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与被铭记的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被遗忘与被铭记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唯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唯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宽容,有时就是选择性忘记。忘记他人的不好,而铭记他的善行,在宽容他人的同时也释放了自己。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人们有时往往只揪住他人的过失不放,却容易忽视他人的优点所在。
佛家教导我们要宽容大度,其实就是要我们学会选择哪些该被遗忘,哪些该被铭记。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去体会。
铁匠和他的好朋友结伴去旅行,一路上两个人相互照顾。
有一天,他们在翻过一座大山时,铁匠不幸失足,在他滑向悬崖边的一瞬间,好朋友不顾自身危险,拼命拉住了他。铁匠于是在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救了铁匠一命。
他们继续前行。一个月后,他们来到一处结冰的河边,他们为是踏冰而过还是寻桥而过争吵起来。一气之下,好朋友踢了铁匠一脚,铁匠跑到冰面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踢了铁匠一脚。
有个过路的行人见了,好奇地问铁匠:“你为什么把好朋友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他踢你的事刻在冰上?”
铁匠说:“好朋友救了我,我永远都感激他;至于他踢我的事,我会随着冰上字迹的溶化而忘得一干二净。”
忘记那些该忘记的,铭记那些值得我们铭记的,这是宽容他人的体现。任何人,在具备“兽性”的同时也拥有“人性”。所谓“兽性”有时表现在一个方面——人是容易记仇的动物,他会把损害自己利益的人与事牢记于心;而在“人性”方面的表现是,他能在“忘”与“记”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很快忘掉不愉快的东西,永远牢记别人的“好”。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人性”和“兽性”的较量中,“人性”往往能占据上风,即或是暂时退却,但也会最终取得胜利。
学会忘记与铭记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学会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忘却自己对别人的不满,即使是面对他人的过失,我们也要学会谅解和宽容。学会宽容才能让你活得更自在、更轻松,从而坦然地去面对旅途上的风风雨雨。
东汉时期,苏不韦的父亲苏谦曾做过司隶校尉。另一个官员李皓和苏谦素有嫌隙,因此怀着私愤把苏谦判了死刑。当时苏不韦只有18岁,他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家,草草下葬,又把母亲隐匿在武都山里,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准备刺杀李皓,以报杀父大仇,但刺杀一直没有成功。很久以后,李皓升为大司农。
苏不韦暗中和人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夜里挖,白天则躲藏起来。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打到了李皓的寝室下。一天,苏不韦和他的人从李皓的床底下冲了出来,不巧李皓出去了,于是杀了他的妾和儿子,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皓回房后,看到这个场面大吃一惊,以后他每天都在室内布置了许多荆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又气又恨,却不敢声张,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苏不韦的一生生活在仇恨之中,为报仇竭心尽力。李皓只因一点儿私人恩怨无法忍受,就置人于死地,结果招致老婆孩子被杀,死了的父亲也跟着受辱,自己最终气愤而死,被天下人耻笑,真是愚蠢至极。以怨报怨就是如此,仇恨双方都得不到好处,这是一种“双输”的行为。因此何不将“冤冤相报何时了”变成“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双赢,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仇恨呢?
宽容是一种美德。正如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们相信即使是一个人有坏处,那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同情和原谅的地方。要知道,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其实是一种异常高贵的行为。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瀚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宽容也是一种幸福,我们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能够与之和睦相处。宽容,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宽容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是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宽容和忍让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重要表现。
遗忘别人的“不好”,铭记别人的“好”。当我们对别人宽容之时,即是对我们自己宽容。因此,哲人才说:“人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海纳百川而自清,宽容能让你获得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