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易经的智慧

萃卦第四十五

易经的智慧 青石 6542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易经的智慧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萃卦第四十五——德行兼备聚人心

  (坤下兑上)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译 萃卦象征会聚,亨通。君王用美德感动神灵以保佑宗庙祭祀。利于见有德望的人,前景亨通而利于守持正道。用大牲畜祭祀可获吉祥,利于前往。

  ◎《彖》解释道:萃,意思是会聚。在下者顺从而在上者和悦,阳刚者守持中道并应和于阴柔者,所以能会聚众人。君王用美德感动神灵以保佑宗庙祭祀,要表现出对祖先的忠孝与祭祀的至诚之心。利于见有德望的人,前景亨通,说明会聚之时要有德高望重的人的领导以遵循正道。用大牲畜祭祀可获吉祥,利于前往,因为这样做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观察这种“会聚”现象,天地万物的性情就可以明白了。

  ◎《象》解释道:水泽居于地上,象征着会聚;君子因此修制兵器,戒备群聚所生的不测之乱。

  【智慧解读】

  从卦象上看,上卦兑为泽,下卦坤为地。水在地上积聚成泽,象征着国家财力充足,正是将民众聚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时候,这时候呼唤着伟大领导者的出现。同时,君子应当在这个时候聚集武装力量,防止上下安乐相聚的局面被破坏。这一卦是说,在事业发展成熟、上下关系融合的时候,领导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不骄不躁,给员工以更多的福利,使得这个集体更具凝聚力。否则的话,很容易盛极而衰,出现问题。

  【要诀】领导群英,施惠于下。

  【例解】

  耐克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运动产品生产商,它在中国也大量地投资建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市场逐渐打开,耐克的盈利也越来越多,在这个时候,耐克公司适时地对员工进行了福利上的照顾。耐克公司规定,在耐克鞋厂工作的员工,干的时间长又没有犯过错误,到退休时就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退休金。这种让利于员工的做法,使得员工们干劲十足。特别重要的是,这使得他们干活更加认真,不偷盗、不偷懒,增加了对公司的认同,也增强了归属感。因此,耐克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比较稳定。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译 初六,有诚信之心但不能自始至终,导致行动疑乱,急于会聚而分不清对象。如果专情向上呼告,就能与真正的朋友一握手间重见欢笑,不要有所顾虑,一往无前,不会遭到灾祸。

  ◎《象》解释道:行动疑乱,急于会聚而分不清对象,是因为其心志已乱。

  【智慧解读】

  ▲宋濂像

  “初六”与“九四”相应,所以不肯在初位始终受孤单,急于会聚。但是上位既有“九四”又有“九五”,一时分不清谁是正确的对象,但只要坚定信心,一往无前,一定能与“九四”顺利相遇。这就是说与人相交时,一定要心志专一,怀着诚信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要诀】心志专一,诚信待人。

  【例解】

  明代大学问家宋濂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他只好向别人借。每次借书,他都说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诚信待人,使得宋濂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他后来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译 六二,受人招引而相聚可获吉祥,没有灾祸。只要心怀诚信,即使是简薄的禴祭也利于献享神灵。

  ◎《象》解释道:受人招引而相聚可获吉祥,没有灾祸,说明“六二”居中守正的心志没有改变。

  【智慧解读】

  “六二”在下卦坤得中位,是坤卦的卦主,柔顺中正。但毕竟是阴爻,无事见君有谄媚求宠之嫌,而等待“九五”的招引,才称得上居中守正。这一爻告诫我们:之所以会聚,是为了团结,而非到处拉帮结派、朋比为奸。这才是做人的本分,只有为了正义的事业而聚在一起,才不会有灾祸。

  【要诀】有为而聚,持中守正。

  【例解】

  北宋时期,范仲淹实行变法时,受到了顽固派及部分小人的指责,他们群起而诬蔑范仲淹结党,这使得他压力很大。在这个时候,欧阳修撰写了著名的《朋党论》,系统论述了他对朋党的看法。欧阳修说,君子结党,那是志趣相投,为了共同的事业,而不是一己私利。相反,小人无党,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利益而在一起,利益尽了,也就散了,为了利益,他们甚至还可能反目成仇。欧阳修的观点,正是本爻精神的体现。

  ▲范仲淹像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译 六三,欲求相聚而得不到响应,不由得嗟叹自己命运不好,无所利益;前往并无灾祸,但小有遗憾。

  ◎《象》解释道:前往并无灾祸,说明“六三”能够向上顺从于阳刚。

  【智慧解读】

  “六三”居下卦上位,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当聚之时,无爻相应,所以叹气。“上六”得正位,有柔顺端正之德,最乐于与人相聚。“六三”虽不相应,前往聚会,也没有灾祸。只是以阴会阴,未免有些遗憾。这一爻告诉我们,有些时候只能独自前行,这个时候不能悲观叹气,而要奋发努力。

  【要诀】不要悲观,奋发努力。

  【例解】

  夺田千代乃是日本阿托搬家公司的创始人。她原来跑个体运输,后来石油危机爆发后,她的生意变得举步维艰,尽管她费尽全力,仍然破产了。但是她并不气馁,而是努力寻找新的出路。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地区的家庭每年都要为搬家而支出大量费用,于是决定尝试一下,结果大获成功。在此基础之上,她不断创新,不断变幻出新的服务项目,营业额年年增长,现在年营业额已达几百亿日元,发展成全国近40个城市拥有分公司的大公司。夺四千代的成功,是因为她面对困境,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应对,寻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法。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译 九四,必须大为吉祥,才能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必须大为吉祥,才能没有灾祸,是因为其居位不当。

  【智慧解读】

  “九四”是阳爻居阴位,位不正。虽位不正,却有“初六”之应,又有“六三”之比,在下之民为其所得,故有专权越分、欺君夺民之嫌,很容易遭到君主忌讳。只有兢兢业业,率领群民归顺于“九五”,才可免祸。这一爻告诫我们:做事不能越权,如果很受大家拥护,一定要表明对上司的忠心,以免遭忌。

  【要诀】不可功高震主。

  【例解】

  历史上不乏居功自傲或不甘寂寞一味地想求高官、享厚禄,结果却招来杀身之祸的名将、名臣。刘邦麾下的名将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江山,感到了自己地位的动摇,却不知进退,进一步挟兵自恃,要求封假王。刘邦内心很愤怒,表面上却说:“大丈夫要封就封真王!”于是果真给韩信封了王。然而,韩信功高震主,他的好日子自然不会长久。而后刘邦伪称游云梦骗韩信迎接,随后捕而杀之。韩信功高震主而为自己招来了无端的杀身之祸。

  ▲斩韩信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译 九五,会聚之时得其正位,没有灾祸。但其德行还未能广泛取信于众,应当永久守持正道,则不会有悔恨。

  ◎《象》解释道:会聚之时得其正位,但会聚天下的志向未能完全光大、实现。

  【智慧解读】

  “九五”是阳爻居至尊之位,以阳刚中正主宰一切,可以光明正大地召集众人会聚,但必须注意自己德行的修养。“九四”忌在失位,“九五”则忌在失德。这一爻的关键在于,作为领导者如果不能正己修身,那么整个集体就会失去凝聚力,不能团结广大员工。这样一来,这个集体也就失去了希望。

  【要诀】正己修身,凝聚众人。

  【例解】

  某公司新上任了一个部门主任,他的业务能力很强、口才很好,对市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公司对他的期望值很高。但在一段时间后,他手下的员工们渐渐发现,这个人喜欢吹嘘,有些不切实际。更为严重的是,他经常喜欢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员工,害怕承担责任。员工们如果对他稍有议论,他便牢记在心,找机会报私仇。在他的领导下,员工纷纷要求辞职,公司的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总最后痛定思痛,将他解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正己修身、凝聚众人,这样才会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译 上六,难过叹息,伤心流泪,但是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难过叹息,伤心流泪,说明“上六”未能安居于极上之地。

  ▲龙纹带具 西晋

  【智慧解读】

  “上六”是阴爻居萃卦的最高位,阴柔而无位,感受到不能会聚、孤苦无助的困窘,所以难过叹息,伤心流泪。不过其能认识到所处环境的孤立无援,也就自然会小心谨慎,不会遭到伤害。这一爻的寓意较为隐晦,当有职无权、被人架空时,处境是很危险的,这时候不能鲁莽行事。而要时刻小心,谦虚谨慎,保全自身,以图再起。

  【要诀】孤立无援,需要小心。

  【例解】

  三国时期,司马懿发动了政变,杀死曹爽,从此司马氏掌握了魏国的实权,其子司马师废曹芳,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之弟司马昭专横跋扈,自为相国,独擅朝政,恣意妄为,尽屠曹氏中人,逼曹髦封之为晋公,加九锡,甚至准备废掉曹髦自立。这时候的曹髦,已经完全被架空了,没有丝毫的反抗力,但他不知道明哲保身、隐忍而发的道理,而是不胜其忿,召近臣共商对策。他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自出讨之。”他亲率亲信士兵前去攻打司马昭,这无疑是以卵击石,最后他反而被司马昭所杀。 易经的智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