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迁怒的病毒感染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不要被迁怒的病毒感染佛陀曾对一位年轻的婆罗门说过:以嗔怒来回应嗔怒,这是恶劣的人、恶劣的事;不以嗔怒回应嗔怒的人,才能赢得最难赢的战争。因为他不但明白对方为何愤怒,也能够让自己沉静而提起正念,不但战胜他人,也战胜了自己,让自己和他人都获益,是双方的良医。面对他人的不良情绪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自己受到影响,并且学会不迁怒于他人。
“不迁怒”也是一门处事做人的学问,需要不断的修炼和提升。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迁怒”的现象,明明是自己在外边受了气,根本不关别人的事,但是这口气不发泄出来心里就不会痛快,于是只好对着身边的人乱发火。比如下面这个踢猫效应的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A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主管,一日,A在上班时因为堵车心情不好,而且还被警察罚款,来到公司后他一脸阴沉。这时,A的下属B因为工作来找A汇报,B理所当然成了A的情绪宣泄对象。B莫名其妙地被上司批评了一顿,本来很好的心情一下子也变坏了,而且一整天都闷闷不乐。晚上下班回家,B的儿子小C看到父亲回来,很得意地将自己在幼儿园画的画拿给父亲看,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B本来就很烦躁,不仅没有表扬儿子,反而骂了他一顿,说他瞎胡闹。小C莫名其妙被父亲骂了一顿,心里十分委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这时,他家的小猫经过他面前,小C于是狠狠地踢了猫咪一脚……
本来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结果却引发了这么多一连串的事情,可见“迁怒”带来的影响有多坏了。迁怒伴随而来的是情绪失控,而这造成的后果则更为严重,它能让一个人失去冷静和理性的判断,有时候甚至会酿成灾祸。
如果我们在与人交往中都能注意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生活也许就没这么多争吵和不愉快了。
在一辆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人虽然不多却没有空位,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身旁有几个大包,手里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里不时露出茫然的神色。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小伙子下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去坐也就是了!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又说:“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
外地小伙子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又说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呐,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不爱听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这位小姐显得真有教养——要不是又说了那最后一句话:“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不也有很多不干好事的吗?”
马上就有几个老年人指责起了那位小姐……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车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再吵下去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那位小姐的,骂天气的……别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最后他实在受不了了,大叫道:“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己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听到他这么说,车上的人当然都不好意思再吵了,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可谁也想不到这小伙子又来了一句话:“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不讲理,我还不如不来呢!”
如果车上的人都能少说些话,多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也许情况就不会这么糟了。可见,情绪对于一个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当人们处于低潮的情绪中时,就会很容易迁怒于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这是自然而然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控制情绪,提升智慧,加强自身的修养。对待不如意,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学会很简单的三个字:“不迁怒!”
迁怒会使不良的情绪传染给更多的人,当人们不开心的时候,身边的人很容易就成了宣泄的对象,很多时候我们会找比我们弱的人进行发泄,以此平衡自己的情绪。同样的,被发泄者也会继续将这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别人,以此类推……迁怒造成的恶性循环就会使更多的人深受其害。
据说,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原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强,就越容易感染上坏情绪,这种传染过程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如果一个情绪良好的学生,和另一个情绪低落的学生同住一间宿舍,这个学生的情绪往往也会低落起来。在家庭中,如果有一个人情绪低落,他(她)的配偶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科学家们甚至证明,只需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
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总想让别人的喜怒哀乐与自己“同步”。当他们心情愉快时,希望周围的人也跟着自己高兴;当他们心情不好时,别人也不能流露出一点欢乐。否则,轻者耿耿于怀,重者便寻衅以“制伏”对方。这种情绪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是极其不好的,因为它会严重破坏和谐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并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在工作上也不乏这样的人,当他自己心情不好时,也不希望看到单位里其他同事说笑或进行正常的娱乐活动。他会不时地干涉、扰乱别人,破坏周围欢乐的气氛。时间久了,他就有可能因不受欢迎而成为孤家寡人,陷入被孤立的状态之中。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掌握自己情绪的自由。所以,当自己心情不好时不要强求他人能感同身受,那样是不太现实的。
当我们理解了这个朴素的道理,也就明白了不迁怒的重要,更会在实践中用行动来支撑它。从另一方面来讲,爱迁怒的人多半脾气暴躁。如果我们能慢慢修炼,学会不迁怒于人,适时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久而久之自己的性格也会发生转变,个人修养也会得到提高。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和提升。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