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学问的“毛毛虫”越抓越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学问的“毛毛虫”越抓越多儒家为学主张勤谨精进,要人们珍惜时间,始终如一地保持汲汲的求学心。孔子曾经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些既是儒家对人生的感慨,也是其求学态度的主张。孔子说,做学问就像是在追赶难以赶上的东西,得到了又害怕失去。学问如同毛毛虫,越抓越多,一个人真正用心做学问,就会像孔子说的那样,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充实,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就好像去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所以儒家主张为学为人都要保持谦虚进取心,另一方面,还要求不能停滞自满,因为总有很多知识是我们没有学到的,所以明智的人,必定知道以争分夺秒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

  和孔子一样,宋代的翰林学士宋濂也是一个争分夺秒、勤学不倦的人。

  宋濂,字景濂,潜溪(今浙江金华)人。生于1310年,卒于1381年。这个人很有学问,散文写得很生动。明太宗起用他做翰林学士,当时朝廷上的重要文章都是他写的。他编修过《元史》,著有《宋学士集》七十五卷,在当时被人们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不知道底细的人,一定认为他大概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其实不然。他自己曾说:“我从小就特别爱学习,好钻研。那时候家里穷,没钱买书,我只好到有书的人家里去借;借来以后,就抓紧时间抄写,以便按预约时间送还人家。他曾经在文章中写到自己的经历:

  “有时天气特别冷,砚里的墨汁都冻成了冰,手也冻得弯不过来,但我还是赶着抄写,不敢有半点怠惰。抄写完了,总是赶快把书送还,绝对不敢稍稍超过还书的时间。

  “到了成年,我就更加羡慕学者们的成就和品德,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但苦于没有好的老师指导,也没有知名的朋友互相切磋,只好赶到百里之外,找有名望的老师请教……

  “我向百里外的老师去求教的时候,自己要背上书籍和行李,爬过高山,越过深谷。那时天气寒冷极了,刮着大风,飘着大雪,脚下的积雪有好几尺深,脚上冻裂了口也不知道疼痛。等赶到老师的家里,冻得四肢僵直,都动弹不得了。老师家里的人给端来热水烫洗,又给我身上蒙上被子,好长时间才算暖和过来。

  时光不待人,学习要争分夺秒,才能不辜负我们的求知求索之心。宋濂的精神在将近千年以后的今天,依旧值得我们学习。

  生命科学告诉我们,时光和空间才是恒定的主人,人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正如陆机在《短歌行》中曰:“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的确,我们的生命就正如孔夫子脚下的流水一般“逝者如斯夫”,就像时钟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滴滴答答地走着,甚至就像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这是一个无情的提示,它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数着。”

  许多时候,一个善于求知的人恰恰是在一些被常人忽视的时间里,在众人懈怠的时候,能始终保持一颗汲汲的求学心,而他的学问则在这个过程中日渐精进。

  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写得一手很好的文章。他很会挤时间写文章,他说:“余(我)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文学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挤时间,拼命地工作。鲁迅先生写了杂文135万字,小说散文35万字,古典文学研究80万字,翻译310万字,书信90万字,日记80万字,散失的文章还不算,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了700多万字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有人说鲁迅先生是天才,鲁迅先生讲: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他还说:“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一样,要是你愿挤,总是有的。”是的,鲁迅先生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他晚年身体有病,可还在翻译《死魂灵》一书。病逝前三天,他还在翻译苏联小说,生命垂危时还坚持写日记。

  汉乐府里有一句至理名言:“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岳飞在《满江红》里大声疾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些话都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叹息。对于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而对于一个好学善学的人而言,时间本身就是学问。我们的生命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时间单位组成的,而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高兴而延长一秒钟,也不会因为你厌恶而缩短一分钟。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的宝贵。正是因为时间每分每秒都在像水一样地流逝掉,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学习中珍惜分分秒秒。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