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学问的两脚书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不做学问的两脚书橱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做人准则,其实就是叫我们将读书学问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后人常常拿那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来曲解儒家,其实儒家先贤是最注重实践的,主张要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认为读书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
其实也就是儒家所强调的经世致用。此之为儒家读书问学至要所在。
什么是“经世致用”?意思就是,要把学习与自己生活的社会中存在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学习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放而大之,能为治理国事经纶天下作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致用,就是学以致用,儒家认为,读书人最怕讲起书本来摇头晃脑,头头是道,可是一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就一无所用,赵括“纸上谈兵”就是犯了这样的毛病。会读书的人一定懂得将学问与现实考察结合起来。所谓格物致知,也是这个道理。否则就很有可能要闹笑话了。
伯乐一心想将相马术传给自己的儿子,以免这门学问失传。可惜他的儿子不肯认真学习,伯乐将记录着自己几十年相马经验的笔记交给他,希望他可以通过学习笔记来学会相马。结果他的儿子就出门寻找千里马,走着走着,在路边见到了一只癞蛤蟆,他想:按笔记里所说,千里马的头骨清瘦,眼睛有神,跳跃有力。好极了!我找到千里马了!原来相马这么容易,我比父亲高明多了!
伯乐的儿子有父亲的言传身教,外加相马的笔记,最后却得了个啼笑皆非的结局。我们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多多去商店、街头、公园走一走,这样才能把社会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我们的学习也就更有目的性了。
当然,儒家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是要我们把学问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在这里“致用”是一个方面,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了“经世”这一层。“经世”就是治理国事,或者说要考察生活的社会,知道社会的问题,同时也要为这个社会作出自己的一番贡献。
清末,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世致用之学,再度兴起。魏源、龚自珍以及稍后的康有为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们借经书的“微言大义”来发挥自己社会改革的主张,对警醒国人、号召救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在读书的时候,就特别注重“经世致用”,将书上的学问运用到他为官做人当中。兵书上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就十分注重筹饷工作。因此,湘军的饷银是当时最高的。如此一来,士兵自然愿意加入曾国藩的队伍。兵书上说治军要“上下同心”,曾国藩就注重对士兵们信念的培养,他把“湘军”打造成了一支上下齐心的军队。
曾国藩军事上的胜利之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上几条。而政治上的胜利,则是因为他能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手下大将大多是流落民间的低级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人是行伍出身。这些人得到了曾国藩不遗余力的提拔和重用,因此,形成了历史上以曾、胡、左、李为首的“湘军”政治集团。曾国藩成为“湘军”政治集团独一无二的事业领袖和思想领袖。
曾国藩读《论语》,就用《论语》的思想来指导自己为人处世的,那么现在,我们学习知识也不能只啃书本,学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如果学问不能用来指导自己,我们就没有任何改变,没有丝毫的进步,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现在有不少青少年在学习时都会问:“我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干什么?难道是为了考试?”的确,考试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是,学习还有着更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去实践,在有限的生命里,有一番作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一番事业,也是人生一桩快事。
所以说,我们求学要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要使自己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要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化为所用,培养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不可一不小心做了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那样学问知识再多,也至多是个两脚书橱而已,于人于己都没有实在的用处。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