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不争功劳,不矜成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不争功劳,不矜成就《老子》中在提到“道”时说了一个道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字面的意思便是,挫掉锋芒,消除纠纷,含敛光耀,混目尘世。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或许听来略显晦涩,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方法。而同时,道家又讲究冲而不盈,和合自然的人生哲学,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却不流俗,混迹尘境,但仍保持着自身的光华。这是道家人物十分推崇的境界。而古往今来,能将此一智慧运用得得心应手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中唐时期的郭子仪。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谈典论人”时,曾写下《能进能退的郭子仪》一文,谈到郭子仪一生善用黄老,做人处世有智慧。

  唐代宗时,天下大乱,郭子仪又奉命击退吐蕃和回纥军队,凭借一己之力说服回纥首领,单骑退兵,从此名震千古,传为佳话。在大唐危难之际,郭子仪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皇帝又担心功高震主,命其归野。朝中的文臣武将,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虑,要罢免他时,他就马上移交清楚,坦然离去。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命令,又不顾一切,马上行动,所以屡黜屡起,四代君主都离不开他。

  唐代宗大历二年十月,正当郭子仪领兵在灵州前线与吐蕃军拼杀的时候,鱼朝恩却偷偷派人掘了他父亲的坟墓。当郭子仪从泾阳班师回朝时,朝中君臣都捏了一把汗,料他回来不肯和鱼朝恩善罢甘休,会闹得上下不安。郭子仪入朝的那一天,代宗主动提了这件事,郭子仪却躬身自责,说:“臣长期带兵打仗,治军不严,未能制止军士盗坟的行为。现在,家父的坟被盗,说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天地。”君臣们听了,都由衷地佩服郭子仪坦荡的胸怀。

  郭子仪心里明白,自己功劳越大,麻烦就越大,就是当朝皇帝代宗,也会对自己有所顾忌。所以他处处谨慎小心,以求自保。每次代宗给他加官晋爵,他都恳辞再三,实在推辞不掉,才勉强接受。广德二年,代宗要授他“尚书令”,他死也不肯,说:“臣实在不敢当!当年太宗皇帝即位前,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后来几位先皇,为了表示对太宗皇帝的尊敬,从来没有把这个官衔授给臣子,皇上怎能因为偏爱老臣而乱了祖上规矩呢?况且,臣才疏德浅,已累受皇恩,怎敢再受此重封呢?”代宗没法,只得另行重赏。

  郭子仪的一生可谓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最好解读,做人如此,做官如斯,有功不争功,有祸而不畏惧,这样的智慧深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相反,如果硬认死理,逞强好胜,盲目蛮干,一味地逞强,一味地硬撑,有了一点功劳就得意洋洋,不可一世,那么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牺牲,最终输掉的是自己。在历史上,就有一些人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以后,不知道收敛自己的操行,居功自傲,终于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东汉末年的许攸,本来是袁绍的部下,虽说是一名武将,却足智多谋。官渡之战时,他为袁绍出谋划策,可袁绍不听,他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他来,没顾得上穿鞋,光着脚便出门迎接,鼓掌大笑道:“足下远来,我的大事成了!”可见此时曹操对他很看重。

  后来,在击败袁绍、占据冀州的战斗中,许攸又立了大功。他自恃有功,在曹操面前便开始不检点起来。有时,他当着众人的面直呼曹操的小名,说道:“阿瞒,要是没有我,你是得不到冀州的!”曹操在人前不好发作,只好强笑着说:“是,是,你说得没错。”但心中已十分嫉恨。许攸并没有察觉,还是那么信口开河。又一次,许攸随曹操进了邺城东门,他对身边的人自夸道:“曹家要不是因为我,是不能从这个城门进进出出的!”曹操终于忍耐不住,将他杀掉。一代谋臣,终成了刀下亡徒。

  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以此为戒,不管功劳有多大,都不能心高气傲,没有规矩。与人相处,总是要懂得把握分寸,不争功劳,不矜成就。适时低头,进退有道。以退为进,以谦为尚。正如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冲虚谦退”。做人无论有功无功,都要保持低调,如此方能仿佛一泓活水,永远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除故纳新,流存无碍而长流不息。凡是有太过尖锐、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倘有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思念,也必须要解脱斩断。

  一直以来,道家认为,做人处世首先要能冲虚谦下,在纷纷扰扰的红尘俗世中,和光同尘,才是长久之道。认为唯有如此做人,才能使人生虚而不满,源远流长,绵绵不绝。而这些道理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就是说,做人要做到有功劳而不争,有成就而不矜夸,谦退坦荡,能够做到冲虚而不盈不满,自然可以顿挫坚锐,化解纷扰。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