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小我,放大眼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撇开小我,放大眼界道家思想认为一个人要想使自己达到一个大境界,就必须把自己的心放到天地间,去体悟自我的渺小与天地的广大,这样人的心境自然也就随之变得高远广阔了。比如像《庄子》就在很多章节中都有一些试图打破人们想象空间和眼界的论述,如《秋水》一章中,庄子这样描述:
秋天里山水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渺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秉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这是何等高远绝伦的境界和气概!从道家经典的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明白,做人始终不可忘记自我的渺小,在这宇宙间,只有与天地同辉者才能得大境界。如此,生活中的种种琐屑俗事与矛盾,就不会再令我们的情绪为之羁绊了。
人生天地之间,若想不被凡尘琐事所干扰,达到幸福而圆满的人生境界,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人生境界。如果一个人的眼睛里只有柴米油盐,只有蝇头小利,又怎么能够获得内心的幸福?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可谓冠绝天下,后世尊他为“书圣”。王羲之的字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他的行书字帖《兰亭集序》被宋代米芾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他的字为什么写得那么好?这虽然与他平日勤学苦练不无关系,但是,他的字犹如神品却和他的人生境界的高远不无关系。他的闻绝天下的书法《兰亭序》历来被人称重,其实《兰亭序》不仅书法飘逸神俊,文字境界也不逊色。文章写道: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意思是说:“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大家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这是何等舒畅的情怀,又是何等开阔的生命境界!王羲之秉持这样的生命境界,把周围的山川草木和天、气、惠风、宇宙及品类全部都融合到自己的那400个字中去,如何不能成就人间的神品呢?
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每天都为了生计而奔忙,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物欲迷住了眼睛。在我们的眼里只有来往的车流、上司和周围人群的嘴脸、各式各样的楼层,有点时间休息时,也只是对着电视或者电脑。现代人心中已经越来越少地去关注周围的绿色植物,天空中不断游走的流云,夜晚灿烂的星光和月色,我们的心仅仅愈来愈局限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在这种狭窄的心灵空间生活久了,人怎能不厌倦不麻木,怎能不心生疾病呢?从道家的这些智慧中,我们会明白,只有把自己放到无限广大的宇宙天地间,撇开小我的短浅狭隘,才能拥有广阔的心境。而这样,我们就能在繁华之中看见苍凉,在危急之时看见希望,在平凡之中看见伟大,在奔忙之中看见力量。这时人自然就会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受,久而久之,我们的生命境界自然就会得到升华。像道家一样做人,我们将在繁忙的现实生活之中体验到一种真正的自在。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