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虚名只是个累人的噱头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虚名只是个累人的噱头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令尹子文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名宰相。姓斗,名谷于菟。这里是孔子和弟子子张的对话。子张说:“老师,楚国人子文三次做宰相,有三次被罢免,但是他三起三落时没有任何的喜色也没有任何的怒色。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向来对这样的人很钦佩,他们的修养可以说非常之高,宠辱不惊且淡泊明志,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们平常看到的情况多半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高兴的事谁能不喜形于色呢?但是这个楚国宰相没有。后来又几次下台了,一般人肯定是心灰意冷或者心有不甘,但是人家依然故我,丝毫不见怒色、忧色。这就是人生的修养。富贵名利当然人人都想要,但是得之受惊,或者失之若惊就谈不上什么高境界。这是儒家的富贵名利观。

  在今天这个充斥着得失竞争的世界里,儒家的名利观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意义。许多人因为参不透名利,结果在复杂的人事变动中患得患失,宠辱皆惊。结果自己不开心,对于现实状况也于事无补。反而让自己陷入名利沼泽,被虚名累坏己身,真是得不偿失。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而因为好名,所以也就有了沽名钓誉的人。

  有一个书生因为像晋人车胤那样借萤火夜读,在乡里出了名,乡里的人都十分敬仰他的所作所为。一天早晨,有一人去拜访他,想向他求教。可是这位书生的家人告诉拜访者,说书生不在家,已经出门了。来拜访的人十分不解地问:“哪里有夜里借萤火读书,学一个通宵,而清晨大好的时光不读书却去干别的杂事的道理?”家人如实地回答说:“没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要捕萤,所以一大早出去了,到黄昏的时候就会回来的。”

  这个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车胤夜读是真用功、真求知,而这个虚伪的书生真的好学到这种地步吗?在大好的天光下出门捕萤,黄昏再回来装模作样地表演一番,完全是本末倒置,“名”是有了,但时间一长难免不会露出马脚。靠一时的投机哗众取宠,这样的“名”往往很短暂,如过眼云烟,很快会被世人遗忘。那时,这位“名人”便也不再风光了。

  追求名誉难免不被虚名所累,误了一生。其实看开了,虚名不过是噱头,可惜的是太多人被它牵制、累坏。

  虚名能为人带来一时心理的满足感,也就使争虚名的事常有发生。虚名本身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不会看重虚名。为了虚名而去争斗,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历史上多少悲剧出于争名夺誉,人们只看到了虚名表面的好处,却不知道,在虚名的背后,埋藏了多少辛酸和苦难,为了承受这么一个毫无价值的虚名,人们常常暗中钩心斗角,明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为仇,兄弟自相残杀,虚名之累,有什么好处?

  面对虚名,我们要力求不受它的诱惑,不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一有名气,争得了这份荣誉,必然要受到一些非难和妒忌,还要承受外界的压力。有时由于这种虚名的获得,使人缺乏冷静的心态,忘乎所以,而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一切都是虚的,不作进一步的努力,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说虚名害人,不可追逐。

  虚名是人心灵上的大包袱,让人没有一刻轻松,让人失去自我,让人失掉别人的尊重与承认,更危险的是贪慕虚名可能会成为对手的机会,到时受到的伤害有多惨重,是无可估量的。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