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执大象,天下往“执大象,天下往。”这个“大象”,不是指动物中的大象,而是“道”的一种代指。为什么用“大象”来指代“道”呢?在第四十一章,老子说,“大象无形”,意思是,最大的形象,看上去反而无形,“道”,正是这种无形之象。从老子的论述来看,这句话是说给国家统治者管理者的。作为领导人,如果掌握了治国大道,天下的人就会都来自动归附。其实,大道至简,统治者只要不胡乱作为扰乱百姓,不为私利残害百姓,给百姓安定的生活环境、自由的发展空间,老百姓自然会创造自己的生活,安居而乐业。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对外大举征伐,在内大事兴作,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当时的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勤于政事,礼贤下士,广罗人才;经济上爱惜民力,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在社会生活上,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的风气,声名远播,以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商周两国统治者的做法截然不同,西周执大象顺道而为,商朝则背道而驰,所以,天下民众乃至贵族,纷纷西行归周。西周国力大盛,最终灭掉商朝。周文王的做法,正是老子所谓的“执大象,天下往”。
不仅国家,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掌握组织管理的客观规律。在企业管理上,谁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企业为招不到、留不下人才而苦恼。其实,这是没有把握人才流动的规律,关于这一点,日本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酒井正敬提出了这样一条法则,他说:“在招工时用尽浑身解数,使出各种方法,不如使自身成为一个好公司,这样人才自然而然会汇集而来。”其实,酒井法则正是老子“执大象,天下往”这一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老子具有无上大智慧,往往能见人所未见。许多人看来,众人归附已经达到目的,但老子却不这么认为,他比常人看得更远更清。他认为,即使天下的人都来归附,天下也不一定就是太平安定的,人多是好事,但人多了更容易滋生矛盾和斗争。大家很熟悉“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很多的人聚拢到一起,往往并非好事,而是会彼此掣肘,反而不利于行动。另外,西方还有一个阿尔布莱特法则,说的是将一群聪明人收编进组织以后,结果往往会变成集体性愚蠢。人多了,人人自以为是,唯利是图,唯名是争,必然导致天下大乱。故而,他在人民归附之后,又提出了“往而不害,安平泰”的观点。也就是说,天下来归,众人也不会相互妨害,而是大家都会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但对老子来说却是轻描淡写,他认为,对于统治者而言,只要执守大道,就不会出现人多瞎胡乱的现象,而是来归附的人越多,大家所得到的利处就越大。
可见,达成这种天下之人都来归附,并共同创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必须要做到的一个前提就是统治者的所作所为一定要符合于“道”。这道出了一个普遍的历史规律,也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统治者只有使自己的作为合之于“道”,才能够取得天下人真心的归顺,才能够将天下治理好。
汉朝初年的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铦棘矜,非絜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秦朝时起义的陈涉,他带领着一群拿着农具的民夫,几年之间就能够将强大的秦朝给推翻了,陈涉这只农民起义军的力量,和当初东方各国的实力比起来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以往崤山之东的各国那么强盛,都一一被秦国灭掉了,而统一之后的秦朝正可谓空前的雄强,可是却灭亡在一伙乌合之众的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贾谊给出的答案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当年秦国扫灭六国,是合于国家统一之大势的,而后秦国暴敛无度,是逆道而行,这就是秦国统一前后攻守之势大有不同的根本原因。
老子的话语很简单,但是却道出了维持统治长盛不衰的核心奥秘,顺道者昌,逆道者亡,道理就是如此简单,可是实践起来并不容易,而真正做到的人,就会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