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淡看人生浮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淡看人生浮沉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宠辱的精彩论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万物发展有其规律,到极致时就会走向反面,到鼎盛时就会走向衰败。熊熊燃烧之火,离快要熄灭的时候已经不远了。因而,对于名利宠辱不必强求,不如淡然处世,反而有时会收到“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这本不足道,世间万物无常,更何况宠辱不过都是外人加给我们的。别人能给你的东西,他们也就能随时拿走。所以不要为了他们的馈赠而喜悦,也不要为了他们的“拿走”而心生怨怼。

  历史上有一个叫孙叔敖的人,一生几次沉浮,却始终游走于荣辱得失间,淡然处世。颇受后世推崇。

  孙叔敖原来是位隐士,被人推荐给楚庄王,三个月后做了令尹(宰相)。他善于教化引导人民,因而使楚国上下和睦,国家安宁。有位孤丘老人很关心孙叔敖,特意登门拜访,问他:“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吗?”孙叔敖回问:“您说的三怨是指什么呢?”孤丘老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来怨恨。”孙叔敖笑着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胸越谦卑;我的官职越大,我的欲望越小;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对别人的施舍就越普遍。我用这样的办法来避免三怨,可以吗?”孤丘老人感到很满意,于是走了。

  孙叔敖按照自己说的做了,避免了不少麻烦,但也并非是一帆风顺,他曾几次被免职,又几次被复职。有个叫肩吾的隐士对此很不理解,就登门拜访孙叔敖,问他:“你三次担任令尹,也没有感到荣耀;你三次离开令尹之位,也没有露出忧色。我开始对此感到疑惑,现在看你的气色又是如此平和,你的心里到底是怎样的呢?”孙叔敖回答说:“我哪里是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啊?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是不可推却的,离开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决于我自己,因此才没有觉得荣耀或忧愁。况且我也不知道官职爵禄应该落在别人身上呢,还是应该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别人身上,那么我就不应该有,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那么别人就不应该有,与别人无关。我的追求是随顺自然,悠闲自得,哪里有工夫顾得上什么人间的贵贱呢?”肩吾对他的话很钦佩。

  庄子十分推崇真人、至人。古人认为真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外物不能使他意志动摇,美女不能使他淫乱,强盗不能劫持他,就是伏羲、黄帝也不配和他交游。死和生对于人是极大的事情了,可都不能改变他的操守,何况是官职爵位呢?像他这样的人,精神穿越大山无阻碍,潜入深渊也不会被水沾湿,处于卑微地位不会感到狼狈不堪。他的精神充满天地,他越是给予别人,自己越是感到富有。

  宠辱不挂心,成败得失都从容以待,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要做到又谈何容易呢?

  其实,人生境界的高低不在于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一种心态,我们常常是宠辱皆惊,得失成败都看得很重,其实并不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真人从容淡泊的境界,只是我们习惯于把尘世间的荣辱成败看得太重而已。所以,做人若能放下自我,放宽眼界,胸怀够宽广,自然能够承载很多得意与失意,那么就靠近了圣人们所描述的境界。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