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忘我,才能技通乎神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先忘我,才能技通乎神《庄子·养生主》中有一篇十分精彩的庖丁解牛的故事:
庖丁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庖丁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庖丁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有一位作家说:“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因为俗话说得好,无所不在等于无所在。”在庄子的笔下,庖丁就是这样一个自在游走的人,甚至就像一个艺术家一样,达到了通神的境界。庖丁的游刃有余是凭空产生的吗?若不是,那从何而来?庖丁告诉我们说“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并且“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看看,庖丁的精神境界已经专注到了绝对忘我的境界,所以才能技通乎神、游刃有余。
所以说,一个人无论学习什么技艺,从事什么事业,如果想达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的境地,必须能够忘我。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以其自然、清新和精练而享誉世界,他那极为简洁的对话有着“电报式”的美称。他在谈到自己的写作习惯说:“我不停地写,刚开始时写得不好,慢慢地就写得好了;我站着写,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采用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青年在找水,他不停地挖井,但总是患得患失,不能专注,不能坚持,结果挖了好多的浅井,也没挖出水。其实,那找水的青年,只要他回到原地继续挖完那些未完成的井,或者到新地方后持之以恒地挖下去,他一定能找到水源。这个故事所阐明的道理告诫人们,在学习上、工作中,只有我们能定下心来,顺着事物本身的节奏规律循序渐进,才能获得像庄子书中所描述的庖丁一样的忘我,进而做事臻于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的更高境界。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