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把握大道,驾驭一切对“道”的玄秘尽情地描述了一番之后,老子说出了本章最为重要的一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握早已存在的“道”,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也能够了解最为古远的开始,这就叫做“道”的规律。
老子刚刚说过,“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可是这会儿却又提起“执古之道”,“执”,也就是把握的意思,既然“道”是无形无象的,又如何来把握呢?在下一章,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所谓“善为士者”,也就是“善为道者”,“道”是不可感知的,但是它能够从“善为道者”的身上得以体现,“道”既无形无象,却又无所不在,它不能够通过感官来认知,但却能够通过心智来体悟,若非如此,“道”也就无从讲起了。
这里有似乎一对矛盾,老子强调道是神秘而难以知晓的,但他又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言下之意,道是可知的。其实,二者并不矛盾,难知不等于不可知。说道难知,旨在强调感知道、体悟道、把握道是有条件的,它需要人们一方面体察万物,在实践中总结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要深入修道,在静思中进行超越性思维。
要想把握大道,应该有对社会全面的观察和深入实践的精神。所谓看破红尘,首先应该从红尘中滚过;能视金钱如粪土,必须自己曾经拥有过。没有观察实践,很难超越与超脱。古人云: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也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与乐交替的反复磨练中得来的幸福才能长久;在求知修道中既要有确凿的信念,也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遇到值得怀疑的事就要去仔细求证,只有这样,才能悟得真道与大道。
悟道要有超越性思维,它要求我们要保持平淡天真的心态。庄子和东郭子探讨过有关道的问题,庄子说:“道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让我们顺任变化,无为而处吧。恬淡而宁静,漠然而清虚,安豫而闲适。我心志寂寥,不知去向哪里,也不知返归何处,来去都不知道哪里才是归宿。驰骋在虚旷广漠的境界里,不知何处是终极。大道与万物是没有界限的。万事万物之间虽有区别,那也只是具体事物之间的差异;万物之间,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区别的。这些有界限的事物中,包含了无界限的道。至于说到充盈空虚,衰败灭亡。是道使万物有充盈空虚,而道自己则无盈虚;是道使万物有衰败灭亡,而道自己却无衰亡;道使万物有始有终,而自己则无始终。道使万物有聚合有离散,而道自己则无聚散。”
修道悟道,要静心沉思。明朝的洪应明也曾说过:“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是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中,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一个人在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人性的真实面目。他还说:“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说人只有在宁静中才会心绪像清澈之水,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人在安详、闲暇的气度中才会发现人的真正灵魂;人在淡泊之中内心才会平静安适,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由此可知,要想观察和体悟真正的世界大道和人生正道,静、闲、淡是最好的方法。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只有那些心情恬静的人能够欣赏到;水涨水消,草木荣枯,只有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才能掌握其中规律。江河流水,白云出岫,在这种景观里,人们才能悟出从有我进入无我境界中的玄机。修道也是如此,大道无处不在,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去发掘和领略。而人心往往会妄动,妄动则会失真。只有摒弃所有杂念,静坐凝思,才可以体会到真正的妙境,感悟到道的真正妙机。
老子认为,“道”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如果能够把握这原本就存在的“道”,就能够用来驾驭当今的一切。不是有句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儿”吗?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看似新事物层出不穷,可那些无非是表象的、形式的变化,而其内容、其实质,则是相当稳定的,因此,人类历史是可以进行前后观照的,“以史为鉴”的说法就是源出于此,而人们研究历史的根本意义,也正在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