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好为官“三把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烧好为官“三把火”孔子的弟子仲弓准备要到鲁国权臣季氏家做事情,他临行前来向老师请教:“老师,你告诉我怎样为政吧。我一个新上任的官员,总要让我烧几把火吧?”孔子告诉他要烧好三把火,“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这样的:“仲弓,你既然要去做官了,我就告诉你三件事吧。第一件事,你到了那儿要搞清楚职务之间的权责问题,务必做到权责分明;第二件事,你作为领导要对下属宽容,能赦人小过,这个问题还是要居上要宽;第三件事,向你的上级推荐贤才。”
孔子所要求仲弓做的三件事——明确职责、居上要宽、推举贤良,正是对一个好领导的内在要求。这第一把火“权责明晰”是为了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这样做的益处很多,不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也不会有人敢随意越权。《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众人的权限与职责。
第二把火要求居上要宽,也就是要求做领导的切莫吹毛求疵。这个世上哪里有什么完人,下属偶尔犯了一点小错不要当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宣扬、批评,这样做只会增加下属的负担;第三把火要做一个“伯乐”,人到了领导的位置要善于发现人才,力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否则因为嫉贤妒能而独霸位置就是“窃位”的小人了。
宋朝的宰相王旦不仅做到了居上以宽,更做到了推举贤才,成为被后世敬仰的一代贤相。
王旦任宰相11年,为官清廉,善断大事,为人宽厚,以德服人,顾全大局,备受当时人们的尊敬和赞誉。其德操修养与人格魅力仍令今人叹服;其为政之道及廉洁自律、忠心为国、公而无私的品质仍值得我们今天的官员学习和借鉴。
有人评价王旦:“王文正公旦,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家人欲试其量,以少量墨投其羹中,只是不食而已,家人问为何不食羹,说:“我偶不喜肉。”一日又把墨水投入其饭中,王旦看了看说:“我今日不喜饭,可具粥。”
寇准为枢密使时,王旦为宰相,中书省有事需要与枢密院沟通,所拟的文书与诏令格式不符,寇准立即把这件事报告了皇帝。真宗大为恼火,对王旦说:“中书行事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取则!”王旦赶紧拜谢说:“此实臣等过也!”中书省的其他官吏也因此受到处罚。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需要传达给中书省,其文书也不符合诏令规格,中书省的官员发现后,以为有了报复的机会,就非常得意地将文书呈送给王旦,王旦看后却下令退还给枢密院。枢密院的官员把这件事告诉寇准后,寇准非常惭愧。后来寇准对王旦说:“同年,甚得偌大度量?”每当王旦拜见皇帝时,都要称赞寇准的才华,而寇准却经常在皇帝面前议论王旦的短处。一次,真宗对王旦说:“卿虽谈其美,彼专道卿恶。”王旦答道:“臣在相位久,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由此,真宗更认为王旦贤明宽厚。
寇准得知将被罢去枢密使职务后,便托人到王旦家私下请求出任使相,王旦听后非常吃惊地说:“将相之任岂可求邪,吾不受私请。”寇准大失所望。不久后真宗问王旦:“准当何官?”王旦说:“寇准未三十岁,已登枢府,太宗甚器之。准有才望,与之使相,令当方面,其风采足以为朝廷之光。”遂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接到诏令后前去拜见皇帝,哭诉道:“苟非陛下主张,臣安得有此命!”真宗告诉他是王旦推荐的,寇准听后羞愧又感叹,逢人便说:“王同年器识,非准可测也。”
王旦不愧为一代贤相,他将孔子所要求的三点为官之道执行得很到位,成为后世为官的榜样。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上任后“烧三把火”是必要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中第一件乃分内之事,做起来容易些,而第二件事难做,第三件事就更难做。因为第二件事考验的是你的度量,第三件事不仅要看你的度量——因为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是不会推荐贤才的,还考验你察人、识人的眼光。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