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是浪子回头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最难是浪子回头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见一个人知错能改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如果能够平等地对待犯错的人,并且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往往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灵魂。
佛家不计较出身的尊贵与卑微,也不计较人性的大善与大恶,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可以被教化的。在佛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他们知错能改,就一样能度。
佛门是慈悲的,之所以慈悲,是源于众生平等;只有平等,才有真正的慈悲。而人心也是善良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更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既要发扬善行,更要帮助走入歧途的人。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有心向善,就是最值得欣慰的事。只要觉悟到了自己的过错,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应该得到人们的宽容和谅解,更应该得到大家的关爱。
有道是:君子改过,人皆仰之。有位大师曾说过:“改,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
佛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佛家大师的眼里,人是不怕犯错误的。怕就怕同样的错误却一犯再犯,“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知错能改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个得力的大臣。武的叫廉颇,他英勇善战,多次领兵战胜齐、魏等国,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文的叫蔺相如,他有勇有谋,面对强悍的秦王能够临危不惧。他两次出使秦国,第一次使国宝“和氏璧”得以完璧归赵,第二次是陪同赵王去赴秦王的“渑池之会”,两次都给赵国争回了不少面子,秦王也因此不敢再小看赵国了。于是,赵王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他想: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无非是会耍几下嘴皮子,我廉颇才是真正的功臣呢!他对手下的人说:“我要是见到了蔺相如,一定要让他尝尝我的厉害,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他干脆装病不去上朝,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他还吩咐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的手下,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一次,蔺相如出门办事,正碰见廉颇远远地从对面过来,蔺相如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的手下气坏了,纷纷责怪蔺相如胆小,害怕廉颇。蔺相如笑一笑,说:“廉颇和秦王哪个厉害呢?”手下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接着说:“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难免有一只要受伤,这就给秦国制造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所以,我宁可忍让一点儿。”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他感到非常惭愧。这日,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从此,两人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一文一武,共同保卫赵国。
廉颇不仅是一员猛将,还是一个勇士,一个勇于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士。知错能改,这是我们从小便接受到的教育,但因为面子的问题,很多时候,即使明知自己犯了错,还是很难主动去认错。一味地回避自己所犯的错,是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与其浪费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如直接为自己的错“埋单”,并将它看做一次深刻的教训。人总是在不断的磕磕碰碰中长大的,错误只是一个小水坑,许多人都是被水溅湿过,才知道以后要小心地避开。所以,前进的路上不要害怕犯错,只要在犯错之后坦诚地接受并注意改正,之后的小水坑便会越来越少,前进的道路便会越来越顺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就难免会犯错误,错了并没有什么,知错能改才是最重要的。
最难是浪子回头,因此,他人若能知错能改,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并予以最大的鼓励,这样对人对己都是一大乐事。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