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腾则为龙,潜则为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腾则为龙,潜则为蛇《庄子·山木》中,庄子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的话: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焉。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意思是说,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悠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

  一个人只有在游于万物之祖——道时,在观化物化之中,主宰自己,顺应万物的变化,这时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一个人身处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学会顺应万物的变化而变化,才能获得自由。

  在《庄子·知北游》中,庄子假托孔子和其弟子颜渊对话,阐释“外化内不化”的道理。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请问先生,一个人应该怎样居处与闲游?”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世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随应外物变化的人,必定内心纯一凝寂而不离散游移,对于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听任,安闲自得地跟外在环境相顺应,必定会与外物一道变化而不有所偏移。繠韦氏的苑囿,黄帝的果林,虞舜的宫室,商汤、周武王的房舍,都是他们养心任物的好处所。那些称做君子的人,如像儒家、墨家之流,以是非好坏来相互诋毁,何况现时的人呢!圣人与外物相处却不损伤外物。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他。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山林呢,还是旷野呢?这都使我感到无限欢乐啊!可是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哀与欢乐的离去,我也不可能制止。可悲啊,世上的人们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旅舍罢了。人们知道遇上了什么却不知道遇不上什么,能够做自身能力所及却不能做自身能力所不及的事。不知道与不能够,本来就是人们所不可回避的,一定要避开自己所不能避开的事,难道不可悲吗?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没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没做。要想把每个人所知道的各种认识全都等同起来,那就实在是浅陋了。”

  在庄子看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是这个宇宙间的一员。个体的幸福与社会的利益之间必然会有冲突,如何解决这个冲突呢?庄子在这里假托孔子之口,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即“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这两句话如何理解呢?

  “外化而内不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外表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内心有所坚持,坚守不变。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必然会被社会上的各种规则、各种法度所制约,在这时,一个人需要遵守这些外在的东西,这就做到了庄子所说的外化。但同时,一个人之所以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必然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时一个人需要坚守自己的独特个性,坚守自己的内心禀赋,这就是庄子所谓的内不化。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上很快乐,很顺利地生存下去,必须做到这一点。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这个社会之中做到“外化而内不化”,就能体验到生命操之在我的快感了,也就能体验到真正的人生大自由。

  《庄子·秋水》中海神对河神这样说:“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不是说他们逼近水火、寒暑的侵扰和禽兽的伤害而能幸免,而是说他们明察安危,安于祸福,慎处离弃与追求,因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们。所以说:天然蕴含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则顺应自然。懂得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徘徊不定,屈伸无常,也就返归大道的要冲而可谈论至极的道理。”

  进入信息时代,世界每天都瞬息万变,我们的社会每天都在出现新情况、提出新规则,这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新的要求、新的考验。如果一个人食古不化,总是坚持自己的保守的、墨守成规的准则,就会陷入被动,在社会上没有立锥之地。因此,一个人应该学会顺应外界的变化,接受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同时又坚守自己的心灵,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在顺应外界和保持真我之间灵活应付,就能够达到“一龙一蛇,与时俱化”,就能体验到真正的人生大自由。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