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得不偿失的交易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寂静的春天:得不偿失的交易除了得到食欲和性本能的暂时满足,或者不管什么情况下的一点点片刻的舒适。
——(德国)叔本华
“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们往往拿这句话来说明现代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没有现代科技,就没有我们乘坐的汽车,没有我们拨打的电话,甚至没有我们惬意的现代生活。
然而,这句话并不是培根思想的全部。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知识是力量,但要是应用不当就是不可逆转的破坏性的力量。
1948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了对人和动物有剧毒的有机氯杀虫剂DDT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最初DDT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功效。二次大战末期,各国士兵用DDT来杀灭虱子,以阻止斑疹伤寒的传播。而斑疹伤寒是影响部队实力的严重疾病,甚至影响到拿破仑的军队于1812年远赴莫斯科的征战。在1948年的诺贝尔奖授奖大会上,瑞典的G.费希尔兴奋地说:“出人意料地、戏剧性地突发转机,DDT成为力挽狂澜的角色。”
然而1962年,美国女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中指出,DDT作为剧毒化学物质杀死了大量生物,而且对人和环境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危害: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海雕因DDT和其他杀虫剂的毒杀濒临灭绝,世界许多地方的青蛙因DDT污染而致畸形,DDT使用较多的地方导致鸟类减少甚至灭绝。DDT不仅抑制人和生物的免疫系统,损害神经和生殖系统,而且有致癌作用。作者清醒而担忧地预言:“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以为是一条舒适、平坦的超级公路,能让我们在其上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
蕾切尔所描述的恐怖景象,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正在一步步发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大量事实证明每年由人类释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是最大的。随着从南极企鹅的体内检测出DDT超标的消息传来,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一块净土了。人类如果不限制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与消费,最后吞下苦果的还是人类自己。人类依然在拼命破坏环境、耗竭资源来换取一点生活欲望的满足,但是始终没能跳出叔本华的悲剧性断言。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就是为了吃喝拉撒欲望之需,且把地球搞得越来越糟,人类遭受更大痛苦的危机日益加重。这是何等得不偿失的一场交易!
如果人们问培根,知识是如何获得改变自然的力量的呢?培根的回答是,人的知识是对自然的因果规律的了解,了解自然的因果关系之后,就可以改变它、命令它,趋利避害,使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利益服务。然而可惜的是,现代人只看到了知识具有力量这一面,却忽视了知识本身就应该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导致像滥用DDT那样造成的恶果一再发生。
1988年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所拍摄的《十诫》,以10个当代波兰人的故事将古老的“十诫”重新演绎,揭示了当代人所处的种种道德困境。其中每一集与基督教教义里的“十诫”有着一种松散的对应关系,一共10个短片。
10岁的男孩帕维尔母亲去世,父亲独自抚养着他。帕维尔编了一个程序,可以和死去的妈妈对话。父亲相信一切都能够用电脑方程式运算出来。冬天到了,父亲让帕维尔打电话询问最近3天的温度。得到的回答是:“今天-11℃,昨天-14℃,前天-12.5℃。有8天的霜冻。”父亲将它们一一输入电脑,计算结果很快出来了,冰面的承受强度为每平方米可以承受257公斤,“一个比你重3倍的人”。帕维尔兴奋地晚上睡不着觉。
隔天下午父亲独自在书房工作。突然,放在桌上的一支钢笔开始渗漏,墨水瓶破裂,深色墨水洒在书上。湖上的冰裂了,帕维尔沉落湖底,再也没有上来。
显然人类将他们科学活动的作用夸大了。实验室里的活动是在理想条件之下的活动,而任何具体的人类事务,总会遇到许多偶然的、意想不到的情况,受着某时某地条件的限制,而不像实验室的情况那样纯粹,实际生活并不是用任何原理所构筑起来的。这种盲信科学主宰一切,将科学当作一切声音中的最强音,乃至用科学蓝图去改造社会,是21世纪人类悲剧的来源之一。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