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腾空,才能包纳万物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把心腾空,才能包纳万物在禅宗的观念中,空与有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宇宙万物,因为虚空含纳包容,所以能拥有日月星河的环绕;因为高山不拣择砂石草木,所以成其崇峻伟大。
俗话说,海纳百川,很多人将“大海”作为浩瀚胸襟的代名词。而在佛家大师眼里,人的心是大海与高山都不能比的。把心腾空,才能包容万物。
默雷禅师有个叫东阳的小徒弟。
这位小徒弟看到师兄们每天早晚都分别到大师的房中请求参禅开示,师父给他们公案,于是他也请求师父指点。
“等等吧,你的年纪太小了。”但东阳坚持要参禅,大师也就同意了。
到了晚上参禅的时候,东阳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在师父的旁边坐下。
“你可以听到两只手掌相击的声音,”默雷微微含笑地说道,“现在,你去听一只手的声音。”
东阳鞠了一躬,返回寝室后,专心致志地用心参究这个公案。
一阵轻妙的音乐从窗口飘入。“啊,有了,”他叫道,“我会了!”
第二天早晨,当他的老师要他举示只手之声时,他便演奏了艺妓的那种音乐。
“不是,不是,”默雷说道,“那并不是只手之声,只手之声你根本就没有听到。”
东阳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因此,他就把住处搬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这里万籁俱寂,什么也听不见。“什么是只手之声呢?”思量之间,他忽然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只手之声了。”东阳在心里说道。
于是他再度来到师父的面前,模拟了滴水之声。
“那是滴水之声,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东阳继续打坐,谛听只手之声,毫无所得。
他听到风的鸣声,也被否定了;他又听到猫头鹰的叫声,但也被驳回了。
只手之声也不是蝉鸣声、叶落声……
东阳往默雷那里一连跑了十多次,每次各以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应对,但都未获认可。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想了近一年的工夫,始终找不出答案。
最后,东阳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他后来谈自己的体会说:“我再也不东想西想了,因此,我终于达到了无声之声的境地。”
东阳已经“听”到只手之声了。
一旦仔细去聆听那“只手之声”,人就踏上了心灵的解脱之旅,心感受到的万物之丰富便会远远超过自己视线范围之内的一切。内心丰富,却亦可呈现一种空无的状态,东阳在“无声之声”的境地中进入了真正的禅定,从“空无”中体验到了“富有”。
有位佛学大师说过:“空才能容万物,茶杯空了才能装茶,口袋空了才能放得下钱。鼻子、耳朵、口腔、五脏六腑空了,才能存活,不空就不能健康地生活了。就像两个人相对交谈,也需要一个空间,才能进行。所以,空是很有用的。”
与其被满满的外物所累,不如索性全部放下,倾听那无比奇妙的“只手之声”,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但是在纷扰的世间,要想把自己的心放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造的道理,但很多人常常被外境所困,以至于令自己的心常常被困在围城中。只有明心见性,看清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到症结所在,剪掉心中的死结,让心灵得以放空,走出人生的围城,达到心神的通畅。
阳春三月,弟子们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旷野的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杂草!”禅师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的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只有在杂草地里种庄稼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他们围着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禅师已经仙逝了。那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弟子无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除掉心中的杂草,最好的方法不是用蛮力与之相抗,而是在心中播撒下新的种子,用新鲜生命饱满的热情来抗衡杂草的韧性。因为心中的死结往往就像杂草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外力通常只能改变它们的生长轨迹,却不能完全将之从自己的生命中驱逐。
心灵是一座品类繁多的花园,需要我们时时垦殖翻耕。这个花园中有秽土,也有净土,所以不可能永远保持快乐与清净。只要是花园,就会生长杂草,四处蔓延。作为自我心灵的园丁,我们绝不能放任杂草丛生,占尽花木所需的阳光雨露,否则这座花园就必须成为人生困顿的围城,而及时修剪,求得和谐美好的内心环境,围城之中也能过自在人生。
心灵是一座花园,做自己心灵的勤劳园丁,在心中播下真爱和智慧的种子,收获充实快活的人生。
我们平常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看尽人间万象,却很少人“看心”。
尽管我们看尽了世界上的美景奇观,却看不到自己的“心”。心是我们自己的,明心见性,才能找到自己。
空心才能包容万物,人立于世,要注意时刻为自己的心灵腾出一片空间,装载快乐和幸福。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