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子产是郑国的大政治家,是孔子最敬佩的人之一。在《论语》中孔子谈到子产的有好几处。比如《论语·宪问》篇:“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有一次,有人问孔子:你觉得郑国的子产怎么样啊?孔子说:噢,子产是个了不起的大政治家呢。子产当政的时候,对社会贡献很大,对国家的老百姓,是有恩惠的人。但是这个人好像还一副很不满足的样子,又接着问孔子:你认为楚国宰相子西如何呢?孔子回复他的话有无限的未完之意,他说:“他啊,他啊!”言下之意,是孔子对他不是很钦佩,但是孔子又不好直接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有一个插曲,知道了这个故事就明白孔子为什么做如此回答。孔子在春秋时代弟子三千,而且有很多能人、贤人,所以他的名声很大。当他来到楚国的时候,这位大宰相子西怕位置不保,担心孔子来抢了他的宝座。就这一件事我们就能看出子西这个人胸怀不够宽广,很有点嫉贤妒能的意思,同时他还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个国家有这样一个人当宰相,他能为他的母邦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贡献呢?
接下来这个人又把春秋时的几个大宰相放在一起,让孔子来做个比较。他又问道:“那你认为管仲这个人怎么样啊?”我们知道没有管仲就不会有齐桓公的称霸,是他帮助齐桓公七连诸侯,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功绩。因为当时诸侯纷争,国际风云际会,而齐桓公能号令天下,成为霸主,全部仰仗管仲之力。所以孔子对管仲很是佩服,称赞道:管仲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真了不起!他在当政的时候,能够把齐国另一大夫伯氏,连着的好田三百没为公有,而伯氏一家人因此穷困,只有青菜淡饭可吃,但一直到死,没有怨恨管仲,心服口服。所以孔子说他能够称为一个人,了不起!我们如果稍微注意一下,就能发现孔子心中的标准。他为什么不说管仲也是一位大政治家呢?这是因为仅仅如此说,会降低管仲的价值。因为政治家只是一个政治上很有作为的人物,而能够将别人的财产拿走,还能让别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这就不是一个“政治家”所能概括得了的了。所以孔子称他是一个“人”。
在这里,孔子表明了他的对于做官的品德的评定标准,那就是:做官只有一阵子,做人却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做人比起做官要重要得多,自古至今,这都是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清代康熙年间,北京城里延寿寺街上廉记书铺的店堂里,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站在离账台不远的书架边看书。这时账台前一位少年购买一本《吕氏春秋》正在付书款,有一枚铜钱掉地滚到这个青年的脚边,青年斜睨眼睛扫了一下周围,就挪动右脚,把铜钱踏在脚底。不一会儿,那少年付完钱离开店堂,这个青年就俯下身去拾起脚底下的这枚铜钱。凑巧,这个青年踏钱、取钱的一幕,被店堂里边坐在凳上的一位老翁看见了。他盯着这个青年看了很久,然后站起身来走到青年面前,同青年攀谈,知道他叫范晓杰,还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原来,范晓杰的父亲在国子监任助教,他跟随父亲到了北京,在国子监读书已经多年了。今天偶尔走过延寿寺街,见廉记书铺的书价比别的书店低廉,所以进来看看。老翁冷冷一笑,就告辞离开了。后来,范晓杰以监生的身份进入誊录馆工作,不久,他到吏部应考合格,被选派到江苏常熟县去任县尉官职。范晓杰高兴极了,便水陆兼程南下上任。到了南京的第二天,他先去常熟县的上级衙门江宁府投帖报到,请求谒见上司。当时,江苏巡抚大人汤斌就在江宁府衙,他收了范晓杰的名帖,没有接见。范晓杰只得回驿馆住下。过一天去,又得不到接见。这样一连十天。第十一天,范晓杰耐着性子又去谒见,威严的府衙护卫官向他传达巡抚大人的命令:“范晓杰不必去常熟县上任了,你的名字已经写进被弹劾的奏章,革职了。”“大人弹劾我,我犯了什么罪?”范晓杰莫名其妙,便迫不及待地问。“贪钱。”护卫官从容地回答。
“啊?”范晓杰大吃一惊,自忖:“我还没有到任,怎么会有贪污的赃证?”一定是巡抚大人弄错了。急忙请求当面向巡抚大人陈述,澄清事实。护卫官进去禀报后,又出来传达巡抚大人的话:“范晓杰,你不记得延寿寺街上书铺中的事了吗?你当秀才的时候尚且爱一枚铜钱如命,今天侥幸当上了地方官,以后能不绞尽脑汁贪污而成为一名戴乌纱帽的强盗吗?请你马上解下官印离开这里,不要使百姓受苦了。”范晓杰这才想起以前在廉记书铺里遇到的老翁,原来就是正在私巡察访的巡抚大人汤斌。
一枚铜钱断了范晓杰的政治之路,让他在还没有起飞的时候就先折了翼,归根究底不是那一枚铜钱有多厉害,而是他不会做人,人都没做好,又如何能做好事情呢?做不好事情也做不好官,这就是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的核心。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儒家文化,通晓其做官做人哲学,有着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