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佛祖有云: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当今社会,世水流急,清净难寻。所谓“诗意地栖居”,说的不是身体,而是人的心灵。
身处嘈杂的现代化都市,要是能够心生清净,不受外界干扰,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实在是一件幸事。
佛经中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中来。要想往生西方,心一定要清净。如果人对于外界的事情心有挂碍,并由此生出了懊恼心、欢喜心,那么这颗心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了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父走。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中时,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小沙弥知道树林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师父,就紧紧抱住师父的肩膀,连扶带推地快步向树林边缘走去。师父年老力衰,又东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头刚好磕在硬石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父倒在地上,赶忙把他拉起来,可是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发觉师父已经死了,不禁大吃一惊,痛哭失声!天亮以后,小沙弥独自一人回到寺庙。寺里的比丘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纷纷谴责小沙弥:“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就是说嘛!竟然把自己的父亲推去撞石头,真是个不孝子!”小沙弥有口难辩,心中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诉苦。佛陀让小沙弥坐下,说道:“你要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了,你师父的死不是你的错。”话虽如此,但小沙弥还是眉头紧皱,无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着继续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一个父亲生了重病,儿子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扶父亲上床躺下,让父亲睡个好觉。可是他们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地上又潮湿,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地飞来飞去,打扰父亲睡眠。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着,马上找来苍蝇拍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儿子又急又气,转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挥舞着,对着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蝇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死去了。”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伤人性命,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因此指责儿子是杀人犯,否则可就冤枉他了。”佛陀看到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就进一步问:“你使劲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心存恶念,故意要伤害他的性命,是吗?”小沙弥点头称是。佛陀说:“我讲的故事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勤奋修行了。
其实,正如故事中佛陀所讲的道理一样,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就会继续做错事。所以,凡事要注意自己的心有没有出错。
世间事物万分,人们常常抱怨尘世的困扰打乱了自己的心绪。但在佛的眼里,和乐无争、平安健康、富贵有钱、继往开来、善缘广结、人格满分是人间净土的几点特征,但这也只是根据芸芸众生的普遍心态而呈现的表面层次,真正的人间净土主要还是在人的内心,只要心中是净土一片,又怎么会被世俗的尘埃沾染呢?由此看来,心静和心安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说“心是最有反应、最有感觉的器官。我们看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花开花落,我们看人生的生老病死、苦乐无常,我们看世间的生住异灭、轮回流转等待,都会因心的触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现”。世间的风动幡动,其实都是因为心动罢了。起心动念间,如果我们自己身心茫然,就会像小沙弥一样,不知所住,不知所往,甚至连自己究竟是对是错都分辨不清。
世间纷纷扰扰,唯有秉持一颗初心,才能将世情堪破,身安不如心安,心安才能身安。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的生活也能变得更加平静舒畅了。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