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苦难,不为苦难所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身处苦难,不为苦难所累在《庄子》一书中,庄子通过它的寓言向我们讲述了很多与常人形态迥异的人,比如残疾人、受过刑罚的人。从外表上看,他们甚至连生活都无法自理,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这些人或者精力充沛,或者很有理想,总之都过得很快乐,堪称异事。比如《庄子·人间世》中,庄子就讲述了一位名叫支离疏者的故事。
这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下巴隐藏在肚脐下,双肩高于头顶,后脑下的发髻指向天空,五官的出口也都向上,两条大腿和两边的胸肋并生在一起。他给人缝衣浆洗,足够度日;又替人筛糠簸米,足可养活十口人。国君征兵时,支离疏捋袖扬臂在征兵人面前走来走去;国君有大的差役,支离疏因身有残疾而免除劳役;国君向残疾人赈济米粟,支离疏还领得三钟粮食、十捆柴草。
最后庄子得出结论说,像支离疏那样形体残缺不全的人,还足以养活自己,终享天年,更何况我们这些形体完整的人呢!
庄子告诉我们,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人的境况无论多么困难,总是会有路走下去的。因此,人在贫困的处境当中只要能抱着坚定的信念,努力上进,就能跨越贫困,走向成功。其关键还需要身处贫困的人,不要被贫困压倒才行。
有些人生下来就身处贫困之家,有些人生在富贵豪门,这是先天的差距,贫困的孩子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这是每一个被贫困困扰着的心灵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但我们必须坚信这样一句话:“你可以贫困,但不能贫困一生。”人处在贫困的环境之中,更应该奋发上进,努力去追求成功,这样的成功才更弥足珍贵。
出身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面对困境不抱怨不低头,勤奋自强就能获得成功。很多在贫困中长大的人往往自甘堕落,他们认为自己此生命该如此,再奋斗也是徒劳,于是只能一生受穷,惶惶度日,更有一些人因心理极端不平衡而走上犯罪之路。
生命的贫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由你自己来决定,身处贫困若能不被贫困所累,奋发向上,积极奋斗,照样可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相反,如果自甘堕落,即使生在富豪之家,也可能在中年以后堕入贫困之中。
在《庄子·德充符》里面,庄子向我们讲了一个被砍了一只脚却很成功的人。
鲁国有个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问道:“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人在鲁国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难道确有不用言表的教导,身残体秽内心世界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做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外在的境遇再困难,只要经过努力,他还是可以走出一条成功的路来的。英国小说家罗伯特·史蒂文森说过:“不论担子有多重,每个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来临;不论工作多么辛苦,每个人都能做完一天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爱、很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这就是生命的真谛。”确实如此,唯有流着眼泪吞咽面包的人才能理解人生的真谛。因为苦难是孕育智慧的摇篮,它不仅能磨炼意志,而且能净化人的灵魂。如果没有那些坎坷和挫折,人绝不会有这么丰富的内心世界。苦难能毁掉弱者,同样也能造就强者。
有些人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意志消沉,甚至用死来躲避厄运的打击。这是弱者的表现,可以说生比死更需要勇气。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则需要一世的勇气。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有消沉的时候,居里夫人曾两次想过自杀,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用手枪对准过自己的脑袋,但他们最终都以顽强的勇气走向新生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见,一时的消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消沉中不能自拔。
做一个生命的坚定者,就要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希望,这样我们最终会等到转机来临的那一天。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