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执著于自我等于作茧自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执著于自我等于作茧自缚佛家认为,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著,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为指导,是“称法行”。可见,执著是妨害人们脱离苦海的一大因素。

  因为执著,人们往往心生烦恼。而世间事,常常就是因为求不得而心生烦恼,进而生痛苦、生贪婪;贪婪不灭,人就起罪恶心,如此循环,恶果便接踵而来。

  一旦破除“我执”,则一切烦恼痛苦事即时消失,禅定境界立现于眼前。

  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这是世间天天不断上演的悲剧。我们常常像蚕蛹一样,忙碌地为自己编织一个精致难破的茧。

  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我”,最放不下的也是这个“我”。于是所有人都拼尽一生,去赚取这个“我”所需要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最终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痛苦。

  过于执著于自我,就会常让人被外物牵着鼻子走。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作茧自缚。

  宋代词人苏轼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轼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轼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轼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轼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禅师被人喻为牛粪,竟不以为忤,苏轼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轼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他与佛印的对话。

  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她听了苏轼得意的叙述之后,说道:“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轼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苏轼为什么会输给佛印?原因就在于他心中还有一个执著于“我”的羞耻心,别人说他是佛就喜笑颜开;自己说别人是牛粪就沾沾自喜。如果换做别人说他是牛粪,苏轼估计就火冒三丈了,这恰恰是执著于“我”的表现。而最终苏小妹指明了苏轼看佛印禅师像牛粪是因他心中像牛粪时,也看出了苏轼的修炼不及佛印禅师。

  人总是趋向于保护自我,相信自我,信赖自己的感觉,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将自己抓得紧紧的。殊不知,世人所执著的“我”并不是那个真我,而是自性的一个幻影。因此,才有佛学大师说:“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今,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用智慧去庄严一切,不要用我执我见去分裂。”

  那么如何放弃“我执”心呢?我们来听药山禅师是如何说的。

  一次,药山禅师在山上散步,看到了两棵树,一棵很茂盛,另一棵却已枯萎。

  这时,药山禅师的两位徒弟道吾禅师和云岩禅师恰巧走过来,药山禅师就问他们:“你们看哪一棵树好看?”

  道吾禅师首先说道:“茂盛的这棵好看!”药山禅师听后,点点头。

  云岩禅师接着便说:“我倒是觉得枯的那棵好!”药山禅师听后也点点头。

  侍者则不解地问药山禅师:“师父,您都点头,到底哪一棵好看啊?”

  药山禅师于是反问侍者说:“那么,你认为哪一棵好看呢?”

  侍者想了想,回答道:“枝叶茂盛的那棵固然生气勃勃,枝叶稀疏的那棵也不失古意盎然。”

  药山禅师听后微笑不语。

  确实,真正的禅者不会以“我”的标准和偏见去要求万物,因此在他们的心中,万物平等,并没有高下之分,没有善恶美丑、高下贵贱的分别,因此荣枯是一样美好的。

  所以真正的智者是要用智慧去庄严一切,而不要用我执我见去分裂。破除“我执”也是如此,首先要冲出“我”的束缚,打破私欲、拓宽胸怀、提升境界,经常反省自我,学会站在别人和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关爱他人、关爱有情众生,甚至关爱无情众生。这就是《金刚经》里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只有这样,才能破除“我执”。

  破除我执后,顺本心而游于万物,烦恼不生,心莲绽放。

  破执著,去烦恼,我们也能够活得随心随缘些。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