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坦荡,远离忧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做人坦荡,远离忧惧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后人也常用此以区别君子与小人。君子“坦荡荡”,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的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也没有仇怨。小人心里是永远有事情的,不是觉得某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
其实,世界根本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心境。无论何时何地,保持着坦荡的心境,世界便是一片祥和。
一天,林先生站在一个珠宝店的柜台前,随手把自己的皮包放在了旁边。在他挑选珠宝时,一个衣着讲究、仪表堂堂的男士也过来挑选珠宝,林先生礼貌地把包移开。但来者却十分愤怒,告诉林先生他是个正人君子,根本无意偷他的包,林先生的举动是对其人格的侮辱,话说完便重重地将门关上,怒气冲冲地走出了珠宝店。
林先生莫名其妙地被人嚷了一通,也怒气满怀,没心思再看珠宝了,便出门开车回家。马路上的车阵像一条巨大而蠢笨的毛毛虫,缓慢地蠕动,看着前后左右的车林先生就气不打一处来:哪来这么多车?哪来的这些不会开车的司机?后来他与一辆大型卡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林先生想:“这家伙仗着他的车大,一定会冲过去。”随即下意识地准备减速让行,此时,卡车却先慢了下来,司机将头伸出窗外,向他招招手,示意他先过去,脸上挂着一个愉快的微笑。林先生将车子开过路口的一瞬间,满腔的不愉快突然全部消失无踪,心胸豁然开朗。
你眼里的世界,是你心境的反应。林先生的经历,我们都可能遇到过。其实,做人只要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对于每天里遇到的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我们也能应对自如,而不会被其搅乱心情,我们也就可以傲视天下。在儒家先贤眼里,这是君子风范的标准之一。
《论语·颜渊》中写道:“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孔子是大教育家,针对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却往往因人而异,这就是因材施教。在这里,他的弟子司马牛问老师:什么叫仁呢?孔子回答他的话很简单,他说一个仁道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不会信口开河。
这个“讱”是告诉人们说话要忍一点,慢慢来。司马牛有时有放言高论的习惯,所以孔子教他不要随便说话。司马牛一听,说,原来做到仁是那么简单啊,就是不随意开口说话,说话的时候忍一忍,难道这就是您所提倡的仁吗?那也太容易了。我们知道凡是看起来很简单的道理往往做起来都很麻烦,关键是坚持不了。因为这时候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恒心,很多时候是在和我们的缺点较量,所以孔子说,你不要看得容易,真做起来很难。这是孔子在教育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行为、某一个缺点加以纠正。接着司马牛就问君子。君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观念里,差不多是一个完整人格的代名词。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他问孔子怎样才够得上一个君子。孔子道:“不忧不惧。”我们听了这四个字,回想一下自己,长住在忧烦中,没有一样不担心的。大而言之,忧烦这个世界怎么一团糟;小而言之,自己怎样能得到领导重视,怎么才能不失恋……一切都在忧中,一切也都在怕中。透过了“不忧不惧”这四个字的反面,就了解了人生几乎始终在忧愁恐惧中度过,能修养到无忧无惧,那真是了不起的修养,也就是“克己复礼”的功夫之一。司马牛一听,觉得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你看那些玩命之徒从来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他们没有钱的时候去偷和抢,反正活着也是活着,怎么活还不都是一样要死?孔子一听,知道他的学生又理解错了,赶紧忙着解释。
由此看来这个司马牛的悟性确实不怎样高,如果是颜回和子贡那样的弟子,肯定一下子就领悟到老师的真意了。孔子是说,一个人能做到内省不疚,就没有什么好忧惧的!
确实如此,老百姓的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个人深更半夜的时候,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有没有做了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有没有昧着良心说瞎话,干没干过损人利己的事,如此等等。一圈问了下来,如果能做到没有任何亏心事,那么又谈什么忧惧呢?
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事业。能坦坦荡荡,自然没有忧惧,这个事业经营得怎样,就看我们平时的表现如何。所以一句话,看起来简单异常,但是等到我们真正去实践的时候,又会发现它原来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就好比君子的“内省不疚”,又有几人能真正说我暗自反省的时候没有觉得有一丝一毫的愧疚呢?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只是我们还是要秉持这样的信念,因为我们的内心需要安稳和宁静,为了这一份最简单的心安,我们还是要学会常常内省,不做让自己忧惧的亏心事,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
不管周围环境怎样,真正的君子,不应该为外物所困。比如一个公开的舞会,突然来了一位绝色的女子,她打扮入时,风度优雅,她款步而来,与全场最帅的男人跳了一支舞。有的人会衷心赞美,因为他的心里没有瑕疵,他看见了别人的美丽。而有的人则会挑剔,她怎么穿红色的衣服啊,那鞋子一看就是廉价货,舞蹈跳得一点都不专业,看她那傲慢的眼神真让人讨厌。其实这种人欣赏别人的眼光就有问题。
更有甚者,看见她抢了全场的风头,会莫名其妙产生一种憎恨。有的涵养差极的甚至大有打上一架的架势了。
后两种人就是所谓的小人,他们心里有条脆弱的小防线,他们容不下别人比他们强,认为这世界上很多人要与他为敌,认为别人占去了他们的风光,觉得总是有人在把他们比下去。于是心生厌烦,把自己那点底子全抖出来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生活是面镜子,人们看见的就是自己心里想的。
保持心境坦荡而不戚然,就要做到孔子所说的“不忧不惧”。
苏轼有词《定风波》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确实,如果内心光明磊落又怎么能被外物影响呢?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很多事情,但是只要我们本着正义与良知,行事光明磊落,即使是腥风浊雨,又怎么能挡住我们的步伐呢?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