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吸毒人群成瘾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为例

一、初步体验:成瘾习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吸毒人群成瘾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为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初步体验:成瘾习性

  好吃、善饮,嗜赌,贪色,吸烟,棋、牌、球、舞,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是很多人的偏好或癖好,在今天看来似乎不足为奇一。但在些没有自控能力的人身上,成了一种难以戒除的瘾,小到棋、牌、球、舞、网络游戏,大到吃喝嫖赌、烟酒成性、吸毒、蹦迪,这些行为过分地放纵了南京吸毒人群的欲望,把本来通常的爱好转变成了一种消极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的成瘾习性。在戒毒所的日子里,吸毒个案的各种不良习性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上述一些词汇频繁地从吸毒者的口中说出。难道吸毒人群也有上述成瘾行为并内化成自身习性?如果有,这些成瘾习性和他们走上吸毒道路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访谈了54个吸毒者以后,思路渐渐清晰一,个观点在笔者的心中慢慢形成:棋、牌、球、舞,网络游戏,善饮,嗜赌,贪色,吸烟等成瘾习性大大增加了他们走近毒品的可能性,也成为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体验基石。

  (一)成瘾性与成瘾习性

  所谓成瘾性,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尝试某种行为常常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愉悦反应;这种反应的多次重复,就形成人对愉悦刺激补偿的渴求;渴求又带来刺激的不断强化,于是就形成了人对这种刺激的依赖,这种依赖为成瘾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成瘾特征一般包括: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驱使人们使用某种成瘾物质,或重复某种成瘾行为;有加大剂量或频率的趋势;对致瘾源的产生心理依赖并一般都产生躯体依赖。躯体依赖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停止某行为或减少某行为后的戒断症状;心理依赖则表现为对致瘾源强烈渴求的欲望或特有的嗜好和习性。

  成瘾习性是在成瘾行为基础上衍生的一个概念。所谓成瘾行为,是“成瘾性”的一种行为方式,是指一种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由于反复从事这些活动,导致个体痛苦,或明显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职业功能或社会交往等方面。《辞海》对于习性的解释是:习性,即“习与性成”,指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

  成瘾习性是成瘾行为固化为惯习的一种表述,是笔者拟定的概念,实际上是成瘾行为的反复发生并逐渐固化下来的一种习惯方式。习性的概念有性情等情感因素在里面。笔者认为,成瘾习性是成瘾行为和成瘾者的性情、情绪等情感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并且内化为个体的一种构造性结构。根据对个案访谈的案例分析,笔者将成瘾习性的总特征归纳为:成瘾习性之所以能够导致成瘾行为反复发生,其核心特征是追求毒品所带来的特殊快感或解除心理或生理上的痛苦(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渴求)。心理渴求强烈地存在于南京吸毒人群的思想之中,影响他们的情感及行为,超过一切的愿望,产生难以克制的觅药行为。可以说,渴求是所有成瘾者的共同特征。

  一些成瘾行为的发生并不伴有明显的渴求冲动,如:有的吸烟者根本没有经过思索,就从烟盒中抽出一支烟点上;有的贪食者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走在大街上,就开始大吃手中的巧克力和饼干。但是,如果我们人为地给他们制造一些障碍,如让赌徒无法参与赌博,或让嗜酒者手边找不到酒,他们的渴求冲动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赌徒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搞到赌资,然后开始赌博行为。酒依赖者会因自己喝不到酒而坐立不安、寝食不宁。这些行为的发生都来源于他们成瘾习性的渴求。具体而言:

  特征1

  容易产生耐受性。所谓耐受性,是指随着反复使用成瘾药物或行为,个体对原有剂量的成瘾药物或行为变得不敏感,此时为了追求快感不得不增加剂量或改变使用途径,这一现象被称为耐受性。

  酗酒者在耐受性的作用下,不断加大每一次的饮酒剂量;赌博者需要不断增加赌注和筹码才能获得更大的满足;网络成瘾者不断延长每一次网络使用的时间,因此经常通宵达旦。笔者访谈的吸毒者很多人在赌档里面豪赌,每一次的输赢在几万块钱,而且越赌越上瘾。作家余华笔下的小说《活着》中的福贵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个案,长期赌博把祖上留下来的宅子都输光了。

  特征2

  出现戒断症状。成瘾者一旦停止原来的成瘾行为,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赌博成瘾者一旦被迫离开赌场,就会出现不安、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吸毒成瘾的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停药反应,打呵欠、流泪、流涕、出汗等类似重感冒的症状,随后陆续出现瞳孔扩大(怕光)、打喷嚏、起鸡皮疙瘩、寒战、厌食、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全身骨骼和肌肉酸痛及肌肉抽动等症状。

  特征3

  行为具有不可预料性。一旦成瘾,患者行为的时间、行为的次数以及行为的强度都会大大超过自己的预料。如嗜酒成瘾者每每喝酒时只想喝几口“过过瘾”,但一端起酒杯,就会失去控制,直到一醉方休。成瘾初期的危害往往不太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危害会越来越突出。酒成瘾者,初期虽然也会出现影响工作、影响生活的事,有时与妻子发生争吵。到了后来,由于心理及生理状况越来越差,不少人干脆就无法继续上班,更谈不上在家庭中行使正常的为人夫、为人父的角色。有的人到了最后甚至终日“泡”在酒中,酒不离手。而且最可怕的是,酗酒以后会产生大量的非理性行为和越轨行为,如暴力行为(打架、闹事)、乱性、醉酒交通肇事等等。我访谈的个案19讲述了她爸爸的酗酒和暴力:

  我爸爸什么都好,就是唯一一点,在部队上养成习惯了,比较贪酒。喝过酒了,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打人,所以我们家家庭暴力不断。总是打我妈。他拿刀就是乱砍,砍了我妈妈多少刀在那个地方……我后来没有办法了,我就说,你们两个人一人一把菜刀,两个人随便砍,砍完了我收尸。拉也不能拉。我弟弟气了也不敢拉,拉了要挨打。我是不怕,有一次,我实在太生气了,就对着玻璃,把玻璃锤碎了,手上都是血。怎么弄呢?毕竟是亲生父母,平时也蛮好的。就是耍酒疯。我爸爸就是因为酒。否则他也是蛮有才华的。

  特征4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多次试图戒除或控制这一行为,但屡屡不成功。第一部分吸毒人群的戒毒状况部分,笔者列举的大量个案,这些个案都证实了这一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特征5

  成瘾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行为做准备或从事行为,或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行为后果中恢复过来,时间和精力的花费是巨大的。吸毒成瘾个案中,有很多吸毒者花大量的时间去“搞钱”,搞到钱以后又要想方设法去搞毒品。然后,要花许多时间来吸毒,有的人从晚上六七点钟开始一直到次日凌晨。同样,由于吸毒后常恍恍惚惚,故需要花很多时间从这一效应中恢复过来。赌博也是一样,赌徒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赌场中,没日没夜的赌。个案5的父亲讲述了她老伴没日没夜赌博的悲惨结局:

  我家老太婆长期好赌,打麻将赌钱、打牌赌钱,最后她也死在牌桌上。不让她去打牌,我老太婆就在地上打滚,头往地上撞,就要去打麻将,就到这种地步。我老太婆的老子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因为赌钱被抓起来了,她是有家族传统的。她身体不好,我记得那时候我家老太婆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打牌累倒了,医生都跟她讲了,要是再打牌再发病,命就完了。我家老太不听,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就要出院,出院就去打牌,见了赌就没的命了。成天打、日夜打,吃饭睡觉都放在其次,每天晚上睡觉早一点的是12点钟左右,经常是打得一夜到天亮。回来以后,她把中饭烧好了,倒在床上睡睡,只要是打麻将的朋友过来一喊,马上爬起来就去了。后来打麻将,她输得一塌糊涂,到死那一天,她还欠一个郑老太500多元,家里的3 000多元存款都输光了。最后她倒在牌桌上。

  特征6

  由于长期从事这些行为,患者不得不停止或大大减少正常的社会交往、工作或娱乐活动。吸毒者的构成中,无业人员占很大的比例,缺乏和正常人的社会交往也是成瘾者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和第一部分吸毒人群的特征相吻合。人们不愿意和酗酒者、赌徒和吸毒者接触,更多是害怕他们给自身的人身和财物造成损失和危害。所以,成瘾者大多缺少正常的朋友圈,他们的朋友是和他们一样的成瘾者。

  (二)成瘾习性:吸毒的体验基石

  在第一部分吸毒人群的社会身份与特征部分,笔者对54例个案的成瘾习性作了一个汇总表。笔者对此表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所有个案都吸烟;17例个案有赌博行为;24例个案有蹦迪(嗨)行为;6例男性个案喜欢打游戏机(包括电脑游戏);3例个案酗酒。

  表10 个案的成瘾习性汇总表

  续表

  表11 个案成瘾习性不详汇总

  54例个案中有如此多的成瘾习性,是令人吃惊的。在访谈资料中,笔者统计的上述成瘾习性是在44例个案中进行的,因为有10例个案的访谈资料除了吸烟,没有涉及他们的任何成瘾习性,也没有提到吸毒、吸烟以外的任何成瘾行为(见表11)。因此,无从知道他们到底是否有其他的成瘾习性。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进入戒毒所之前,对于香烟的成瘾是存在的。这10例个案的年龄结构比较一致,除个案28这个涉世未深的女性以外,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他们构成了吸毒个案中较大年龄段的绝大多数。为什么他们没有说出自己的一些成瘾习性呢?是否是他们故意隐瞒了什么?笔者认为,在戒毒所里的访谈是私密和轻松的,他们没有必要故意隐瞒自己的爱好或嗜好,很有可能他们的确没有成瘾习性。如果他们真的没有这类行为,又怎么解释呢?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笔者认为这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有很大关系。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形成于他的青少年时代,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大环境紧密相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这一代人,青少年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即使最小的1978年,他16岁的时候也不过1994年,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在南京这样的城市中,社会风气、社会环境还十分纯净,他们没有赶上1992年以后出现的南下风潮,社会剧烈的动荡与转型期还没有到来,很多传统的社会规范和家庭、学校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还是比较深的。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相比,他们的少年时代在南京度过,依然是一个平稳的计划经济时代处在一,个超稳态的社会状态中,没有太多的诱惑和刺激,先进的社会交往工具(手机、网络)还没有发展,这些都可能是他们没有习得成瘾习性的原因之一。

  从44例个案的成瘾习性来看,他们的吸毒成瘾和他们的这些成瘾习性的确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O.瑞就对美国社会的考察提出,大部分违禁品使用者在他们第一次使用海洛因之前使用过酒精、烟草等物质。吸毒是人类成瘾行为的顶级行为,但一个正常人是否会第一步就跨进毒品的天堂呢?笔者认为不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吸毒者走进毒品世界,从笔者访谈的个案来看,很多吸毒个案是从一般性的成瘾行为(赌博、蹦迪、吸烟、酗酒、乱性)开始,这些成瘾行为的反复发生慢慢内化为他们的成瘾习性。一旦成瘾习性的形成,笔者认为就为他们最终“偶遇”到“毒品”打下了最开始的铺垫和基石,成为他们走进毒品世界的心理和体验基础,因为成瘾习性会形成对成瘾行为的亲近感和生理及心理上的冲动和渴望。虽然看起来吸毒是一件危险和“恐怖”的事情,对于正常人来说,吸毒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形成成瘾习性的人来说,就会体现出一些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他们会产生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力量推动他们去尝试毒品,这一点在笔者看来是重要的,也是很多学者没有看到的。必须再次强调,这些个案并不具有代表性,也没有任何外推的意义,对吸毒人群的成瘾习性的归纳和总结,有以下四个方面:

  图4 个案成瘾习性构成

  1. 吸烟——尼古丁成瘾

  在戒毒所里,允许强制戒毒人员吸烟,这也令笔者感到很惊讶的。戒毒所的很多管教也抽烟。当我问及允许戒毒人员吸烟的原因时,戒毒所的徐所长告诉我:一方面可以缓解他们对于海洛因依赖产生的焦虑和心理渴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效益,毕竟烟只能通过戒毒所的小卖部出售给戒毒人员。在和每一个吸毒个案交流的时候,我都会亲自给他们点烟,毕竟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拉近和他们的距离,缓解他们的戒备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对他们的一点点恩惠,能够换来他们的真诚和真心话。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并把这个问题向其中的一些个案者发问:吸烟到底对于一个人走上吸毒道路,有哪些影响?因为看到了所有的吸毒者对于香烟的强烈嗜好以后,笔者就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访谈到的很多吸毒者,特别是男性,(个案2、个案8、个案9)就直接告诉笔者,他们从小就抽烟,而且是在学校严厉禁止的情况下大胆尝试。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在很小就有越轨行为的想法和行为,这也为他们不断尝试新事物提供了最初的勇气和信心。虽无从知道所有吸毒者第一次吸烟的时间,但可以通过每个个案的自我陈述,对吸毒者的吸烟经历做一个概括:

  (个案9)吸毒的男孩子都抽烟,他们从小就抽,像我都几十年烟龄了。女孩子抽烟很多是男朋友带的,当他们抽上了以后,烟瘾也大得不得了,就戒不掉了。

  吸毒者的吸烟经历,是他们可能比较早地接触到合法成瘾物质的一种尝试,这无疑是一种对成瘾物质(尼古丁)的最初体验。这种体验,是法律允许的,也使他们产生了欣快感等类似于吸毒的快感。这些感受和体验,都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成瘾物质产生不了排斥感,甚至是亲近感,这就为他们最终接触毒品埋下了隐患。一项国外研究表明,吸烟者最后成为大麻使用者可能是不吸烟者的两倍。香烟在导致毒品使用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很重要的媒介功能:1994年,在美国的中学高年级学生中,每天吸一包烟或一包以上香烟的人使用可卡因的人数约为不吸烟者的15倍,在使用大麻方面大约是4倍。从1995年开始对12—17岁年轻人进行的家庭调查发现,恰好有1/3以上的人曾经吸过烟,而吸过烟的人是那些既吸烟又吸食大麻的人数的10倍以上。我们发现,每个自我报告吸过烟或大麻的人中,有75%的人在吸大麻前就吸烟。因此,笔者也认为,尼古丁和海洛因都属于成瘾物质,因此,排除合法和非法等因素来看,这些成瘾物质对于人类成瘾行为的发生,的确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和机理的一致性。区别在于,只不过大部分人“偶遇”不到海洛因,而长期混在社会中的那部分人“偶遇”到了。如果海洛因也像香烟一样,触手可及,海洛因吸食者会比现在多得多。

  当然,吸毒者和吸烟者这两个人群,毕竟在理论和现实中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群,因为中国的烟民数量庞大,如果提出吸烟是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重要原因的观点,势必会引起哗然。但可以肯定的是,吸烟成瘾可能成为一部分人,特别是无业人员和生意人这个群体中的吸烟者走上吸毒道路的一个诱因,即一种初级的体验基础。但截至目前,学术界没有证实和发现,吸烟到底对于个体走上吸毒道路有哪些确实的影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吸烟也可以成为人们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和很多吸烟者交流中,他们都提及这一点,他们觉得,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充满着压力和疲劳,香烟成了缓解压力和疲劳的一种物质。与此同时,香烟也同时扮演着社会交往和互动工具的作用,男人之间,递上一支烟,用这种方式和吞云吐雾的互动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也是习以为常的。

  吸烟如果确实对一个人走上吸毒道路有那么一点作用的话,当一个人开始尝试顶级成瘾物质——海洛因的时候,一个问题也相伴而生:那为什么他们还要继续吸烟呢?吸毒者的吸烟率为什么几乎在100%?吸毒以后,吸烟到底在他们的生活中对他们的吸毒行为有什么影响吗?他们的吸烟心理又是什么呢?很遗憾,访谈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吸毒个案也没有给出这方面的回答,即使是戒毒所的管教也说不清楚。有一份研究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提出:海洛因依赖者除享乐外,还对他们的心理意象、手口活动、镇静、刺激、瘾起到一定的作用。上述研究不无道理。笔者认为,吸毒以后,吸烟现象依然保持,与吸毒者的情感活动密不可分。接受访谈的吸毒者,每一个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坎坷,生活上有非常多的不如意、压力、白眼和排斥、被人瞧不起等负面情感体验。吸烟这种吞云吐雾的行为,特别是一整套动作,有意无意地给吸毒者提供了他们减轻苦闷、恼怒、恐惧、害羞、屈辱等负面情感体验的途径,同时还可以从正面来唤起他们的快乐、惊奇、兴奋的情感体验。很多吸毒个案由于长期吸毒,经济上不堪重负,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负面情感因素和情绪恶化,在这种状况下,对于价格便宜并且合法可以买到的香烟产生了更加强烈的依赖。而且,有研究表明,刚结束戒毒的吸毒者,他们复吸的刺激条件之一就是继续吸烟。吸毒者面对着很难拿到的毒品和合法化的香烟,当然会首先选择比较容易得到的香烟,来缓解他们的犯瘾综合征,这一点是谁都能理解的。

  2. 酗酒——酒精成瘾

  酒依赖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从大众经验层面,很多酒量很大的人,都有类似的遗传基因,而且酗酒成瘾也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但是酗酒成瘾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一种成瘾行为的出现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和练习,或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而酗酒者则往往是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吸毒者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发现,他们的父亲常常在家中自斟自饮,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也很早就开始饮酒,不久走上酗酒之途。康代、凯斯勒和马古利斯等人(1978)发现,父母的烈酒使用行为是预测他们青少年子女初次使用烈酒时机的良好指标;换言之,父母的饮酒量愈大,其青少年子女开始饮用的年龄也愈小。另外,由哈勃格、戴维斯和卡普兰等人(1982)的研究也指出,孩子倾向模仿他们所知觉到的父母的饮酒行为。再者,男孩特别会模仿他父亲的饮酒行为;而女孩则同样会模仿母亲饮酒行为。然而,当父母的酒精用量趋于极端时,孩子的模仿行为也随之减少;在此所谓的极端,即意味着父母禁酒或是大量豪饮。此种效应与巴恩斯、法雷尔和凯恩斯等人(1986)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发现,禁酒的父母不仅能培养出高禁酒比例的孩子,同时也会制造出高比例纵酒的孩子。禁酒型父母的孩子似乎缺乏可以模仿的成人角色来培养其理性的饮酒行为。因此,如果他们真的开始接触酒精,他们便倾向于以狂饮作乐的方式进行;不过,究竟什么原因促使大量纵饮的次级团体开始他们初次的饮酒行为,答案仍未明朗。

  个案3是笔者访谈中较具有典型性的个案。她和笔者说起喝酒这个爱好的时候,不无得意,告诉笔者,她每天都要“吃好多酒”,她喝酒的原因也很简单,心烦,喝了酒可以暂时忘却很多烦恼。已有研究也证实了她的饮酒动机:酒精成瘾往往和抑郁、心情压抑有很大的关系。

  (个案3)我老公知道的,我每天晚上都要吃酒的。这个习惯和他认识的时候就有了。……同时我还照常吃酒。

  个案3把“吃酒”看作自己的“习惯”,在笔者看来,这就是成瘾习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酒这个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体验也各不相同。不少人称喝酒从未觉得舒服,即使是量很小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喝酒完全是出于应酬或社交的需要。可以想见,这些人是较难对酒本身产生依赖的。但另一方面,生活中也确实存在另一种人,他们对酒精具有异乎寻常的亲和力,他们很早就能体会到喝酒产生的周身温暖、晕晕乎乎的舒服感觉,因而就会继续希望通过喝酒找到这种感觉。不过,事情也要分开来说,许多人虽然初期从事某一行为或滥用某一物质是为了获得愉悦的体验,但到了后来,这种愉悦的体验就不复存在了,他们之所以欲罢不能,主要是由于一旦停止,就会出现非常难受的戒断症状。对于酒精的依赖,和海洛因的依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 赌博——内啡肽成瘾

  赌博,从法理上解释,是以金钱或有价值的物品做台面上的抵押,通过各种形式的输赢较量后,使这些抵押品在投注人之间更易或转移的一种行为。赌博源于游戏休闲,在本质上,与个案中提到的跳舞成瘾、网络成瘾、高速驾驶成瘾是一致的。在此仅以赌博成瘾机理来分析它与吸毒成瘾的一致性。

  对于赌博,很多不赌博的人片面地认为赌博这种非进入性成瘾现象就是为了钱。其实不尽然。赌瘾,存在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瘾因素,与体内一种可产生异常兴奋的化学物质有关。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博士通过对15名经常参加赌博的人和15名仅仅偶尔玩玩老虎机的人进行了实验,测试这两组人在玩吃角子、老虎机后的各种反应。结果两组人都因赌博时的刺激而心跳加快。但在赌博后,常赌的人心跳很快恢复了正常,而偶尔参加赌博的人其心跳却需经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正常。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他们心跳加快时,体内会产生一种称为“内啡肽”的化学物质,正是这种化学物质使得参加赌博的人获得一种异常兴奋的快感。格里菲斯认为:“由于经常参加赌博的人在赌博结束后会迅速丧失这种快感,故需要重返赌台,以获得新的快感。”格里菲斯同时还发现,越临近赢牌,赌徒的思维能力越低,因为这正是体内内啡肽分泌的高峰期。格里菲斯的研究给赌徒提供了一种戒赌的方法,这就是给赌徒服用一种阻滞剂,这种药物可阻止体内产生内啡肽,以使赌徒及时罢手。个案中,大量赌博个案,他们谈得不多,但可见一斑:

  (个案12 男 1982年生 初一)2002年我赚了几万元(两三万元)。这些钱,很多钱是我在档里面打打牌赢的,赢了不少,最多一次赢了7万多元,是中午赢的一,晚上又去打了,当时是想一发再发,能赢嘛,就再打。结果输了5万多元,都是麻将赢的。高淳老板多,跑船的老板很多,还有很多养螃蟹的老板。所以,赌博还是很盛行,而且打得都很大。我赢了钱,别的人就羡慕了。周围和我靠近的小女孩就多了,看到大家都有女朋友,我也谈一个吧。

  (个案45 男 1984年生 大学)2001年,我就开始在社会上混,我也不用上课,因为我运动成绩好,学习成绩就无所谓。当时保送以后呢,特别照顾。不练以后呢,也没有通知学校,我就在社会上转了。我有几个练体育的朋友,他们在外面混,通过他们就慢慢认识了一些岁数蛮大的活闹鬼,都是老杆子,就和他们在一起窜,进档赌赌钱(32张牌),赢也赢过的,最多赢了六万多元。输得最多的一次输了30万元。输赢都在几万块钱上下。

  解释其他一些具有非进入性的成瘾习性,如钓鱼成瘾、跳舞成瘾、打球成瘾、网络成瘾、高速驾驶成瘾等等,也有一定的说服力。网络成瘾,近年来的研究比较多,在此不作更多解释,但学者普遍认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是他们成瘾的原因。这些和海洛因成瘾的原因分析非常相似。个案20讲述了他的电游时代:

  (个案20 男 1977年生 小学文化)我在开车子之前,都是职业玩家,大家玩得都非常的好。专门玩电脑,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因为网吧是我的朋友开的,而且又是三个人合伙搞的网吧,我就可以不花钱玩。我们的网吧就差一个消防证就让派出所硬给关了。后来网吧不搞以后,拿那个钱买了车。有的时候上上QQ聊聊天,网友也见见面什么的。我聊天有5年了。

  4. 蹦迪——多巴胺成瘾

  对于跳舞蹦迪这种新兴的年轻人的时尚,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跳迪斯科、唱摇滚、跳踢踏舞,都成为年轻人风靡一时的爱好。访谈的吸毒个案中,很多个案都喜欢跳舞蹦迪。从禁毒工作角度来看,蹦迪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所有禁毒战线的干警都很清楚,歌舞厅、迪厅都是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泛滥的重灾区。几乎所有的娱乐场所,特别是迪厅,新型毒品伴随着蹦迪行为,始终在一群群青年男女无休止的摇头、扭动中,肆无忌惮地侵蚀着年轻的生命。

  吸食摇头丸、K粉本身是一种吸毒行为。笔者在这里,对毒品进行了分类,分成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两类。传统毒品包括海洛因在内,而摇头丸、K粉被称为新型毒品。笔者把蹦迪行为作为其他成瘾行为与吸食海洛因区分开来,也是从蹦迪行为本身来考虑的。蹦迪本身是一种年轻人追求刺激、快感的行为,很多人也不一定就服用致幻剂类药物,即便有“吃药、打K”行为,也是为了“嗨”而已。

  本书第四部分将专门探讨新型毒品问题,本部分只选取一个吸毒个案的蹦迪的感受。蹦迪,在迪厅中称为“嗨”,个案19是一个吸食海洛因的女孩子,她“嗨”的感受很有典型性:

  (个案19)打打K(K粉),因为这些东西不上瘾,不像别的东西。好像各人都不一样。反正我呢,就是在音乐的伴随下,摇头啊,感觉人很舒服,发汗,如果你能够嗨出来的话,你就会感觉全身都是汗,不知道自己相不相信,人家不是常说嗨大了嘛?大了以后,就上了另外一个空间,那个世界好像比我们这个世界美好得不得了,漂亮得不得了。我自己感觉,大了以后啊,人最大的体验就是这个。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不是很熟悉,但是大了以后,我们就很亲切,就好像是多么要好的朋友一样。用这种境界来放松和娱乐。也许是现在的人太假了,在这种境界中,感觉人比平时亲切。

  整个嗨的过程,的确是让人得到了放松,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快乐体验。这种体验,之所以能感觉如此愉悦和快乐,源于人脑部的一个快乐神经元“多巴胺”,因此,也就是相当于多巴胺成瘾。

  所有嗨的人都不承认自己对于这种行为的成瘾,但的确有心理上的成瘾存在。多巴胺带来的快感比人类本能的欲望都要强烈几十倍,对于这种欣快感的追求和强化,是他们整夜不休止地蹦迪的最主要动因。用他们的话说,一定要“嗨出来”。这种对于高峰体验的追求与痴迷和海洛因的成瘾机制是一致的。

  5. 结论

  所以,无论是尼古丁成瘾、还是酒精成瘾,还是对于多巴胺和内啡肽等人体内化学物质的成瘾,都可能成为海洛因成瘾的一些体验基础。成瘾的物质虽然不同,但成瘾给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是类似的,只不过成瘾程度不同。吸毒个案的成瘾习性的习得,可能成为这些吸毒个案走上吸毒道路的体验基础,这些体验,在笔者看来,是一种初步的体验感受。因为,成瘾习性的发生与他们的吸毒行为之间,无论是行为成瘾还是物质成瘾,都具有改变情绪的特点,提高情绪,使个体觉得愉快、轻松、幸福,同时也会改善一些抑郁和消极情绪,让个体感到紧张的心情放松、烦恼消失、怒气消退、不再害怕。在这些方面,成瘾习性和吸毒行为给每个成瘾者带来的愉悦体验的最终目的一致,只不过每个人的教育程度、语言描述能力不尽相同,成瘾的物质大相径庭而已。

  从成瘾的机制上说,只有当亲身参与某一活动或使用某一物质,并从中体会到乐趣的时候,这种活动才有可能重复出现,活动的执行者也才有可能产生继续从事这一活动的渴求和冲动。正是这些个案亲身体验了酒、赌博、“嗨”这些成瘾行为,才为接纳毒品做好了生理、心理准备。其实,冲动或渴求实际上是在给身体一个提醒,告诉你:“我知道这样感觉不错,我还想再继续。”也就是说,从来没有参与过某一活动或尝试过某一种药物的人不可能对这种行为或物质产生依赖,或者虽然有所尝试,但从未体会到愉快感觉的人也不会成瘾。 吸毒人群成瘾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为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