到了几乎所有的奖学金,毕业后成了一名成功的医生。后来发生的是一件偶然事件,使他取得了巨大的声誉。一次,医生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个没有清洗干净的葡萄球菌培养皿里有些脏东西,细心的他叫住了打算去清洗干净的助手。经过研究发现,这种青色霉菌对葡萄状球菌、白喉菌、肺炎菌、链状球菌、炭疽菌等有一种强大的杀灭作用。1929年6月,他撰写论文对这个发现进行了论述,称那种杀菌物质为青霉素。这是当时人类所发现的最强有力的杀菌物质,后来被制成药品。这种药品在日后救治了无数人的性命。而这个农民的儿子就是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凭借自己的发现在全世界获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项荣誉,并且,在1945年,他和大洋洲病理学家弗洛里、德国化学家钱恩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另外,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许多年之后,贵族的儿子得了肺炎,一病不起,眼看就有性命之虞。这时,亚历山大·弗莱明所发明的青霉素则救了他的性命。接下来二战爆发,这个贵族的儿子投入到抵抗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中去,领导英国人民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不仅如此,他还在1953年通过写二战的回忆录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贵族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再看另一个故事。20世纪前半叶,在波兰与乌克兰边境上的扎布罗夫村,有个名叫安托希·苏钦斯基的乌克兰农民被大家叫做傻子、白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苏钦斯基十分善良,他平时竟然善良到连蚊子都不舍得打死一只。

  后来二战爆发,希特勒的军队占领了该村,并把村里的犹太人一车一车地运到集中营中进行残酷的大屠杀。村里人对于纳粹的这种行径,虽然感到愤慨,但无人敢得罪他们。但是,苏钦斯基没有袖手旁观,他凭借着自己的一双手,在自己的农舍下面挖出了一个大地洞,并将一家犹太人藏在洞中,供养了他们两年。这家人姓蔡格,是一对夫妇和两个儿子。就这样到了1944年,在外面的风声不那么紧的时候,蔡格一家才从洞里出来,在德国的一些临时性居所呆了三年后,他们一家去了美国。

  此后,蔡格一家经常邮寄食物和衣服给苏钦斯基。不识字的苏钦斯基收到东西后,便请邻居帮他画一些花朵寄给蔡格家,表示东西收到和他的谢意。到了20世纪50年代,蔡格一家便再也收不到这种表示感谢的“回信”了。蔡格一家想尽办法打听,后来被告之,扎布罗夫村没有安托希·苏钦斯基这个人。

  1987年初,已成为新泽西成功商人的蔡格的儿子雪莱·蔡格,才得知其中的原因。原来苏钦斯基得了一场大病,患病时搬到了邻镇,由镇上一个侄儿照应。他恢复健康后才回到扎布罗夫。因为当时正值在冷战,雪莱·蔡格要找苏钦斯基不是很方便。先前,雪莱曾帮助一位苏联音乐家解决了美国签证,便请这位音乐家回国后帮自己打听恩人苏钦斯基的下落。几个月后的1987年底,雪莱·蔡格因为商务去莫斯科。那位音乐家拿出一张近照给他看,照片是他与一位85岁的老人站在一所破旧不堪的农舍前的合影。那老人就是苏钦斯基。雪莱一下子愣住了,当时感到十分激动,并立刻寄了一张短笺给苏钦斯基,苏钦斯基通过朋友复了信,仅仅一行字:“你无法想像我多么渴望见到你。”

  于是,雪莱·蔡格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在美国的母亲和弟弟。次年,蔡格一家人在44年后第一次重新回到扎布罗夫。扎布罗夫的村民则热烈地欢迎了蔡格一家。而雪莱·蔡格发现,如今的苏钦斯基在村里人的眼中显然已经不再是傻瓜了,而是一个英雄。在离开扎布罗夫前,雪莱·蔡格给苏钦斯基买了一台电视机,当时这在小村子里是十分稀缺的。他们还满足了他的唯一要求:给他一本《圣经》和一本英文词典。之后,蔡格一家继续按月寄一些钱给苏钦斯基,而苏钦斯基则许愿,他们一家下次探访他时,他会用英语迎接他们。

  后来有记者就此事采访了雪莱·蔡格,雪莱·蔡格表示:“他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报答不完的。”他还表示要将苏钦斯基的名字放在以色列的600万死于大屠杀的犹太人的纪念碑上——把他列为曾冒生命危险救过犹太人的一个正义者。最后,雪莱·蔡格解释说,他之所以这么做,便是要给后来的人们以启示:善有善报,为善者将使人永志不忘。

  上面的两个故事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心都是善良的,一旦你对别人做出了善举,别人肯定会心存感激,甚至想尽办法也要对你有所报答。 道德经全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